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
"掌握阅读技巧,轻松攻克现代文!" 本指南聚焦记叙文、散文、小说的核心考点:从叙事结构到悬念设置,从人物描写到环境烘托,详解顺叙/倒叙/插叙的作用,剖析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如何塑造人物。更包含答题模板"划线句运用XX修辞,突出事物特征","段落通过XX描写,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同步指导写作实践,涵盖情感表达、详略安排、仿写积累,助你快速捕捉文章内容、情感与写作手法,实现读写双向提升。
这是一篇关于语文预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题目,作者,生字词,课后题,文章内容,文章赏析,疑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散文、小说)
1、文章主要讲述什么内容?
主要内容
叙事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人物+事件
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影响/意义)
写景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地点+景
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地点+时间+景+情感/主题
写人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介绍了XXX
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物描写(五种)+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人物形象
状物
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描写物体的形态(外在/内在)特点和运动变化+抒发情感+寄托志向
叙述视角
第一视角(我/我们)
作用:便于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真实、亲切、自然、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视角(你/你们)
作用: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若对象为事、为物,则具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视角(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作用:不受空间限制,叙事视角广阔。
2、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人物)+对描写对象(事件/人物)的态度
喜
怒
哀
乐
3、作者如何表达自己(人物)情感?
结构安排
结构手法
开门见山
开篇直截了当入题,交代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展开叙事,不拐弯抹角
首尾呼应
开头提到的内容,结尾在呈现一次,于开头形成呼应
卒章显志
文章结尾点名中心
承上启下
“过度”,总结上文,领起下文,衔接上下部分
设置伏笔
在文章前面利用句段提示或暗示后面内容的写法
前后照应
首尾照应
照应标题
设置悬念
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强烈关心
铺垫下文
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件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的人、物、事进行描述,引出后面重要情节
常见结构
总分
分总
总分总
开头:总起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制造悬念,奠定感情基调,照应题目
中间: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起下文
结尾: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升华主题(情感)
考察形式:句/段落的作用
详略安排
详写
略写
考察形式:详略安排的作用/好处
表达方式
记叙
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述和交代
顺叙
时间顺序
事情发展顺序
空间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结构完成,脉络清晰
倒叙
先写结果,再从头追叙事情的经过
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把事情中的某一部分内容提到开头
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插进有关的另外一件事的叙述,插入结束后,仍按原线索叙述
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或对人物起衬托作用,增加故事的波澜
补叙
行文中用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所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内容完整,行文跌宕起伏
考察形式:记叙顺序的作用/好处
答题:文章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记叙顺序+事/物+作用。
描写
人物描写
外貌
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
答题:文章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突出了人物......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①渲染气氛 ②烘托人物心情 ③表现人物性格 ④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⑤推动情节发展 ⑥揭示或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
①交代历史背景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 ③揭示社会现实
答题:句/段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描写了......的景象+作用
细节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作者(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情感。
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作用:使故事更丰满感人
考察形式:赏析句子
抒情
直接抒情
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间接抒情
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议论、描写、记叙等
作用: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议论
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说明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做的客观的介绍
考察形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
对比
欲扬先抑
以小见大
正、侧面描写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衬托
烘托
联想、想象
象征
讽刺
铺垫
伏笔
照应
修辞手法
比喻
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语言形象化
拟人
使事物变得生动鲜活,更好地表现作者的好恶之情
夸张
突出事物特征,给读者鲜明二强烈的印象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联想;
排比
节奏明快,增强语势,增强语言表现力,可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增强感染力,凸显文章主题
设问
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给文章情节增加波澜
反问
加强语气。
否定性反问句加强肯定的语气
肯定性反问句加强否定的语气
对偶
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语义凝练,节奏感强
考察形式:句子赏析
答题:划线句子/段落+修辞手法+结合描写对象(人/事/物)写修辞作用。
4、将情感表达的方式运用到写作实践。
阅读积累
仿写
句子
段落
全文
随笔练笔
作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