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3章 感觉
感觉 (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人生全程发展思维导图,包括婴儿的生理发展、个体发展的含义和研究方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内容。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知识内容有知觉概述、知觉的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等,适用于考试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三章 感觉
概述
1、感觉的含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外部感觉:距离感觉,视,听,嗅,味,皮肤
内部感觉:机体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
2、近刺激和远刺激
远刺激:物体自身的运动,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近刺激: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3、感觉的编码
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引起的
4、感觉的测量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人的感觉器官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的临界值。
心理学物理学三大定律:
①韦伯定律:K=△I/I (差别阈限/刺激强度)
②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P=K㏒I(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③斯蒂文斯定律(幂定律):P=KIⁿ(心理量与刺激的物理量的乘方成正比)
数量估计法
信号检测论:击中、漏报、虚报、正确拒绝
视觉
1、视觉刺激
适宜刺激的波长380nm~780nm的电磁波
紫→红
2、视觉的生理基础
视锥细胞在中央窝,明视觉器官,长波敏感;视杆细胞在边缘,暗视觉器官,短波敏感
侧抑制:一个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对临近部位的输入信号会产生抑制影响
感受野: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
特征觉察器: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呈现给视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边界、直线、角度)的刺激做出反应
3、视觉现象
普肯耶现象:说明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白天或晚上),人们的视觉机制是不同的
红花,蓝花白天晚上看的颜色鲜亮对比
颜色
色调:光波波长
明度:光的强度,反光强度系数
饱和度:浓度,纯度
颜色混合:色光相加的混合;颜料相减的混合
色觉缺陷:色弱和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三色说:红、绿、蓝 不能解释红绿色盲,颜色的负后象
视网膜水平
四色说:黑-白、红-绿、黄-蓝 对抗的过程,同化异化
更高水平
马赫带:亮区里临近暗区的地方更亮,暗区里临近亮区的地方更暗。
侧抑制
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视觉适应
暗适应:由亮转暗,视觉感受性提高。(慢,戴上红色护目镜视紫红质不会分解,保护暗适应)→(暗适应视紫红质增多)
明适应:由暗转亮,视觉感受性下降。(快)
后象: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形象。
正负后象(红色负后象变绿)
闪光融合:光刺激明暗交替,速度加快,闪烁的光变成了连续的光
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
听觉
1、听觉刺激
人耳接受频率:16~20000Hz
人耳最敏感的声音1000-4000hz
2、听觉的生理基础
耳朵构造: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郭收集声音,外耳道产生共鸣。
中耳:由骨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正圆窗组成。
内耳:由前庭器官、耳蜗组成,耳蜗中科蒂氏器官是听觉感受器。
声音传导包括:
生理性传导
空气传导
骨传导
3、听觉得基本现象
音调:声波频率
频率理论(电话理论):<500Hz
基底膜与镫骨振动
共鸣理论(竖琴理论、位置理论):>500Hz
基底膜上的横纤维:上长下短、高低相反
缺点:人耳20-20000Hz、1000:1;基底膜横纤维10:1
高频底部,低频顶部
行波理论(新位置理论):>500Hz
基底膜上的横纤维:上长下短、高低相反、由高到低、向上推进
神经齐射理论:>400Hz<5000Hz
纤维一起振动叠加
音响:振幅
敏感范围:1000Hz~4000Hz
等响度曲线:不同频率的声音达到同样的响度所需要的强度不同。→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受性是不一样的
声音的掩蔽: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干扰而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
乐声:周期性的声波。 噪声:无周期性、不规则的声波。
其他感觉
1、皮肤感觉
2、嗅觉和味觉
嗅觉是唯一不通过丘脑而直接进入大脑的感觉。人类最古老的感觉。
甜:舌尖。咸:舌中。酸:舌两侧。苦:舌根。最敏感
3、内部感觉
动觉:随意运动的重要基础
平衡觉:
内脏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