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导弹 基础1.0门不入版本
不入门版本,概述了导弹的结构、类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以及制导方式等,作者蒙点很多,满头是雾,为什么发出来?想让大家纠正,补充,解决我的盲区。
导弹类型:弹道导弹(ballistic missile)、巡航导弹(Cruise Missile)、反舰导弹(Anti-ship Missile),有错请说。
尝试引用技术细节,知识框架基本完善,改掉错字及部分语言表述问题方面的错误。欢迎大家来指出内容错误,以及讨论该导图的不足与缺陷。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导弹的相关知识,从基本结构到分类,再到制导方式和术语解释,更完整详细系统性的导弹导图,如有错误,请一定说明,感激不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导弹
导弹结构
根据不同类型结构,构造也不同
主要是
战斗部(Warhead)
作用:导弹的有效载荷,用于摧毁目标,常规战斗部装填高能炸药或特殊炸药(如穿甲,燃烧,破片等)而并非核
类型:
爆破战斗部:依靠爆炸摧毁目标,对付建筑等
杀伤破片战斗部:爆炸时产生大量碎片,杀伤人员,破坏轻型装备(对付飞机人员集群有效)
聚能装药/破甲战斗部:形成高速金属射流穿透装甲,如反坦克导弹
侵彻战斗部:具有坚固外壳,在爆炸前穿透深层目标,如地下掩体混凝土(钻地弹药)
子母弹战斗部:母仓中有多个子弹要用于覆盖大面积目标,如机场,装甲集群等
引信
作用:控制战斗部在最佳时机和位置起爆的装置
类型
触发引信:撞击目标时引爆(瞬发、延时)
近炸引信:接近目标一定距离时引爆(如利用无线电,激光,红外等感应目标)
可编程引信:可在发射时或飞行过程中,设定起爆模式,高度,时间等
制导系统
作用:感知导弹相对于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的计算,并发出指令,引导导弹飞向目标
组成:
导引头:探测目标的传感器
红外导引头:探测目标的热辐射,如飞机发动机尾焰车辆热源
雷达导引头:
主动雷达导引头:本身带有辐射源
半主动雷达导引头:设置于弹体外的专用照射设备向目标辐射能量
被动雷达导引头:依赖于目标的辐射
复合雷达导引头
电视/光电导引头:利用可见光或红外成像识别和追踪目标
激光导引头:用激光持续照射目标,引导导弹打击(半自动激光制导)
卫星制导GPS等: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提供自身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常用于中段制导
弹载计算机:处理传感器数据,计算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根据预设的制导律(如比例导引法)生成控制指令。如调整姿态等
控制系统
作用:接受制导系统发出的指令,操纵导弹上的气动舵面或推力矢量喷口改变导弹运动轨迹
组成:自动驾驶仪(速率陀螺仪加速度计……等等等等)稳定导弹姿态执行制导命令等
舵机:将自动驾驶仪的电信号转化为机械力驱动舵面又或是推力矢量喷口偏转的执行机构
操纵面
气动舵面
如:弹翼后缘的舵(升降方向副翼鸭翼尾翼……)(大气层内有效)
推力矢量喷口:通过偏转发动机喷流方向产生控制力(大气层内外均有效,适合高机动或大气层边缘/外飞行的导弹)
燃气舵/扰流片:位于发动机喷管内的偏转装置(常用于起飞段或简易导弹)
推进系统
作用:为导弹提供飞行动力
火箭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随时可用,推力大,但工作时间短,推力无法调节
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复杂,维护费用高,发射准备时间长,推理可调节比冲较高常用于大型弹道导弹
吸气式发动机
涡轮喷气发动机:从空气中获取氧气燃油效率高,适合亚音速飞行但结构复杂
冲压发动机:没有压气机,利用高速进气压力压缩空气结构,简单适合超音速飞行,但需要助推器加速到工作速度
超燃冲压发动机:在超音速气流中燃烧燃料适合高超音速飞行,技术难度极大
导弹类型
弹道导弹(ballistic missile)
定义:弹道导弹(ballistic missile)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其飞行弹道一般分为主动段和被动段:主动段(又称动力飞行段或助推段)是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作用下,从发射点起飞到火箭发动机关机时的飞行路径;被动段包括自由飞行段和再入段,是导弹按照在主动段终点获得的给定速度和弹道仪角作惯性飞行,到弹头起爆的路径。射程超8000公里以上,被称为洲际弹道导弹
MIRV飞行阶段(存疑):
助推段:
导弹多级火箭发动机点火,持续时间较短,3到5分钟
后助推段
最后一击发动机关机后,弹头母舱和火箭分离,母舱进行精确机动(太空高度??)
末端冲刺??
多个载入飞行器进入末端冲刺阶段…
子主题
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
制导方式
惯性制导
惯性制导系统组成:由惯性测量装置计算机和执行机构组成
测量装置
陀螺仪
加速度计
原理:惯性制导陀螺仪的核心原理是通过陀螺的定轴性感知运动姿态变化,并结合加速度测量,实现导弹飞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卫星制导
原理:通过导航卫星算出导弹的位置,速度,航向等数据,再由导弹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控制
惯性指导提供短期精度,但时间长会积累误差,而卫星制导可以提供比较稳定的长期精度,卫星惯性复合制导使两者互补(弹道导弹)两者是通过测量导弹状态修正飞行路线
匹配制导
地形匹配制导:利用导弹上的雷达高度计测量导弹正下方到地面的真实高度,同时,用气压高度计测量导弹相对于海平面的飞行高度,两者相减得到导弹下方地形的实际海拔高度,导弹会沿预定航线飞行时会不断记录并绘制下一条连续的实际地形高度剖面线,主要用于中段制导(缺点:地形较平坦时精度差)
景象匹配制导:利用地表景象和预先测得的景象进行比较,来修正导弹飞行路线
激光制导
原理:用激光持续照射目标引导导弹命中。
激光驾束制导:面积更大的激光束导弹顺着该激光束跑,精度更高
雷达制导
原理:用雷达测量目标如距离速度方位等数据来确定飞行路线
主动雷达、半主动雷达(空空导弹半主动雷达由地面或空中雷达引导)
电视制导
乌鲁鲁的巡飞弹
导线传输数据
陶二代
天文制导(星光制导)
原理:根据天体在天空中运行规律提供的信息来确定导弹运动的参数,将导弹引向目标的自主制导
红外制导
红外制导导引头能自动探测追踪敌机的发动机热源,引导导弹进行打击,如aim 9响尾蛇
两个末端天王(只看ICBM)
末端机动
导弹的末端机动为导弹在接近目标的最后阶段(最后几十秒到几公里的范围内),主动执行高难度、高过载的轨迹调整动作(MIRV不具备末端机动能力)
乘波体的末端机动?
再入大气层边缘启动末端机动?(80 km到100 km以下)
末端速度
导弹的末端速度是指其在飞行轨迹的最后阶段通常为载入大气层或接近目标时所达到的最高速度。这一阶段的速度对突防能力和打击效果很重要
末端速度指导弹动力段结束后,依靠惯性或重力加速进入攻击阶段时的速度,对于弹道导弹这一阶段通常发生在载入大气层时,对于反舰或反导导弹则只接近目标时的冲刺速度
制导补充(类型)
寻得
如主动半主动被动
自主
星光制导等
遥控
激光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