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蜜蜂养殖实用技术(第二版)核心知识点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蜜蜂养殖实用技术(第二版)核心知识点总结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蜜蜂与养蜂基础,养蜂准备与设施,蜂群日常管理技术,蜂群的季节性管理,蜂病敌害防治,蜂产品生产技术(初步),中蜂活框饲养管理要点(如书中强调)。
编辑于2025-06-18 09:51:17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学中主流的功能分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驱虫药,其他重要类别。
这是一篇关于中草药功效明细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驱虫药。
这是一篇关于茯苓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茯苓基础特性,栽培核心技术,田间精细化管理,采收与加工工艺,产业前景与技术趋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学中主流的功能分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驱虫药,其他重要类别。
这是一篇关于中草药功效明细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驱虫药。
这是一篇关于茯苓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茯苓基础特性,栽培核心技术,田间精细化管理,采收与加工工艺,产业前景与技术趋势。
蜜蜂养殖实用技术(第二版)核心知识点总结
蜜蜂与养蜂基础
蜜蜂生物学与行为学
蜂群社会结构
三型蜂:蜂王、工蜂、雄蜂的职责、形态特征、寿命
蜜蜂的发育
卵期、幼虫期(分龄期)、蛹期、成虫期(各阶段时长,工蜂/蜂王/雄蜂差异)
蜜蜂信息素
蜂王信息素(维持秩序,抑制工蜂卵巢发育)
工蜂信息素(巢门、报警等)的作用
蜜蜂行为
认巢飞行、采集活动(花蜜、花粉、水、树胶)
酿蜜过程、泌蜡筑巢、清洁行为、守卫防御
温度湿度调节(扇风、采水降温、结团保温)
蜜蜂舞蹈(摆尾舞、圆舞 指示蜜源方向和距离)
分蜂
原因(群势过强、蜂王衰老、巢内环境不良)
过程(培育王台、老王分蜂、新王交尾)
识别征兆(造王台、怠工、巢门结团)
自然交替
蜂王衰老或伤残时,工蜂培育新王更替
老王通常不在台封盖前飞走
交尾
处女王出房、试飞、婚飞、与雄蜂交尾(雄蜂聚集区)
贮精、产卵(受精卵发育为工蜂/蜂王,未受精卵发育为雄蜂)
采集范围与效率
影响采集活动的因素(天气、蜜源条件、蜂群强度)
主要蜂种介绍
意大利蜜蜂(意蜂)
优点:产蜜/浆能力强、性情温顺、繁殖快、维持大群
缺点:越冬耗蜜多、易感染螨害、盗性强、耐寒性略弱、采集大宗蜜源为主
卡尼鄂拉蜂(卡蜂)
优点:耐寒性强、节约饲料、定向性强(不易迷巢)、采集零星蜜源能力强、抗病力(特别是螨)较强
缺点:蜂王产卵节律性强、春季发展较慢、易分蜂、繁殖力比意蜂弱、产浆能力低
中华蜜蜂(中蜂)
优点:适应我国自然环境、飞行敏捷(避胡蜂)、利用零星蜜源效率高、节约饲料、抗螨及病害(如幼虫腐臭病)能力强、耐寒暑
缺点:产蜜量相对低、分蜂性强、易飞逃、不采树胶、易发巢虫、产浆能力弱、维持群势较小、怕震动/异味/烟
其他蜂种
高加索蜂、东北黑蜂等(了解特性即可)
