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入行论03
这是一篇关于入行论03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段落大意,思维导图,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观念禅修,心态禅修,班修。
编辑于2025-08-24 11:29:01入行论03
段落大意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1利益品的内容
2认识菩提心利益的重要性
3为何要探索生命的价值
4如何认识生命的价值
5菩提心利益品的意义
一、明菩提心所依
6菩提心的所依
(一)思维暇身难得
7暇满人身才有能力生起菩提心
8暇满人身难得:获得暇满人身的条件
9人身的两种利益
10暇满人身要如何实现价值
11再次得暇满人身的机会很少
12不思考人生会导致为了学而学
13总结:这一偈颂帮助我找到生命最高价值
(二)思修善心难生
14善心很难生起
15比喻说明菩提心的重要
16要发起菩提心,离不开佛菩萨的威德力
17不开发内在的自性佛,无法走出无明的泥潭
二、思维菩提心利益
(一)总明菩提心利益
18总明菩提心利益包括四个偈颂
1.能消重罪
19菩提心可以消除重罪
20不善的串习比有漏的善心善行强大很多
21菩提心开发内在觉性是解决贪嗔痴的根本之道
2.能获妙乐
22菩提心有最大的利益和安乐
23觉悟之心蕴含最大的利益和价值
24诸佛都是通过菩提心成就
25修行很简单,关键是搞定核心任务
3.能办所求
26菩提心能成办人生追求,离苦得乐
27发菩提心才能解除从身心到外界带来的痛苦
28帮助众生除苦的方式是引导他们发起菩提心
29获得快乐也不能舍弃菩提心
30总结:菩提心是离苦得乐的最佳途径
4.名至敬归
31菩提心能改变身份
32生死轮回让有情不得自在
33发起菩提心就改变了身份
34发起菩提心会受到恭敬
(二)总喻菩提心利益
35五个比喻说明菩提心的殊胜功德
1.转劣为胜喻
36第一个比喻:冶炼术
37菩提心是最好的冶金料
38转变有漏之身成为圆满佛身
39生命形态是不同心理发展的结果
40要坚持发菩提心,时刻安住菩提心
2.珍贵难得喻
41第二个比喻:菩提心珍贵难得
42佛陀发现菩提心无比珍贵
43要出离三界必须发起菩提心并不断坚持
思维导图
第一品菩提心利益
意义
引导建立最高的生命价值
发菩提心将引领我们走上觉醒之道,成就最有价值的人生
必然选择
明菩提心所依
思维人身难得
暇满人身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
获得暇满人身的条件
受持五戒十善
在佛法中培植善根
得到人身可以获得两大利益
现前利益
究竟利益
人身价值的实现
凡夫
只是根据自己的所知所见,根据眼前需要来确定价值观
学习并接受佛法智慧
生命的最高价值是成就菩提心
不在意微不足道的事
再得人身很难的原因
今生受持好五戒十善的人不多
往昔所造恶业还会继续成熟
思维善心难生
犹于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乌云暗夜
凡夫心的基调是无明,由此形成我执和贪嗔痴种种烦恼
难生善心
明亮闪电
佛陀的出世、菩提心的生起
发起菩提心的基础
内在佛性圆满无缺
生命自救的力量
外在和内在的三宝
不开发内在佛性,无法走出无明的泥潭
思维菩提心利益
总明菩提心利益
能消重罪
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堪,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
凡夫的善行
建立在有漏的妄心系统,建立在无明和贪嗔痴的基础上,力量微弱
不善的串习力量极其强大
以有漏的善心善行,抵挡贪嗔痴的强大串习,难度极高
任何有漏的善行,都不能彻底战胜由贪嗔痴建立的不良串习
唯有发菩提心,开启内在觉性,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能获妙乐
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诸佛皆由认识、开发觉悟之心,最终平息烦恼惑业,圆满悲智二德
觉悟之心蕴含最大的价值和利益
觉性因为被凡夫的迷惑系统遮蔽,才变得困难重重
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安乐
能办所求
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
解除从身心到外界带来的痛苦,唯有发起菩提心
众生想要究竟除苦,同样离不开菩提心
菩萨所做的是引导他们发起菩提心
痛苦的根源就是迷惑和烦恼,而菩提心可以帮助我们究竟解除苦因
获得增上生和决定胜
菩提心是成就善法、成就解脱乃至成佛的基础,是一切快乐的源泉
菩提心是离苦得乐的最佳途径
名至敬归
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真实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生死轮回让有情不自在
认识不自由
心灵不自由
业力不自由
通过反复思维,真正认识到发心的重要性,将此转变为自身观念,由衷地 想要利他,并以帮助众生作为自己尽未来际的目标
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凡夫,变成有使命、有担 当的菩萨行者
发起真实的菩提心,受人天礼敬
菩提心能改变身份
总喻菩提心利益
转劣为胜喻
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
比喻
菩提心可以像冶炼术那样,彻底改变生命品质
每种生命形态都代表不同心理发展的结果
菩提心的利益
不仅可以解除贪嗔痴,转换有漏的凡夫身份,还可以成就慈悲,成就智慧,成就圆满的佛身
珍贵难得喻
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诸欲出离三界者,宜善坚持菩提心
比喻
商人们要去大海寻找珍宝时,只有导师才能告诉大家怎么航行,怎么寻宝
在娑婆苦海中,佛陀就是众生的导师,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可以引领我们走出轮回,走向觉醒
佛陀发现菩提心无比珍贵,可以究竟解决生命的迷惑、烦恼、痛苦,以及由此造成的种种问题
出离三界不仅是时空上的出离还要出离轮回的基础:生命内在的迷惑和烦恼
要出离三界必须发起菩提心并不断坚持
问题意识
(一)生起菩提心需要怎样的因缘?我要抓住这殊胜、难得的机缘,对菩提心生起希求 之心了吗?
