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的思维导图。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体结构-目录:史前人类、欧亚大陆、非欧亚大陆(1500年前)、孤立地区(1500年前)、西方世界。
这是一篇关于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文学和雕塑、建筑艺术、哲学和法学、公历的缘起。
这是一篇关于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罗马城邦、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衰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教资:教育目的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三章: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概念及其关系
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
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主观体验:自我感受;外部表现:表情;生理唤醒:生理变化;
关系
区别
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人和动物共有;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较多的带有情景性和易变性;情感是由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带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着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联系
情感依赖于情绪
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情感和认知的关系
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的,并伴随着认知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情绪、情感又不同于认知,认知活动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容,而情绪不是对事物内容的反映,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并伴随着一些生理反应。
情绪反过来对认知过程起调节作用。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分类
心理学家把人的基本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
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心理状态。
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等。
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语义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组织功能
这种功能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功能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
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对异性的情感
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压力
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为应激状态。
压力与心理反应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映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度的心理反应,有利于个体应付环境;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使人思想狭隘、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
自我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防御机制包括:
压抑
否认
退行
幻想
置换
文饰
投射
代偿
升华
中小学生情绪的调节
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消极情绪则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良好情绪的标准
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情感表现还是比较外露、易激动的,但其情绪体验逐步深刻。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
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意志
意志与意志行动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
特征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意志与认知、情感过程的关系
意志和认知过程的关系
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意志对认知过程具有反作用。
意志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意志行动的过程
准备阶段
动机斗争
双趋冲突
两个都喜欢
双避冲突
两个都害怕
趋避冲突
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既想当班干部,又害怕影响学习
多重趋避冲突
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大学生择业)
确定目的
选择行动方法
制定行动计划
执行决定阶段
行动计划制定后执行计划,采取有效的行动,是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
克服困难必须依赖以下心理条件
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世界观是动机的基础,也是克服困难的最基本的条件。
行动目的的性质对克服困难有重要意义
对运动生理的美好前景的憧憬以及对行动失败可能招致的后果的认识
执行计划的坚定性
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
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哦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反之是盲从和独断的意志品质)
果断性
是一种善于辨明是非、抓住实际、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反之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自制性
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反之是任性与怯懦)
坚韧性
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反之是动摇性和执拗性)
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