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这是一篇关于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1节 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1.2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生命活动的保障。
这是一篇关于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1节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第2节 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第3节 环境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这是一篇关于第4章 人体的免疫调节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1节 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基础,第2节 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第3节 B、T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第4节 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1节 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
1 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体液的组成
细胞外液
血浆
组成
水
溶质
血浆蛋白、无机盐、脂质、糖类、激素、O2,尿素、CO2等
与其他细胞外液相比,含有较多的血浆蛋白,其他组成比较接近
作用
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为血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维持血浆酸碱度和渗透压平衡
参与机体免疫、凝血及体温恒定等调节
组织液
大部分呈凝胶状态,不能自由流动,但水和溶质的自由扩散不受阻碍
能与血浆、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
为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提供生活环境
淋巴
淋巴管中的液体
为淋巴细胞提供生存环境,也起机体防御屏障、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细胞内液
内环境的定义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机体细胞依靠内环境获得各种生存必需的条件,同时通过物质的合成、分解、贮存和释放,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
2 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渠道
内环境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
内环境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环境吸收营养物质
内环境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
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快速运输物质
1.2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生命活动的保障
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渗透压
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为770KPa
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与其单位体积内溶质颗粒的数量有关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其中无机盐离子和血浆蛋白分子的数量决定
血浆中颗粒数量最多的是Na+和Cl-,它们为血浆提供了近90%的渗透压
临床上利用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等的0.9%NaCl溶液作为补液的生理盐水
酸碱度
人体内环境pH为7.35-7.45
血浆中存在着NaHCO3和H2CO3、Na2HPO4和NaH2PO4等多种对酸碱度具有调节作用且承兑存在的缓冲物质
温度
人体内环境温度为37摄氏度左右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调节下,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等途径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
血糖
人体空腹血糖浓度维持在3.90-6.10mmol/L
血糖指血浆中的葡萄糖
血糖是人体各种组织、器官正常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餐后血糖暂时升高,但是最高值不会超过9.10mmol/L
内环境稳态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内环境稳态的特点
内环境自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内环境自稳态是人体各系统和器官共同活动的结果
内环境自稳态是多细胞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血糖、氧气浓度的稳定为细胞代谢提供稳定的物质条件
细胞内外离子的差异分布是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基础
温度、pH的稳态是蛋白质结构正常和功能发挥的保障
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使机体内各种生命活动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降低,提高了机体对环境因素的耐受能力
探究·实验1-1 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原理
磷酸缓冲液中含还有成对的Na2HPO4和NaH2PO4,能对加入其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保持pH的稳定
机体系统和器官共同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靠各器官和系统的共同协调工作
体温的稳定取决于机体肌肉、内脏产热与血管、汗腺散热的平衡
机体血糖平衡是胰岛素以及神经系统调控下血糖来源和去路的平衡
机体酸碱平衡有内环境中缓冲物之的作用,还依赖于肾脏、肺等器官系统的协作
渗透压的平衡主要取决于泌尿系统对无机盐和水排放的控制
免疫系统排斥病原微生物或异物的入侵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是协调体内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者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彼此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控制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产生激素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控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通过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控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通过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内分泌系统
人体维持内环境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