(二)总的来说,菩提心的殊胜利益都有哪些?我希求这些利益吗?我要发起菩提心吗?
(三)本课中又用了哪两种比喻,继续来说明菩提心的殊胜利益?我要如何更好地理解 菩提心的殊胜利益,并要发起菩提心呢?
解决问题
(一)生起菩提心需要怎样的因缘?我要抓住这殊胜、难得的机缘,对菩提心生起希求 之心了吗?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不出生命有什么价值;从社会来说,生命是有短暂的意义。佛陀究竟了悟了生命的真相,认为菩提心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心理。对于生命及其价值,我有怎样的认识?是否找到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菩提心会成为我必然的选择 吗?
暇身难得。菩提心的生起需要依赖暇满人身,我现在拥有这样的身份吗?为什么说暇满人身是难得易失的?我要如何抓住难得、短暂的暇满人身,来实现生命中最高 的价值呢?
善心难生。凡夫心的基调是无明,感受一下自己心灵的天空是什么样子?无明和烦恼的力量如何?如果没有佛陀的教导,没有修学佛法,我生命里能生起真正的善心 吗?三宝对我生命的意义是怎样的?我要对三宝生起怎样的心行?我要抓住这殊胜、难得的机缘,对菩提心生起希求之心了吗?
道理上的理解
对生命及其价值
对生命的认识没有深度,那么所找到的价值必然是肤浅的
认识生命的价值,首先要知道,究竟什么代表我的存在,什么影响生命的发展,然后才能作出正确选择
佛陀对众生最大的贡献
通过修行找到了觉醒之道,知道什么才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
有什么样的行为,是由自身价值取向决 定的
发菩提心将引领我们走上觉醒之道,成就最有 价值的人生
暇满难得
所谓暇满,即远离八无暇,成就十圆满
八无暇为三恶道、长寿天、盲聋喑哑、生在边地、无佛出世、邪知邪见
十圆满则有自 圆满和他圆满
圆满有五种,分别是得人身、生于中国(有佛法之地)、诸根俱全、不堕边业、具足正信
他圆满也有五种,分别是佛陀出世、宣说正 法、教法住世、法住随转、他心悲悯
有因缘、有时间、有能力听闻佛法
条件
要受持五戒十善
要在佛法中培植善根
得到利益
现前利益,为暂时的人天福报
究竟利益,则是声闻成就的解脱,佛陀圆满的慈悲和智慧
要实现人身的最大价值,必须学习并接受佛法智慧
难得
一方面,今生修好五戒十善的人不多
另一方面,往昔所造恶业还会继续成熟
如果你不思考人生,没意识到生命存在的困扰,没有解决问题的 强烈愿望,学习永远是被动的。因为你不知道为什么学,可能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学而学。
生命的最高价值是成就菩提心,今后乃至尽未来际的生命,才会成为实践菩提心的旅程
心灵天空
凡夫心的基调是无明,由此形成我执和贪嗔痴种种烦恼
心灵天空的乌云,也决定了我们的根机有利钝之别
心灵的乌云越薄,根机就越利;乌云越厚,根机就越钝
佛陀的出世、菩提心的生起,就像划破乌云的闪电,会照亮我们的生命
凡夫充满无明和烦恼,想要发起菩提心,走上菩提道,离不开佛菩萨的威德力
因为有佛陀出世,有佛法在世间流传,世人才能在三宝加持下,暂时萌生修福修慧之心
