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球的圈层构造
这是一篇关于地球的圈层构造思维导图,地球的物质成分以及性质是不均匀的,具有圈层构 造的特征,主要内容包括:外部圈层构造,内部圈层构造。详细阐述了地球各圈层的组成、特征及相关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物质成分以及性质是不均匀的,具有圈层构造的特征
I. 外部圈层构造
I.1. 大气圈(环绕地球的由气态物质组成的圈层)
I.1.1. 散逸层(大气外层)
距离地表800-64000km的空间
I.1.2. 暖层·(电离层)
距离地表85-800km,大气高度电离,形成多层电离层
I.1.3. 中间层
距离地表55-85km,空气极其稀薄,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最低可达-90℃
I.1.4. 平流层
1.平流层距离地表18-55km,以大气的水平移动为特征,其温度已不受地表温度影响,其间存在臭氧层(20-35km)
臭氧层破幻
1.厄尔尼诺——2.拉尼娜
1.表示圣诞节前后沿厄瓜多尔出现的一支微弱且向南移动的暖洋流
2.指厄尔尼诺现象后赤道东太平洋上出现温度异常变冷的现象
2.飞机在平流层之间稳定飞行
I.1.5. 对流层·
1.最贴近地面的一层,厚度8-18km,由于地面辐射热影响,越高温度越低,即上冷下热引起大气对流。
2.由于纬度不同,导致温度差别,形成大气环流
3.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风、雨、雪、冰雹等天气都集中在对流层。
I.2. 生物圈
I.2.1. 1.地球上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即由生命物质构成的圈层
I.2.2. 2.大量生物集中在地表和水圈上层。
I.3. 水圈
I.3.1. 1.海洋、湖泊、河流、冰川、沼泽和地下水等包围着地球,形成连续的封闭圈层,称之为水圈
I.3.2. 2.在太阳能作用下,水在不断地循环。这种循环,产生于作用地表面的外力,不断对地表进行改善,成为外动力地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I.3.3. 3.地球水分循环:海洋陆地、大气中的水随时随地在太阳能和重力作用下通过相态和运动进行大规模的交换,其交换过程称之为地球水循环
II. 内部圈层构造
划分依据
宇宙地质依据
主要依据天体的物理成分
比重大的铁陨石
比重小是陨石、铁石陨石
地质学依据
利用岩浆岩人工实验推论出岩浆岩所形成的环境
地球物理依据
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的特性
地震波
纵波又叫p波,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中传播
横波又叫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II.1. 地壳
地壳和地幔的分割面叫莫霍面
II.1.1. 上地壳
上地壳和下地壳的分割面叫康拉德面
II.1.2. 下地壳
岩石圈
II.2. 地幔
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割面叫古登堡面
II.2.1. 上地幔
盖层
低速层
软流圈
岩石圈+软流圈=构造圈
均匀层
II.2.2. 过渡层
II.2.3. 下地幔
II.3. 地核
II.3.1. 外核
II.3.2. 过渡层
II.3.3. 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