养蜂价值与产品
蜂产品(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蜡、蜂毒)的来源、基本功效、初步质量标准
蜜蜂授粉的重要性(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养蜂准备与设施
场地选择与环境要求
蜜源条件:主要蜜源、辅助蜜源、花期分布、蜜源植物距离(有效采集半径)
水源:清洁、无污染、距离适中(方便蜜蜂采水降温)
环境: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不积水、小气候适宜、远离污染源(化工、农药、糖厂)、远离公路铁路(避免震动和风险)、有自然屏障/标示物(方便蜜蜂认巢)、安全(防盗、防兽害)
场地规划:蜂箱摆放(不同方向、错开巢门、间距合理)、密度控制(避免蜂群密度过大导致采集压力/疾病传播)
蜂箱与蜂具
蜂箱系统标准朗氏箱为主
箱体:箱底、巢箱(育虫区)、继箱(储蜜区或扩大育虫)、隔王板(垂直/平面)、副盖(内盖)、箱盖(大盖)
巢框:上梁、侧条、下梁、固定巢础位置
巢础:作用(引导工蜂快速筑造标准工蜂房)、材料(蜂蜡)、类型(深房/浅房)
饲养管理工具
面网/蜂帽:保护头面部
喷烟器:镇服蜜蜂,便于操作
蜂扫:轻轻扫落蜜蜂
起刮刀:撬开粘连的蜂箱部件、刮除赘脾/蜡屑/蜂胶
饲喂器:巢门式、框式、巢顶式等,用于喂糖/喂水/喂药
囚王笼/王笼:限制蜂王活动(如运蜂、合并、换王)
隔王板:控制蜂王在不同箱体的活动范围
巢脾脱蜂板:置于继箱与巢箱间,利用蜜蜂向上性脱蜂
蜂产品生产工具
割蜜刀(普通/电热):割除蜜脾封盖蜡
摇蜜机:离心分离蜂蜜(分两框/多框,活转/翻面/不翻面)
蜂王浆生产器具:移虫针(点眼式/移舌式)、育王框、塑料王台条、镊子、取浆片/勺、盛浆瓶等
脱粉器:收集蜂花粉(注意孔径)
蜂胶收集器具:覆布(沙盖)、集胶器等
其他
蜂王诱入器(安全引入新王)、育王框、王台保护器(棒状保护条)、饲喂器具(花粉脾制作器)等
蜂群日常管理技术
开箱检查
目的:了解蜂群状况(蜂王、子脾、蜜粉存量、病虫害)
时间:宜在晴天、温暖(>15℃)、无风时进行,流蜜期避免上午采集高峰期
频率:繁殖期每周1次,流蜜期根据生产需要,越冬越夏少查或不查
方法:轻稳操作,动作连贯,避免压蜂;善用喷烟器;从边脾查起;保护蜂王;避免盗蜂(速开速盖);记录关键信息(如蜂王情况、产卵圈、蜜粉储备)
蜂群基础管理操作
蜂群合并
原则:弱群并入强群、无王群并入有王群、将被并群的蜂王提前拿走
方法:直接合并(喷蜜水/白酒/空气清新剂混淆气味)、间接合并(用铁纱/报纸隔开)
蜂王诱入(换王/介绍蜂王)
方法:直接诱入(适用于处女王或流蜜期)、间接诱入(囚王笼扣脾、王笼诱入、全框诱入)
防治盗蜂
预防:流蜜结束时缩小巢门、检查时少开箱盖时间、避免箱外洒糖水蜜汁、保存好蜜脾粉脾、喂糖在傍晚、弱群加强保温/调整
识别:巢门前蜜蜂激烈撕咬、慌张进出、腹部凹陷或胀大(偷蜜)
处置:立即缩小被盗群巢门至1-2只蜂可进,箱门喷水、盖湿布、箱前洒水;严重时搬离被盗群,原地放空箱迷惑盗蜂
修造巢脾
方法:提供优质巢础、选择强群、适当时机(温度适宜、蜜源好、蜂数密集)、置于蜜粉脾和子脾之间
饲喂技术
喂糖/蜜
目的:补充饲喂(贮蜜不足时)、奖励饲喂(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采集积极性)、生产饲喂(结合管理措施)
浓度:补充糖水(浓些,糖:水≈2:1)、奖励饲喂(稀些,糖:水≈1:1)
注意事项:纯净的糖和水;傍晚饲喂;防止盗蜂;蜂量足够时喂
喂花粉/代用品
目的:满足幼虫发育和青年工蜂营养需求(蛋白质),促进繁殖
方法:花粉脾灌粉、饼状花粉(花粉与浓糖浆调和压实)、袋装花粉/代用品置框梁上、饲喂槽
