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出版历史知识
20版出版专业基础(中级)之出版历史知识笔记,包括文字与文献的载体,印刷术的发明、发展与传播,古代图书的产生,古代图书的流通、近代印刷业的发展等内容。
编辑于2021-08-08 16:36:04出版历史知识
文字与文献载体
文字
汉字的演变与发展: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少数民族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有的用印欧语系文字,有的使用汉字
回鹘文&察合台文(维吾尔族)、藏文、蒙古文、古壮文、满文、朝鲜文
文献载体
早期文献载体:甲骨(卜辞)、青铜器(记载事件、法律)、石头(侯马盟书、石经)、简牍、缣帛(马王堆汉墓帛书)
纸的发明及其影响
西汉已有纸、蔡伦造纸、传向东中西亚、北非与欧洲
促进文化繁荣&书法绘画带入新境界&为科举奠定基础
印刷术的发明、发展与传播
发明前的复制方式:抄写
印刷术的先驱技术:印章与拓石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产生于隋唐-在19世纪铅活字(压印)传入前是主要印刷方式; 五代后唐 冯道-《九经》-雕版印刷术推广应用的转折点、最早的官刻本
活字印刷(刷印):泥活字(宋-毕昇)、木活字(活字印刷报纸的开端-明-《邸报》)、铜活字(明代成熟,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刷-清-《古今图书集成》)
套版印刷:涂板、套色,使印刷进入彩印时代,明代后期广泛应用
中国印刷术向域外的传播:8世纪东南亚,11-12世纪阿拉伯,14世纪欧洲
古代图书的产生
古代的图书
正式图书的三个条件:有一定符号所表达的内容,有一定的物质载体,有传播各种知识的作用
秦朝-简书-最早的正式图书形态 汉朝-纸的发明与改进-中国图书生产的第一次飞跃;收集图书-中国图书第一次大集合 魏晋南北朝-第一部类书-《皇览》 隋唐-纸和雕版印刷术的使用-图书第二次大集合 宋-雕版印刷术基础上的活字印刷-中国图书生产的第二次大飞跃 明-套版多色-图书生产第三次大飞跃 清-四库全书-图书第三次大集合
古代的刻书业
官刻: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以正史、正经为主 《九经》-最早管刻本-开始大规模刻印儒家经典,标志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
私刻:士人学者,唐五代开始,宋元普遍,明清大盛
坊刻:书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唐代普遍,佛经最多;南宋有三大坊刻中心:两浙、福建、蜀中;元代集中于平阳、建阳;明代发展;清代南京北京苏州
寺院刻书
古代刻书业的编辑工作
最早的编辑工作主要是校勘
清代校勘第一人-顾广圻 宋-《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已知最早的编辑出版业务工作的条例; 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
古代图书的流通
早期书市
汉代--有记载书籍开始买卖,"书肆”-西汉 杨雄《法言 吾子》;槐市
印刷术发明后图书的流通:雕版印刷后图书数量和交易增加,书市时间地点固定
近代印刷业的发展
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以机械操作为基本特征)
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 (西方传教士)
近代造字技术:铸胚刻字(华英字典)&制字模铸字 电解法铸造(华美字)
近代印刷技术:第一部用机械印刷汉子的图书-《华英字典》 点石斋书局-首次引入石印技术,当时发行量之最-《康熙字典》
石印技术的兴盛
最早的平板印刷技术土。外国:山湾印书馆最先、点石斋书局光大 中国: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
铅印技术主导地位的形成
物质条件完备,废除科举制度打击了石印书局
近代印刷业
快速发展时期,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并改进,商务印书馆是远东综合实力最强的印刷厂(多数印刷厂直属于出版社)。 新式印刷设备和技术的使用,标志着中国近代印刷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新技术对图书形态的影响
开本:19世纪末20处,基本统一为32开or大32开
版式:现存最早横排本-1884点石斋书局-《无师自通英语录》,板式的真正改变是五四以后
装帧形式:整体设计意识明显加强
近代出版活动
近代出版机构的形成
早期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
外资在中国内地开办的第一家近代出版印刷机构,首次引进西方机械和铅活字排版 -1843年 上海 墨海书馆
此类出版机构还有土山湾印书馆、点石斋书局、申报馆、益智书会、图书集成会、光学会等
晚清政府创办的出版机构
地方官书局:1864年曾国藩创立金陵书局为开始,淮南官书局、浙江官书局、江苏官书局等
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
也是最早的翻译机构,附设于洋务派创办的学校和工厂
学校附设:京师同文馆、同文馆、海关总署造册所、南洋公学(译书院) 工厂附设:福州船政学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晚清译书最多、影响最大)
近代出版机构的发展
民营出版机构的崛起
1.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著作大量出版、报刊兴起 2.宣传民主革命的图书大量涌现 3.晚清定学制、废科举促进了教科书为主的民营出版社
上海成为中国出版中心
有影响力的民营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教科书、翻译作品、工具书、期刊)、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
其他出版机构:国民党党营正中书局;文化团体创办的出版机构
近代出版物
近代报纸:《中外新报》《循环日报》《大公报》《申报》
近代期刊
最早具有现代涵义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 马六甲);国内最早--《东西洋每月统计传》
《万国公报》-外国传教士所办的最具影响力 《瀛寰琐记》-第一种文艺刊物(申报馆办) 《时务报》-第一种中国人创办的以时政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亚泉杂志》-第一种中国人举办的自然科学杂志 《东方杂志》-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商务印书馆办) 《图书月报》-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
近代图书:教科书与教育类图书、翻译作品、古籍、工具书、丛书、文学作品
近代对于著作权保护的探索
近代著作权意识的萌芽与《大清著作权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保护法)的颁布
《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的颁布、修订与实施:1915年颁布,28年44年49年修订
出版行业协会组织的建立:北京书业商会和上海书业商会(后改为上海书业同业公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活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出版活动
1920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社,中国第一批白话新诗、小说、剧本都发表于《新青年》
中共成立后第一个出版机构:1921.9-上海-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全书》《列宁全书》“康明尼斯特丛书” 1923.11 上海书店,1923.12 武汉 长江书店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出版活动
早期出版物有《井冈山土地法》《红四军司令部布告》,后期有报刊《红色中华》《红星》
中央苏区第一个出版发行机构-闽西列宁书局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活动
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出版活动
陕甘宁边区:解放社、新华书店;《解放日报》;中央印刷厂
其他:晋察冀-晋察冀日报社 晋冀鲁豫-华北前线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华日报》华北版、华北新华书店、华北书店 晋绥-黄河出版社、抗战日报社、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晋绥新华书店、吕梁印刷厂 华中-江南社、战时文化服务社
国统区出版活动
中国出版社;新华日报馆(1938年出版《新华日报》); 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1948年在香港合并为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活动
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出版一批反映现实的文艺小说《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
东北解放区-解放战争中成就最大-东北书店1948年出版《毛泽东选集》
华中解放区-华中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书店改为韬奋书店;46年成立华中少年出版社
新华书店合并:华中、华东、华北、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