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事业单位考试—言语
这是一篇关于言语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虚词填空,言语思维,解题技巧,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片段阅读。
编辑于2025-05-15 10:53:37言语
解题技巧
审题很重要,一定仔细
刷题、总结、阅读
言语思维
忠于文段,对比择优(接受不完美)
片段阅读
中心理解题
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
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态度是……
适合做这段文字关键词的是……
解题思路
重点词语
关联词
转折关系
标志词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不过……
……然而……
……却……
……则……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理论要点
转折之后是重点
逆向思维
理论依据
转折前后句子意思相反
适用文段特征
……认为+转折表述
很多人都认为
大多数人都认为
不少人认为
传统观点认为
例子
人们往往下意识地认为:感到孤独意味着这个人形单影只。但实际上,孤独感与是否独处没有必然联系
因果关系
典型格式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结论标志词
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见、看来、故
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理论要点
结论是重点
文段特征
若尾句出现结论词,尾句通常为文段的中心句
要到前文简单验证
结论句出现在文段开头/中间,之后仍有其他语句
之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此时中心句仍为结论句
例:公司福利待遇很好,所以我胖了。比如去年的衣服今年穿不上了
之后的语句是转折,结论句之后的转折是重点
例:因为考试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所以考试没有发挥好。但是,我上岸了
之后的语句是并列,结论词之后的都是重点,需全面概括
例:因为我爱吃,所以我变胖了,同时失恋了
必要条件关系
条件
典型格式
只有……才……
只有……方……
……才……
理论要点
“只有”和“才”之间的部分是重点
正面对策
标志词
应该、应当、必须、需要、应、须、要+做法
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
前提、基础、保障
负有……的义务/……的必由之路/……的法门之一/要领在于/势在必行/不容迟滞
行文脉络
对策在开头
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举例论证
对策在中间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说明(意义效果)
对策在结尾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反面论证
典型格式
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
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对策
如果你不认真做题,那么就会做错
问题
标志词
挑战、瓶颈、软肋、难题、不足、缺陷、风险等
答题技巧
如果文段是“正面对策+反面论证”的结构,优选正面对策的选项
如果文段是“问题+反面论证”的结构,优选反面论证的选项
如果文段只出现“问题”表述,优选“解决问题”的对策选项
问题和对策相比,对策更重要,即使文段没有对策,只要对策能解决问题,也是优选的
如:文段“过度吃蒜损眼伤肝”,锁定A项“吃蒜要适度”。B“项蒜对身体有害”为问题表述,排除
主题词错误/对策解决不了问题的无效对策不能选
如:文段“过量饮酒不好”,锁定A项“饮酒要适度”。B“应该多抽烟”项虽然是对策,但无法解决问题,为无效对策,排除
并列关系
文段特征
包含并列关联词
如: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句式相同或相近
如:从顶层设计上看……+从协同发展的视角看……
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如:上午我吃了个包子,中午我吃了碗米饭,晚上我吃了盘肉
理论要点
全面概括
做题技巧
并列文段,直接概括不好判断时,可先排除干扰项
常见干扰项:主题词错误/表述片面
选项出现A与/和/及B……,文段一般为并列结构,没有侧重
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VS古今对比
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
至少三个方面,且无其他关联词引导
夏朝……;商朝……;秦朝……;东汉……
早期……此后……如今……
古今对比
两个方面,且有转折/程度词表强调
过去……现在则是……
以往……但是今天……
主题词
定义
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文段要围绕其展开
判断方法
中心句围绕的核心话题
先找到中心句、再确定主题词(常用)
每句话都围绕的相同话题
理论要点
正确答案需包含文段主题词
