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人才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包括各朝代人才选拔制度等,详细阐述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考试层级、相关名词,以及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和官职变动的常见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古代人才选拔和官职体系的相关知识。
公考常识篇之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公考法律篇之法理学,帮助记忆相关知识要点及概念,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公考常识篇之中国地理,包括我国地理概貌,地形地势等内容,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人才选拔制度脉络
春秋以前
世卿世禄制
战国
“军功爵制度”“养士”之风(收养门客)
秦
辟田和军功
汉代
察举制
自下而上推选人才
选拔方式——考试
汉高祖刘邦开“察举制”先河——汉文帝时期逐渐规范——汉武帝时完备(统一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征辟制
自上而下选拔官吏
选拔方式——皇帝征聘,公府、州郡辟除
魏晋
“九品中正制”
魏文帝曹丕制定
在各郡、各州设置中正
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结果上交吏部作为选官依据
评议标准
家世(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
隋唐以后
科举制
官职变动
授予、提升官职类
征、辟、赏、拜、擢、除等
调动官职类
迁、改、补等
降职免职类
贬、谪、放、出、左迁等
发展历史
隋朝始设
隋文帝
废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
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隋炀帝
始设进士科
自此朝廷开始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高下,从而量才录用,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上的重大改革,为以后历代沿用
分科取士,所以名为“科举”
唐朝形成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完善科举制
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常科: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 制科: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
明朝完备
阶段
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试内容
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
以“四书”文句为题
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解释必须参照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1905年废除
清末新政
科举名词
生员(秀才)
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
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
童试
出秀才
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只有进入学院,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
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监生
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科举生员
由各省提学官句型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成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乡试
出举人
主持者
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
参加者
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可参加乡试
考试地点
贡院
考试时间
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
考期在秋季八月,又称秋闱
考中者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
会试
出贡士
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
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
考期春季二月,乾隆时改为三月,又称春闱
京师
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出进士
皇帝
在会试后当年举行,贡士在殿试中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
录取三甲
一甲3名
NO.1状元
NO.2榜眼
NO.3探花
赐进士及第
二甲
赐进士出身
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通称进士
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所以中进士也叫“登科”
科举相关成语
金榜题名
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
蟾宫折桂
蟾宫指月宫,比喻科举应试及第
独占鳌头
皇宫殿前石阶上刻有巨鳌,只有状元及第才可以踏上迎榜,比喻中状元,占首位或第一名
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五个儿子先后登科及第
连中三元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一甲第一名叫状元
名落孙山
指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