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本正经又怪诞的行为心理学
心理学领域的一本科普类书籍,有很多内容能应用在生活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包含了魅力:为什么你不该欲情故纵、闪电约会的科学、运动、如何营造完美的第一次约会、快乐:不要去抑制负面情绪等。
编辑于2021-08-23 07:37:30《一本正经又怪诞的行为心理学》
魅力
为什么你不该欲擒故纵
我们对一件东西的渴望和重视程度,取决于我们得到它的难易程度。
夏威夷大学的心理学家伊莱恩·哈特菲尔德的实验表明:
最好的策略是给约会对象释放出一种“我一般很难被追到手(稀缺品),但是你对她又有真正的热情”
吸引
诱惑的艺术——轻触对方的手臂
轻微触摸对方上臂一两秒,并且说一些恭维或是请求帮助的话,会增进对方对你的好感
闪电约会的科学:
闪电约会:你在一个晚上和对方见面只有几分钟,但这几分钟会决定你是否还想再次见到对方。
如何在有限时间内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模仿
模仿对方的行为、面部感情、姿态、手势、语速和说话方式
想出一些特别的话,让对方能用有趣的、不同寻常的方式去谈论自己
避免广泛下注
保持谦逊
运动
女性最看重的是勇敢、敢于冒险、温柔体贴。
所以男生应该考虑向女性吹嘘一下如何勇于克服困境、高空跳伞、不论发生什么都听从本心的感受等等
女性认为:爬山是最性感的运动,其次是极限运动、篮球、徒步、高尔夫和有氧运动。
如何营造完美的第一次约会
心理学家亚瑟·艾伦和唐纳德·达顿: 当人们觉得某个人很吸引自己的时候,心跳就会加快;反过来也一样:心跳加快的人会觉得对方更具备吸引力。
第一次约会,一定要去那些容易让人心跳加速的地方,同时不要害怕与对方展开亲密的对话(分享个人信息)。
适当提问让对方分享个人信息,不要一直提问,然后抓住对方语句的关键词来进行追问和讨论。
几条实用建议
先拒绝再同意
人们更喜欢约会一开始略微冷漠,在约会结束时变得热情的人。所以不要在约会一开始就频繁微笑,不如试试头一个小时有所保留,然后慢慢的展现自己的魅力。
试着聊聊双方都不喜欢的事物,人们对不喜欢的事物达成一致见解时,更容易感觉到彼此关系上的亲密。
真正地微笑
花较长时间扩散到整个脸部的微笑最迷人。
快乐
金钱真的能买到快乐吗?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蒂耶内曾进行过一项调查,发现:当人们能够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之后,快乐并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线性上升。
我们会对已拥有的东西习以为常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快乐大约有50%是由基因决定,10%的快乐感觉受制于环境因素(包括教育背景、收入水平、单身或已婚等),而还有40%的快乐感觉来自于当事人的日常行为以及他对自己和其他人的看法。
了解这方面的技巧,就能在短时间内让自己变得更快乐充实
不要去抑制负面情绪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白熊实验”证明,越是让人们自己抑制某个想法,想法就越会与人纠缠不休。
所以,常用的方法例如:转移注意力;这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
如何真正的快乐?(摘自科学研究所提出的建议)
表达性写作
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心理学家艾曼妞·泽赫与伯纳德·里梅的研究表明,如果倾听者不能有技巧地引导,那么所谓的倾诉也不过是场闲聊,带来不了积极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思考与写作这两种行为完全不同。思考通常都是散漫甚至杂乱无章的。而写作鼓励人们把自己的情绪组织起来,以此来深入了解事件情况和找到解决路径。即,提供一个更系统化的解决办法。
写下感恩的心情
即,对生活让你感到高兴的事情的记录,会让参与者更快乐,更乐观,而且更愿意比以前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心理学家罗伯特·埃蒙斯and迈克尔·麦卡洛。
面包房实验
描述内在完美的自我
描写回忆过去有趣和美妙的经历
南卫理工会大学心理学家 劳拉·金 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幻想美好未来的实验参与者要比其他两组的人更快乐。
畅想自己感兴趣的未来或者目标
买东西真的能让人更快乐吗?