喂水:提供清洁水源(箱内/箱外)
蜂群增殖与维持
人工分蜂
目的:增加蜂群数量、预防自然分蜂损失、更换蜂王
方法:单箱平分、利用王台分蜂、组织交尾群(小交尾群组建与管理)
培育蜂王
移虫育王法(核心):工具准备(育王框、育王棒、移虫针、蜡碗台基棒)→ 制作台基(蘸制蜡碗)→ 移虫(将工蜂小幼虫移到台基内)→ 组织哺育群(无王强群,加入育王框)→ 交尾群管理
自然王台利用法:选择利用大而端正、位置好的自然王台
组织和管理交尾群
组织:弱小群(1-2框蜂)、无王、有适当封盖子和蜜粉脾
管理:缩小巢门、提供清晰标志物、减少打扰、及时检查(交尾成功、产卵情况)、合并失败群
蜂群的季节性管理
春季繁殖管理
关键任务:快速壮大群势,迎接主要流蜜期
主要工作
适时开繁(根据当地气温回暖稳定时间决定)
保温防寒(紧脾缩巢、箱内外保温、调节巢门大小)
奖励饲喂(促产卵)
适时补饲花粉(保障幼虫营养)
防治蜂螨(关键时机:春繁前期)
加础造脾、扩大蜂巢空间
预防倒春寒
根据群势合并弱群
流蜜期蜂群管理
关键任务:提高采集效率,确保蜂蜜质量
主要工作
组织“强群采蜜”:调整群势,维持蜂略多于脾,适时添加继箱,合理使用隔王板(限制蜂王在巢箱产卵,继箱专门储蜜)
控制分蜂热:扩大巢箱空间、适时加继箱、调换子脾(将巢箱封盖子提上继箱,继箱卵虫脾调入巢箱)、调出封盖子补充弱群、及时更换老劣王、割除王台
根据流蜜时间安排取蜜:一般在主要流蜜期中期开始取蜜(避免取稀蜜),晴天下午进行
合理摇蜜:抖蜂、割蜜盖(确保切割干净)、摇蜜(动作轻稳,避免脾破裂)、处理摇后巢脾(放回蜂群清理)
生产优质蜂蜜:花期结束前停止用药、摇成熟蜜(封盖率80%以上)、注意卫生、妥善过滤储存
秋冬季蜂群管理
关键任务:培育越冬适龄蜂、备足越冬饲料、确保安全越冬
主要工作
培育越冬蜂:利用秋季最后一个蜜源(或奖励饲喂)刺激育成大量适龄越冬蜂(没有参加过哺育和采集的幼蜂)
饲料贮备:保证越冬饲料充足优质(封盖蜜脾最好),估算越冬需蜜量
调整群势:根据越冬方式(室内/室外,北方/南方)合并过弱群,维持合理蜂量
防治蜂螨(关键时机:秋繁后期/断子后)
适时停止蜂王产卵:寒冷地区后期囚王或自然断子
布置越冬蜂巢:紧脾密集(蜂多于脾)、调整蜜脾位置(将半蜜脾调入蜂团中心)
越冬包装与场所
室外:背风向阳、垫高蜂箱、箱外加草/泡沫等保温材料(北方),巢门管理(防鼠、避免堵塞通风口)
室内/地窖:需保持温度稳定(0-4℃)、黑暗、通风良好
越冬期间检查:倾听动静、查看巢门有无死蜂堵塞、必要时开箱快速察看(在晴暖日)
夏季(越夏)管理
特点:高温、蜜源缺乏(南方)、易患病虫害、分蜂热尾声、群势下降
主要工作
降温防暑:遮荫、通风(大开巢门、必要时开副盖)、箱外/箱内喂水
防止断蜜:检查蜜粉存量,必要时少量补充饲喂
防治病虫害:重点防巢虫(勤晒箱、清理箱底)、防治胡蜂、密切关注烂子病等
维持适当群势:控制过度繁殖,避免弱群过度消耗
减少开箱检查次数
蜂病敌害防治
综合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加强饲养管理(核心):维持强群、保障饲料、改善环境、减少应激
卫生消毒:蜂箱蜂具定期消毒(物理:日光暴晒、沸水/火焰灼烧;化学:石灰水、生石灰、烧碱、消毒剂喷雾)
合理使用药物:对症用药、掌握剂量疗程、注意休药期(避免蜂产品污染)
主要病害与防治
幼虫病
美洲幼虫腐臭病:烂子(粘稠、棕褐、能拉丝、鱼腥臭),酸性环境难以彻底杀灭孢子。防治:重在预防(强群卫生)、焚烧销毁严重病脾病群、使用国家批准药物(如土霉素,注意药残)
欧洲幼虫腐臭病:烂子(无粘丝/拉丝/臭味淡、易清除),碱性环境敏感。防治:饲喂抗生素(如土霉素、红霉素)、结合调脾紧脾