虽然我们的生命被无明烦恼所缚,但内在佛性是圆满无缺的,这是生起菩提心、走向觉醒的重要基础。否则,我们 将无法走出无明的泥潭。所以诸佛的威德力,不论是外在的住持三宝,还是内在的自性三宝, 都是生命自救的力量
事实上的理解
如果人死如灯灭的话,那么人在世间几十年,死后都是一把骨灰。对这把骨灰来说,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不过是个概念而已,对自身没什么区别
那些流芳千古的人都曾造福一方,而遗臭万年的人则给众生带来伤害,但所有这些,结果都是灰飞烟灭。在无尽宇宙中,即使地球的存在,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在没有学习之前,我的人生目标是财富和权利,为了一些现前的暂时的利益头破血流,没得到之前苦苦追求,得到后也只是觉得不过如此。生命的价值只是跟别人比较,但一山还有一山高。没有太多的意义。
当我人生的目标确定为觉醒解脱,利益众生的时候,用无常无我无自性空的观念看到这个世界的不真实,只有破除我执,法执,能所双空,才是真正的解脱自在,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无我利他才可以让生命更有价值。
我现在有时间有精力学习佛法,如果还只是逛街式,被动的任务式的学习,那修学只是打发时间。
现在持一个不杀生戒已经很难,而妄语戒等根本防不胜防,不仅有业力的影响,还有串习难以摆脱,所以要获得人身真的很难。
芸芸众生中,具备五戒十善之因的人很少,能得到人身并听闻佛法的更少。现在全世界有六十多亿人,有缘接触佛法的最多几亿,而能成为佛教徒并依法修行的,更是少之又少。至于像大家这样,能坐在这里学习《入行论》的,概率就太低了
如果没有学佛,我更多的是被外在物质诱惑,被共业裹挟,身不由己,犹如在黑夜中,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世界。自己不断地陷入自他的对立,虚妄分别中,生命完全没有价值。
摆脱错误观念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我是个好人,太善良了
(二)总的来说,菩提心的殊胜利益都有哪些?我希求这些利益吗?我要发起菩提心吗?
1.灭罪胜余善。凡夫的善行叫有漏的善,这种善行建立的基础是贪嗔痴,这种善行 的力量为什么是微弱的?凡夫的不善行的力量非常非常的强大,我用有漏的善来对治力量非常强大的不善行,结果如何呢?唯有菩提心可以从根本上解除罪恶的力量,我是怎么接受的?我要发起菩提心吗?
2.易获妙乐。佛陀通过非常漫长的时间来观察和思考,发现了觉醒的心是生命的最 高价值,这对无量的众生及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希求获得最殊胜和究竟的快乐吗?我要发起菩提心吗?
3.能办所求。人生所要追求的是离苦得乐,我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有没有达到离苦 得乐的目的?佛陀留给我一招制胜的方法是发菩提心,我是怎么接受的?我要发起菩提 心,来究竟地离苦得乐了吗?
4.名至敬归。凡夫的生命在轮回里就像牢狱一样,是不自由的,我现在的身份、境 界、人生轨道又是如何呢?怎样才能改变呢?为什么说“若生菩提心,即刻名佛子,人天应礼敬。”?我要发起菩提心,来改变我现有的凡夫身份了吗?
