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之道"
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孔子"道统"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共7篇14卷,是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艺术特点:<孟子>散文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理多采用 "欲擒故纵,引君入彀" 的论辩手法
教育思想
孔子推崇 "有教无类" 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全民教育
哲学思想
主张哲学思想,是"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是相对的
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进程
以子思的"思诚之道"为依据提出了"尽心" ,知性 ,知天等观念
伦理道德
在人性放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主要作品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四书"<孟子>是四书篇幅最长,有三万五千多字
艺术特色:气势浩大,大量使用排比句,叠句等修辞手法
名句典故
成语:不远千里,明察秋毫,妻离子散,与民同乐,水生火热
名句:
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