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数学核心概念梳理
这是一个关于七年级数学核心概念梳理的思维导图,分别对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二元一次方程组、相交线与平行线例题、实数例题、二元一次方程组例题等核心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七年级数学核心概念梳理,分三个主要部分对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概念进行系统整理,内容清晰明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七年级数学核心概念梳理
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的基本概念
对顶角与邻补角
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
垂线及其性质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平行线的定义与判定
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间的距离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实数
实数的定义与分类
实数的定义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实数的分类
有理数(整数、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实数的性质
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实数a的相反数为a,绝对值a≥0
实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实数的表示与比较
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实数的大小比较
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消元法
将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
加减消元法
通过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
根据题目条件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方程组得到问题的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例题
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性质应用
例题1:根据对顶角相等求角度
已知∠1=50°,求其对顶角∠2的度数
例题2:利用邻补角互补求角度
已知∠3=120°,求其邻补角∠4的度数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应用
例题3: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
根据同位角相等判断两直线平行
例题4:利用平行线性质求角度
已知两直线平行,根据内错角相等求角度
实数例题
实数的分类与识别
例题1:判断下列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2,π,1/3,0333
例题2:实数的简化表示
√8的简化形式为2√2
实数的运算与比较
例题3: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 √3 × √2 √3 = 1
例题4:实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5和√7的大小
二元一次方程组例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应用
例题1:使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x + y = 5,x y = 1,解为x=3,y=2
例题2:使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2x + 3y = 8,4x 3y = 2,解为x=1,y=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例题3:商品价格问题
买3个苹果和2个香蕉共10元,买2个苹果和3个香蕉共9元,求单价
例题4:行程问题
甲乙两人相向而行,甲速度为5km/h,乙速度为3km/h,相距24km,求相遇时间
相交线与平行线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
实数思维导图
二元一次方程组思维导图
相交线与平行线例题思维导图
实数例题思维导图
二元一次方程组例题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