道理上的理解
凡夫的善行力量微弱
凡夫的善行是建立在有漏的妄心系统,建立在无明和贪嗔痴的基础上,力量微弱。反之,不善的串习极其强大
想以有漏的善心善行,抵挡贪嗔痴的强大串习,难度极高
菩提心可以从根本上解除罪恶的力量
唯有发菩提心,开启内在觉性。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除此以外,任何有漏的善行,都不能彻底战胜由贪嗔痴建立的不良串习
觉醒的心是生命最高的价值
佛教所说的快乐是和利益挂钩的,这样才不会给生命带来负面作用
无量众生立足于觉悟之心,顺利获得了最为殊胜的安乐。佛陀以智慧观察,发现过去诸佛的成就,都是由认识、开发觉悟之心,最终平息烦恼惑业,圆满悲智二德。过去诸佛是这样成就的,现在及未来的众生也是如此。只有通过这个途径,才能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获得究竟安乐,成就无上菩提
只有了解生命蕴含的价值,我们才知道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修行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佛法修行看似复杂,其实又很简单,关键是搞定核心任务,难怪禅宗祖师强调“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离苦得乐的方法
今天的人并没有因为物质改善就比古人更快乐,反而活得很累, 很辛苦,烦恼越来越多,幸福感越来越少
只要生命中的无明惑业没有解除,轮回痛苦将永无尽头。我们想解除从身心到外界带来的痛苦,唯有发起菩提心。因为这是觉醒的心, 是从根本上断除无明,息灭苦因,可谓一招制胜
帮助众生除苦,并不是代替他们受苦,或是把痛苦从他们身上拿掉,而是告诉他们除苦的方法,但解除痛苦还是靠他们自己。众生想要究竟除苦,同样离不开菩提心。菩萨所做的是引导他们发起菩提心
菩提心是离苦得乐的最佳途径。因为痛苦的根源就是迷惑和烦恼,而菩提心可以帮助我们究竟解除苦因。同时,菩提心是成就善法、成就解脱乃至成佛的基础,是一切快乐的源泉。这个说法绝不是广告,确实具有这种功效,所以叫能办所求
凡夫的不自由
首先是认识的不自由
其次是心灵的不自由
第三是业力的不自由
菩提心对身份的改变
如果我们通过闻思修,发起真切的愿菩提心, 发愿利益轮回中的一切众生,进而落实到菩萨行,立刻就能成为佛子,得到菩萨的身份。这 种身份改变绝不是说法,但前提是“若生真实菩提心”,不是口头革命派,不是仅仅知道菩 提心的名相,而是通过反复思维,真正认识到发心的重要性,将此转变为自身观念,由衷地 想要利他,并以帮助众生作为自己尽未来际的目标。当一个人发自内心地生起这种高尚愿望, 生命境界将立刻提升,人生轨道也将随之改变,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凡夫,变成有使命、有担 当的菩萨行者。
事实上的理解
学习雷锋,三月来四月走。很多人做好事是为了积分,荣誉等
给乞丐钱,还要确定对方是不是骗子
供养三宝会和别人比较谁供养得比较多
带着强烈的我执来做义工行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评判,做得好就培养自己的优越感,做得不好,就不断抱怨。
如果我能发起纯粹的利他心,以众生的利益为利益,就不会想自己的得失,就会放下自己的三感,就能破除烦恼的基础,从根本上解除罪恶的力量
自己小时候经常都不吃饱饭,吃的东西也很简单,但那个时候快乐是单纯而快乐的,没有像现在这样各种兴趣班,补课等等,孩子还不允许课间出去休息。实在没有什么快乐了。
以前觉得得到越多,比如越多的钱,越多的人爱我,就会越幸福,但实际上真正得到的时候只会有更多的烦恼。因为我所有的快乐都是建立在我执基础上,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壮大自己的凡夫心
我在禅修中感受到的清净,以及看到学长们因为修行生命品质的改变,那种欢喜是任何外在不能比拟的。因为无我利他的觉醒的心,破除了烦恼的因。
我现在还是被工作,被亲情,甚至被自己的色身困住,当然还有自己各种烦恼控制,虽然貌似很精进,但自己知道自己的路,还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去对治自己的串习。
学习完第一遍入行论和菩萨戒以后,自己对发菩提心成为一位合格的菩萨行者生起了强烈的希求,那是我生命的出路。看到导师给几位大学长题的“喜登欢喜地”,内心也充满了期待。我今生一定要珍惜今生这唯一一次觉醒解脱的机会,坚定地走在菩萨道上。
摆脱错误观念
没有好处的善事做起来没有劲
菩提心跟作恶没有关系
成佛是其他师兄的事情,我自己做不到
放逸比精进更快乐
身份都是别人给我定义的
(三)本课中又用了哪两种比喻,继续来说明菩提心的殊胜利益?我要如何更好地理解 菩提心的殊胜利益,并要发起菩提心呢?
转劣为胜喻。凡夫的人格是由贪嗔痴组成,佛陀的人格是由智和悲组成。寂天菩萨通过用冶炼金料的比喻要说明一旦能够发起菩提心,垢身就能转化成无价之宝的佛 陀身。我渴望由凡夫身份转换成佛陀的品质吗?我要发起菩提心吗?
珍贵难得喻。佛陀经过智慧观察,发现菩提心可以带来一切利益和安乐,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心。如果不具备菩提心,我的生命有希望吗?我要出离三界吗?我决心 “开发菩提心、发展菩提心”了吗?
