导图社区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地理之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的思维导图,包括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归纳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1: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聚集,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凸向高处
2:近地面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凸向低处
3:高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凸向低处
4:空气的收缩下沉是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凸向高处
形成过程
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
常见形式
山谷风:在山区,白天山坡上空气增温快,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谷中应有较厚的大气保温,温度下降幅度小,山坡上空气因为热量散失多,温度降低,大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沉流入谷底,形成山风
海陆风:沿海地区,白天在太阳辐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上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因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下层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到夜晚正好相反,形成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这样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焚风
焚风效应:焚风吹来时,气温迅速增高,湿度显著减小山体背风侧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造成背风坡异常干热,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虫灾和等现象。
口诀:凸高(向上)为高(高压);凸低(向下)为低(低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口诀: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气
能量来源
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子主题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和直接来源:地面辐射。
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在此过程中,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削弱作用包括:反射、吸收和散射3种方式。(2)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90%被大气吸收)(3)大气还大地(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又以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大地)
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力
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风向
判断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近地面风向,可借用手掌辅助记忆:北半球用右手,面向掌心,四指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致(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拇指张开(大约与四指呈45度角),则大拇指所指是方向为实际风向。南半球用左手,其他要求相同
总结
要点
理解热力环流要点
高低压的理解
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越靠近地面,气压值越高
空气受热时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
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的气压高低状况
等压面的凸像与气压的高低
地面受热均匀,则同一水平面气压值相等,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
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判定气温:近地面某点等压面下凹(高空等压面上凸)该点温度高
判定海陆: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式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为陆地
判定城郊
判断风力风向
近地面受三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受二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
“三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本原因,方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摩擦力(近地面)。“两个类型”:高空风和近地面风。在题目中一定要看是画近地面风还是高空风。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
天气状况
地势高低
误区
太阳辐射强气温就一定高
大气逆辐射只发生在晚上?大气逆辐射并非只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并且白天辐射比晚上更强。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高空的气压值比地面的气压值高
扩展
昼夜温差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