心理学家利夫·万博文和托马斯·季洛维奇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的结果都表明,购物获得的体验都远比购物的物品本身更令人愉悦。
即,追求体验远比追求物品或结果本身更令人愉悦。
把钱花在购买体验上会更好:出去吃顿美食、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电影或演出、蹦极、度假、学习跳钢管舞、玩游戏机等
去做让人有新鲜体验的事,然后在事后把经历分享给别人。
物质主义的根源
心理学家兰·纽伦·卓别林与黛博拉·罗德·约翰的研究证明,物质主义者主要是受到不自信的驱动,需要通过对物质的占有欲来增强自信心。
如果你想快乐,就先要把自己表现的像快乐的人。 ——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弗里茨·斯特拉克的“铅笔实验”
常常微笑
坐的笔直
表现的像一个快乐的人
试着用积极的词句对话
用更放松的姿态走路
努力会带来变化
心理学家肯尼思·谢尔顿和索尼娅·柳波莫斯基的研究调查结果证明:「主观改变者」会比「环境改变者」的快乐更持久。
原理就是“快乐适应”现象:人们会从全新的积极体验中获得快乐,但是如果这种体验被多次重复,人们的新鲜感就会消退。
「环境改变者」:例如买了刚谈恋爱、第一次发工资、刚涨工资等外部环境产生变化因素导致的结果。
「主观改变者」:通过努力达成某个目标、开启某项活动,例如参加新的课程、学习了新的知识、培养出了新的爱好等
主观方面的改变会让人避免陷入“快乐适应”,因为这会让人创造出不断变化的心理景象。
做符合自己个性、价值观与能力的事情,思考你正在进行的活动等……去探究为什么,去努力,去思考。
说服
最有效的说服方式不是拿一根“胡萝卜”在对方面前晃动鼓励他们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马克·莱帕的实验
让对方做一件对方喜欢的事,给予奖励反而会削减对方的兴趣,继而使他失去参与的动力。
奖励只能在短期内生效,长期来看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怎样的行为才能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呢?
鼓励人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偶尔在他们完成任务时给予一些意外的奖赏,或者赞美他们的劳动成果。
驱动别人做自己厌烦的事,适当的奖赏在一开始是不会奏效的,应该还要加以鼓励。
增强说服力的三大妙招
选择中间位置
坚持简单的原则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阿尔特和奥本海默的研究结果发现,人们会更容易记住那些发音简单、好读的名字的倾向。
注意语言
丹尼尔·奥本海默:过分使用华丽辞藻会引起反作用,所以尽量避免使用繁复的语言进行表达。
当人们对某些事情给予肯定的回复后,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对你表示认同。
格里高利·拉兹拉恩的实验表明: 人在吃饭(自己喜欢吃的美食)的时候,更容易对别人介绍的人、事和话语产生特殊的好感。
美味可口的食物会让人处于愉悦状态,让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冲动的决定
用有韵律的语调说服对方
心理学家麦格隆的实验告诉人们,有韵律的句子的得分会更高。
有才才能发财 掀开被子,来杯咖啡
和自己相似的人
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兰迪·加纳的实验:完美喜欢和我们存在相似性的人。
无论相似性存在于 衣着、语言、背景、年龄、宗教、喝酒、抽烟、兴趣爱好和食物、观点、个性以及肢体语言。
印象作用
华盛顿大学的希金斯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贾奇的研究表明
面试是否能成功,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应聘者是否是一个令自己愉悦的人。(受人喜欢) 所以那些使自己能够迎合面试官的人,得到岗位的可能性会更高
当然,表现的令人愉悦比具备相关的资格条件和足够的工作经验更重要不代表建立你就可以随便有瑕疵了
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琼斯和埃里克·戈登的眼睛结论得出: 早点把弱点展现出来,是坦诚的表现。这反而会给自己加分,让自己更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
对于缺点,开头就开诚布公地告知。 对于优点,最好放在最后阶段才提起。
康奈尔大学的托马斯·季洛维奇的衬衫实验表明: 人总会倾向于夸大自己犯的错误所引起的关注,因为相对于关注别人,我们更关注自身的仪表和行为,因此难免高估自身所带来的影响。
如何让自己受人喜欢
戴尔·卡耐基: 真诚地表达和培养自己对他人的兴趣。
研究证明:
对他人发出真诚的赞美
配合他人的肢体语言和讲话风格
更热情
表现谦虚
大度地为别人付出自己的时间、资源和技能
本杰明·富兰克林:偶尔犯一两个错误,同时善用闲谈的力量。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琼·杰克和戴维·兰迪提出的富兰克林效应:
人们的行为都是遵循他们的想法和感觉的。如果他们觉得快乐,就会微笑;他们觉得对方有魅力,就会用直视对方双眼; 反之亦然,让人们微笑,会让他们感觉快乐;让人们直视对话者的眼睛,他们会觉得对方更迷人。
要让别人喜欢你,就恳求他们给予你一些小帮助(帮大忙可能会适得其反)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的实验表明:在当事人看起来接近完美的时候,犯一两个错误,反而会更让自己受欢迎
出丑效应
同步特质转移效应:你对别人的品格进行评价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返还给你,让别人认为你也有相同的特质。
为什么厨师太多反而没有人做饭?
拉特纳和达利的实验研究发现了所谓的“旁观者效应”:当某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周围的陌生人越多,他真正得到的帮助的概率就越低。
寻找某个面容和善的人,清楚的讲述问题,恳求帮助
突出对方行为的重要性会让对方感到满足和消除对方的不安全感
互惠原则
给予对方一些小恩惠,通常会让对方给你一些巨大的回报。
当恩惠发生在两个不熟悉的人身上,且恩惠较小但很用心的时候,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如果一开始就给对方巨大的恩惠,会让对方处境艰难,因为遵循回馈法则,受惠的一方要给予更多的回馈,这还会导致受惠方认为,恩惠发生的背后是另有所图,导致受惠方的自尊受损
在帮助对方后,立即求助对方会得到最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