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智能电动汽车发展基础**
- 电动化与智能化关系
- 电动化是智能化基础
- 能源供给/动力控制/车网互动优势
- 产品开发项目特征
- 临时性/独特性/渐近明细性
- 需求导向/系统协调/驱动变革
- 开发流程对比
- APQP:5阶段(计划-设计-过程-验证-反馈)
- GVDP:战略-概念-开发-产品成熟
- IPD:快速迭代,强调市场驱动
## **二、开发流程与核心工具**
- 关键开发过程
- 概念开发:造型设计、功能集成(5步骤)
- 工程设计:BOM开发、样件试制
- 样车试验:DV/PV验证
- 五大开发工具
- APQP:制定开发计划,串联其他工具
- FMEA:识别潜在失效(DFMEA/PFMEA)
- MSA:测量系统误差分析(重复性/再现性)
- SPC:控制图监控生产稳定性
- PPAP:量产前批准(完全/临时/拒收)
## **三、用户需求分析**
- 需求挖掘模型
- Kano模型:基本型/期望型/魅力型需求
- 用户旅程图:例:露营场景需求分析
- 挖掘方法
- 定量/定性调研
- 移情图/成长故事/创新工作坊
- 市场定位策略
- 创新定位:寻找市场空白(如智能驾驶)
- 避强定位:差异化产品(外观/功能)
- 迎头定位:正面竞争,依托技术优势
## **四、系统设计与集成**
- 平台架构开发
- 优点:设计灵活/技术通用/降成本/加速创新
- 电子电气架构(EEA)
- 演进:分布式→域集中式→中央集中式→云平台
- 关键:集成度、扩展性、算力利用率
- 热管理系统
- 热量来源:电池/电机/空调
- 冷却方式:风冷/液冷/直冷/相变材料
- 传统vs智能:智能精准温控,多系统耦合
- 智能底盘
- 智能悬架系统:阻尼可调/空气悬架/主动悬架
- 线控制动/转向系统
## **五、动力系统与新能源技术**
- 新能源汽车类型
- 增程式:燃油发电+电机驱动
- 氢燃料汽车:氢气燃烧驱动,双燃料发动机
- 燃料电池汽车(FCV):氢气发电,关键在燃料电池
- 纯电动/混合动力(HEV/PHEV)
- 动力性能测试标准
- NEDC/WLTC/CLTC:对比工况时长、车速
- 节能降耗技术
- 发动机:涡轮增压/直喷/可变气门
- 整车能耗标准:如CLTC-P
## **六、安全性与舒适性**
- 安全性分类
- 主动安全:ABS/ESP/AEB等
- 被动安全:结构吸能/安全气囊/内饰软化
- 事故后安全:碰撞通知系统(如OnStar)
- 生态安全:排放/噪声/电磁干扰
- 舒适性内容
- 平顺性:悬架减振,减少振动
- 声学舒适性:NVH控制(隔音材料)
- 热舒适性:空调温控,冬季续航平衡
## **七、试制与验证**
- 试制流程
- 阶段:设计验证→生产确认→一致性验证→节拍验证
- 伪装等级
- 轻度:标识遮挡
- 中度:覆盖件修改
- 重度:全封闭车壳
- 试验管理
- DV(设计验证):零部件功能/耐久性
- PV(生产验证):工艺适应性/装配性
## **八、高频术语与考点**
- 缩写术语
- APQP/GVDP/IPD/EEA/DEA
- BOM/DV/PV/SOP/PPAP
- 关键对比
- 开发流程差异、热管理方式、EEA架构演进
- 新能源汽车优缺点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