道理上的理解
凡夫身是以迷为基础,佛陀是以觉为基础;凡夫身是贪嗔痴的组合,佛身是悲智等持,是慈悲和智慧的圆满成就。这两种身份也代表两种人格、两种生命品质。如果我们想转换身份,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格。
在生命中开发菩提心。因为菩提心就像潜在的宝藏,需要像开发矿藏那样,把它们勘探、开发出来
生命有很多选择,选择不同的心理,就会发展出不同的生命道路。事实上,每种生命形态都代表不同心理发展的结果。六道如此,四圣也是如此,源头都在我们的心
发菩提心,不仅可以解除贪嗔痴,转换有漏的凡夫身份,还可以成就慈悲,成就智慧,成就圆满的佛身
因为世界所有的问题,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心。同时,菩提心还可以带来一切利益和安乐,是世界上最珍贵、最有价值的心。而其他的心,不必说烦恼心所,即使有漏的善心,也是不坚实的,利益非常有限
出离三界,不仅是时空上的出离,还要出离轮回的基础——那就是生命内在的迷惑和烦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超越三界
菩萨的办公室就在三界,但要通过修行超越三界,才能自在度化众生
想要出离三界,想要解除轮回之因,必须发起菩提心并不断坚持。做任何事都贵在坚持,修行更是如此,这样才能让一念愿心增长广大,逐步取代凡夫心
事实上的理解
因为带着大家一起练习禅语心灯,学习到地藏王菩萨的难行能行,那种大悲心,大愿力;也思维到导师的悲心愿力,让我有更多地勇气去面对义工行中遇到的所谓障碍。只要发心了,就一定能去做。我原本的怯弱的心理,就被直下承担的无畏的心替代。
如果我当时没有选择进入体系学习,我可能已经进入家庭,为了财富熬着日子。因为我当时的选择,我的生命发展出不同的路。而我之所以一直能留下,跟我一直以来做义工,以及辅导员不断提供给我义工行的机会有关,虽然很多时候还是有漏的善行,但也积累了很多的福德资粮。
我自己一个人练习正念,坚持一段时间就坚持不下去了,但如果我跟陪伴的班级,以及其他师兄已经,让自己冲在前面,我就能一直坚持下来。所以在利他的过程中,自己的生命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自己支持的班级,辅助员因为看到陪伴的小组的分享,感动得泪流满面,她们说:以为自己是来陪伴的,但放下自己的三感,切身感受的时候,才发现她们一直在推动着我们成长。有菩提心生命才有希望
摆脱错误观念
改命一定要依靠风水之类的
命运已定,无法改变
我的快乐是由很多很多的钱带来的
观念禅修
观察修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摆脱了“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做好事一定要有好处”“放逸比精进更快乐”“身份都是别人给的”“命运已定,无法改变”等错误观念
认识到通过对生命的探索,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认识到菩提心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心理,唯有暇满人身才有能力发菩提心,唯有在三宝(包括外在的三宝和内在的三宝)的加持下才能生起菩提心,这样的因缘极为难得、短暂
认识到菩提心能够消除重罪,可以帮助我获得妙乐、究竟地离苦得乐,可使我凡夫的身份改变成菩萨的身份
通过转劣为胜喻、珍贵难得喻,深刻认识到菩提心的价值和珍贵
所以我要珍惜暇满人身,对菩提心的利益生起希求心,不断发起并坚定菩提心
安住修
数数思维,安住在“我要珍惜暇满人身,对菩提心的利益生起希求心,不断发起并坚定菩提心”的观念中,越久越好。
心态禅修
不良心态
对人身认识的盲目,不珍惜,导致懈怠、放逸
带着所求去做善事的功利心
期待通过外在来改变自己的攀缘心
对因果,轮回,利益的不信
正向心态
对暇满人身的珍惜心
对菩提心利益的希求心
不断发起并坚定菩提心的决心
对三宝的依止心,信心
能修学佛法,走上菩提道的庆幸
观察修
通过运用本期学习所获得的正确正见,我摆脱了“对人身认识的盲目,不珍惜,导致懈怠、放逸;带着所求去做善事的功利心;期待通过外在来改变自己的攀缘心;对因果,轮回,利益的不信”等不良心态,建立了“对暇满人身的珍惜心;对菩提心利益的希求心;不断发起并坚定菩提心的决心;对三宝的依止心,信心;能修学佛法,走上菩提道的庆幸”等正向心态
安住修
数数思维:安住在“珍惜心,希求心,决心,依止心,信心,庆幸“等正向心念中,越久越好。
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