一个主题词要找准,两个主题词要找全
程度词
标志词
典型标志词
更、尤其、正是、特别是、真正、根本、最核心、最突出等
非典型标志词
深为……倾倒、罪魁祸首、致命、堪比、极具特色等
理论要点
程度词可提示重点位置
行文脉络
理论要点
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征
中心句特征
形式特征
重点词提示
如“但更不可或缺的是”
如“因此,必须……”
内容特征
明确的观点(结论、对策、评价)
分述句特征
举例子
“比如”、“例如”、“……就是例证”
具体的人名、地名、国家名、事件名、书名、别人所说的话等
数据资料
数据通常是为了论述观点
正反论证
正反论证对观点进行解释说明
原因解释
“:”“据统计”“正如”“因为”后面的是解释说明,非重点
并列分述
如:前文给出观点,后文出现三句话,第一句为例子,第二句为数据资料,第三句为原因解释,则这三句为并列的分述句,均非重点
结构类型
总-分
观点+解释说明
如:举例子、原因解释、数据资料、正反论证
分-总
尾句出现结论或对策
总之、换言之、简而言之、换句话说
尾句出现指代词
“这”“此”
对此/有鉴于此/尽管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来说等
重点看尾句,再去前文验证
分-分
总-分-总
分-总-分
错误选项特征
非重点
转折前的内容
结论之前的内容
围绕解释说明的表述
围绕问题的表述
围绕意义效果的表述
偷换概念
主题词(偷换、范围扩大或缩小)
偷换时态
把假设变成现实
表述片面
并列关系中要全面概括
无中生有
答题技巧
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
中心理解题中,一句话既是对策,又是结论,则作为中心句的概率很高
如:所以有必要坚持独立的中国立场
重点词和行文脉络两者要相结合,不能只单独看一个
如:出现在分述句中的重点词是非重点
答案二选一的技巧
1、对比选项,找差异
先对比主题词,再对比细节
2、与文段进行匹配,看看哪个选项更符合文意
细节判断题
提问方式
以下对文段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
符合/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从文段中可以得知/推出的是
解题顺序
老师推荐的解题顺序
从文段特征看
文段通俗易懂
可以先读文段,再看选项
文段晦涩难懂
建议先看选项,再回到文段做比对
从选项特征看
选项特征明显,可以先从选项入手
“三字一号”
数字、名字、字母、标点符号
适合我的解题顺序
每看完一句文段,就看选项,逐一排除选项
选项概率
对比项
标志词
A比B更……
文段
小明自认为聪明,小龙也认为自己很聪明
答案
小龙比小明更聪明(错误)
A高于/优于B
利大于弊
正确概率
对比项作为正确答案的概率比较低
相对绝对项
相对表述
标志词
可能、也许、往往、之一、或许……
不完全、不一定、并非绝对……
正确概率
这种选项作为正确答案的概率较高
绝对表述
标志词
一定、必定、都……
正确概率
这种选项作为正确答案的概率不高
表述与实际不符项
一般作为错误答案
如:“犯罪对社会是有好处的,我们没必要把它消灭干净”(错误)
错误选项类型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
替换
如:文段论述“小明上岸了”,A项“小红上岸了”
混搭
如“小明上岸了,小龙失恋了”,A项“小明失恋了,小龙上岸了
偷换逻辑
强加因果
文段:A好,B不好
干扰选项:A导致B
因果倒置
文段:C导致D
干扰选项:D导致C
并列偷换
文段:A同时/加上B
A和B是并列结构
干扰选项一:A导致/反映/影响B
干扰选项二:以A为主、B是核心
偷换时态
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
完成时(已、已经、了、完成)
进行时(正在、在……中、着、尚未完成)
答题技巧
提问方式是“不正确”、“不符合”等时,把“不”字圈出
先把选项的核心名词找出来,再定位相关的文段进行验证
如:使用超材料能够反弹雷达波(定位“超材料”“雷达波”)
优选契合文段主旨的选项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
提问方式
将以上/以下几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做题顺序
提问-选项-文段
理论要点
确定首句
首句特征
下定义
……就是/是指
背景引入
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环境下
非首句特征
指代词单独出现,指代不明确
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
指示代词:这/那/此/该/其
关联词后半部分
但、却、而且、也
做题技巧
如果选项中的首句各不相同,就在文段中圈画出选项中的首句
一定要通过对比确定首句
首句不好判断时,可以先用其他方法
确定捆绑集团
指代词捆绑
这、那、他、该、其、此、这些、它们
关联词捆绑
配套出现确定捆绑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单个出现分析句意
但
前后语义要形成转折关系
同时、也
前后语义要形成并列关系,意思应当相近
做题技巧
指代词要与指代对象紧紧捆绑
①②捆绑,中间不可以有其他句子
确定顺序
时间顺序
具体年份(2021年、2022年)
朝代(唐宋元明清)
表示时间的词语(过去、现在、将来)
逻辑顺序
观点+解释说明
仅仅是引出一个观点时,一般是观点在前
解释说明+观点
观点在后的一般会有标志词(因此等)
A和B
出现并列,前面的在前、后面的在后
如:小明和小敏性格不同,小明性格温和,小敏性格粗暴