囊状幼虫病(中蜂大敌):中蜂2-3日龄幼虫典型症状(头部上翘如船形、后期黄褐干瘪囊状体)。防治:选用抗病蜂种、合并弱群换王断子、结合清热解毒中药(如华千金藤)
白垩病:大幼虫/蛹白色石灰质干硬物。防治:消毒蜂箱脾、控制箱内湿度(南方通风)、饲喂抗生素(如制霉菌素)
成蜂病
蜂螨(危害最大敌害):大蜂螨(寄生成蜂/封盖幼虫)、小蜂螨(寄生幼虫/蛹,封盖子表面爬行)
防治:综合措施!关键时期用药(春秋断子期)。常用药剂:螨扑条、甲酸、草酸、生物防治(如“扣王断子治螨”结合药剂)、物理方法(雄蜂蛹诱杀大螨)
爬蜂综合症:多种原因(孢子虫/麻痹病毒/甘露蜜中毒/农药/低温高湿等)引起的蜜蜂行动障碍、爬行死亡。需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孢子虫病:中肠浑浊膨大呈白/灰色、排泄异常(下痢)、爬蜂。防治:补充优质饲料、使用甲酸/柠檬酸酸化饲料或水、药物(如烟曲霉素)
麻痹病:病毒病,分速发型(身体颤抖、失去飞行能力)和迟发型(体表油光发黑、腹部膨大、绒毛脱落如油炸)。防治:更换抗病蜂王、销毁病蜂脾、饲喂药物(如核糖核酸酶、中药)
主要敌害与防治
巢虫(蜡螟幼虫)
危害:蛀食旧脾/巢础,破坏巢脾结构,驱离蜂群
防治
饲养强群(蜂多于脾是关键屏障)
及时清理箱底蜡屑/碎脾/赘脾(销毁或深埋)
定期更换老脾
妥善保管巢脾(药剂熏蒸、低温冷冻、密封抽氧、水浸)
药物防治箱底喷施/挂药条(注意安全)
胡蜂:夏秋主要捕食者
防治:人工扑打、诱杀器、寻找并捣毁附近蜂巢(谨慎)、缩小巢门安装防护栅栏
蚂蚁:骚扰蜂群,偷食蜂蜜花粉
防治:垫高蜂箱、箱脚架设水槽或涂粘性物质(如凡士林)、清除蜂场杂草保持干燥
其他:鼠类(破坏蜂箱、骚扰越冬群)、蟾蜍(捕食采集蜂)、农药中毒(选择农药,及时解救 饲喂稀薄糖水转移)、兽害(熊等,需物理隔离)
蜂产品生产技术(初步)
蜂蜜生产
取成熟蜜(封盖率高、水分含量低<20%,质量好耐储存)
摇蜜前准备(抖蜂/脱蜂器脱蜂、割蜜盖)
摇蜜操作(轻稳避免脾碎,先慢后快)
粗过滤(双层滤网)
澄清与保存(避免高温,密封)
蜂王浆生产
原理:人工模拟自然造台移虫(通常意蜂)
基本流程
组织强群生产群(王浆群),使用隔王板限制蜂王
准备育王框/浆框(装入台基条)
移虫:将1日龄以内工蜂小幼虫从巢脾移至人工台基内(技术关键)
放入生产群:置于幼虫脾和蜜粉脾之间
补虫与维持:约72小时后需检查接受率(蜂王幼虫已接受),必要时补移
取浆:约65-72小时后(幼虫约4日龄),提出浆框抖掉蜜蜂,夹出台内幼虫
挖浆:用取浆片/笔状刮取器挖出王台中的王浆,收集保存
保存:冷冻(-18℃以下)避光,有条件真空包装
蜂花粉生产
装置:巢门安装脱粉器(注意孔径与收集效率、通风)
时间:选择大量进粉期,安装时间宜下午(避免全天阻碍采集)
收集:每天(或早晚)收集花粉盒中的花粉团
干燥:及时低温干燥(避免霉变或营养损失)如冷冻干燥、暖风/除湿干燥
保存:密封、低温、避光、干燥
蜂胶收集
方法:利用纱盖网孔诱蜂存胶,收集刮下;安装专用集胶器
处理:刮下后去除杂质(如木屑)
保存:冷冻
蜂蜡收集与加工
来源:赘脾、自然王台、封盖蜡、旧脾蜡、赘蜡
收集:熔蜡(日光融蜡器、蒸锅水煮提取)、过滤除杂、成型(蜡块、蜡盘)
中蜂活框饲养管理要点(如书中强调)
中蜂特性应用管理
顺应性强:利用本地蜜粉源
防飞逃:维持蜜粉充足、环境安静少扰、控制巢虫
防分蜂热:保持蜂脾相称/蜂多于脾,避免过度保温,适时换王(选用维持大群能力强的蜂王)
抗病(螨/幼虫病):注重饲养管理(强群是关键),减少用药依赖
防巢虫:重中之重!保持强群蜂数密集、勤换老脾、勤扫箱底、妥善处理赘脾蜡屑、科学保管巢脾(同前面巢虫防治)
少干扰:开箱检查操作更轻快谨慎,避免烟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