做题技巧
①在②前,但中间可以插入其他句子
确定尾句
尾句特征
结论
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
对策
应该、需要
使用情形
发现有标志词,可以考虑对比尾句
没有其他解题线索时,可以对比尾句找解题线索
语句填空题
提问方式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横线在开头
总括观点,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
横线在中间
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
把握好主题词,保证文段话题一致
横线在结尾
总结前文
提出对策
接语选择题
提问方式
作者接下来最(不)有可能讲述的是……
理论要点
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话
尾句的情况
尾句提出新的观点,接下来应论述/解释
尾句提出新的概念,接下来应介绍一下新的概念
尾句提出对策,接下来应将对策展开论述
尾句提出问题,接下来可能分析问题(原因)或解决问题(对策)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出现在选项中
先比较,谁正确、全面,选择谁
两个都正确,优先选分析问题
选择技巧
仅有一个选项与尾句核心话题一致,直接选
选不出来的时候,结合前文
干扰项特征
文段中已经论述过的内容
逻辑填空
词的辨析
词义侧重
适用情况
词形、发音相近或相同
辨析方法
用不一样的字组词
权力VS权利
“权力”中“力”组词“力量”,政府要正确使用自己的公权力
“权利”中“利”组词“利益”,农民工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整词进行固定搭配
品行VS品性
如:品行端正/不端
如:品性温和/纯良
固定搭配
类型
常用词搭配
爱护VS爱戴
“爱护”可以搭配人和物,爱护小朋友/花花草草,为上对下
“爱戴”只能搭配人,爱戴领导/父母,是下对上
热点词搭配
如:经济新常态;京津冀协同发展
方法
瞻前顾后找准搭配对象
敦煌星图所( )的单独恒星数量远远多于托勒密星表。(记录/描绘)
选择“记录”。搭配“数量”不能用“描绘”,排除
横线所填词语搭配由“和、及、与”引导的并列结构,所填词语需与并列结构搭配恰当
如:( )好和坏 A.赞扬 B.批评 C.包容
程度轻重
区分词的程度轻重
程度轻
大相径庭
程度重
截然不同
所填词语的程度轻重与文段意思的程度轻重保持一致
文段中出现更、甚至、乃至等词语时,语义程度前轻后重
感情色彩
区分词的感情色彩
褒义
成果
贬义
后果
中性
结果
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语境分析
关联关系
转折
标志词
但是、可是、然而、却、其实、实际上
理论要点
前后语义相反,感情色彩相反
递进
标志词
而且、更、更加、甚至、乃至、遑论(更不必说)
理论要点
语义相近,程度前轻后重
因果
标志词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从而、使得、导致、造成
理论要点
横线前后构成因果关系
并列
同义并列
顿号(、)、逗号(,)
前后语义相近
反义并列
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多一些……少一些……
横线前出现否定词“不能”“不可”“不是”“否则”优先考虑反义并列
前后语义相反
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并列
要结合前后语境分析语义是相近还是相反
三方面并列
语义相同,表示强调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语义不同,感情色彩一致
白富美
一般文段给出两个方面,填一个方面,如果文段两个方面语义相同,填语义相同的词语,如果文段两个方面语义不同,填语义不同的词语
语义顺承
相识、相恋、结婚、生子
对应关系
解释类对应
题干特点
分句, ,分句
标志
有标志
标志词
即、就是、可谓、可以说、无异于、无疑是
标点
冒号(:)、破折号(——)
无标志
通过前后分句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信用卡的实质就是( )我们,让我们感觉不到付账的痛苦。 A.麻醉 B.蒙蔽
理论要点
所填词语与解释说明的语句形成语义对应
重点词句对应
形象表达
标志
比如、有如、就像、类似、“”
答题要点
所填词语与形象表达的词语形成对应
指代词
标志
这、此、那、彼
答题要点
所填词语与代词指代的内容形成对应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 )的力量。 A.信仰 B.知识
主题词
标志
主题词(核心话题)
答题要点
所填词语与主题词形成对应
前后呼应
标志
文段无明显标志
答题要点
所填词语与前后文内容形成对应
虚词填空
把握住关联词的搭配
转折关联词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固然……但是
却
然而
因果关联词
因为……所以
由于……因而
因此、总之、看来
条件关联系
只有……才
除非……才
只要……就
假设关联词
无论……都
倘若……就
如果……就
即使……也
递进关联词
不但……而且
不仅……更
何况……甚至
而
并列
敏而好学
顺承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注意上下文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