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选修二:法律与生活
选修二:法律与生活,这张思维导图系统地梳理了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知识,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5-10-07 14:44:08选修二:法律与生活
民事权利与义务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民法的调整范围
平等主体下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恋爱关系(不同于婚姻关系)、好意施惠关系、利他关系、劳动关系、行政关系、犯罪不予调整
民法的三要素
主体
自然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8周岁【0,8)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及未成年人(精神病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8,18)
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间歇性精神病)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16,18)
成年人【18,+∞)
均可以实施纯获利的民事法律行为
法人与非法人组织
本质区别:是否要承担连带责任
法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
定义: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与履行民事义务的组织
客体
定义: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所有权:物
债权:行为
知识产权:商业标记和智力成果
人身关系:人身利益
内容
一方的权利往往是另一方的义务
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公平原则
自愿原则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绿色原则
诚信原则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人格权(对自然人)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生命权:危及生命,濒临死亡(最严重)
健康权:身体机能损害(应对情况最广泛,物理和精神意义)
身体权:东少一块西丢一块(注重身体完整性)
相关知识点: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姓名权
定义: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
相关知识点
(对自己)自然人有权决定、使用、变更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对他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冒用等方式侵害他人姓名权
干涉:父母不允许子女改名
盗用:以…的名义从事…
冒用:顶替某人…
附加知识点
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社会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姓氏规定(一般):随父姓或母姓;非法定扶养人;不违背公序良俗且有正当理由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的姓名由父母决定
肖像权
定义:肖像是通过绘画、雕塑、影像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相关知识点
(对自己)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对他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
名誉权
定义: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相关知识点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
侮辱:使用辱骂性语言
诽谤:造谣、污蔑
名誉权被侵害的标准:社会评价下降,运用侮辱性言辞等
荣誉权
定义:特定民事主体因在社会生产或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或表现,由政府、单位、团体等组织依法定程序授予的积极、正式的肯定性评价。(可以不背哈这个)
相关知识点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
也不得以诋毁、贬损等方式侵害他人荣誉权
诋毁:主动攻击,伪造捏造事实
贬损:对事实发表片面评价
隐私权
定义: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以及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相关知识点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漏、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
个人信息权
定义: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身份证、住宅、出生日期、电话号码…)
相关知识点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必要、诚信、合法、正当等原则
不得以胁迫、诱导、欺诈等方式处理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合法信息权益
人格权(对法人)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享有名誉权、荣誉权、名称权
身份权
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权利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
宏观上我国法律对财产权的规定
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公民个人合法财产不可侵犯
财产权类型
物权
定义: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类型
所有权(自物权)
定义:指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直接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的权利
法律保护:国家、集体、私人以及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对于不动产)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登记
(对于动产)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交付
扩展知识点
对于数额较大的动产因登记取得而发生的特殊情形
此动产可以不经登记,通过交付直接取得所有权
如果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登记的法律效力大于交付
善意取得制度
出让人无权处分,但目前又占有该财产
受让人受让该财产时是不知情(或者应当不知情)的
以合理的价格出售
赃物、失散的动物、遗失物原则上不能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但如果经过正规经营场所、合理价格进行公开交易后,原权利人可以在2年内追回,同时支付对价。
他物权
定义:所有权以外的物权
类别
用益物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对于农民)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依法通过出租、入股等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经营权
宅基地使用权(对于农民)
宅基地使用权人有权依法使用和占有集体的土地,有权长期占有和使用宅基地
宅基地使用权人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房屋及其附属设施
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一户只能拥有一块宅基地
宅基地的使用权不能单独转让,只能在集体内部流转
农民向他人出租、转让、赠予住宅,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农民的宅基地因公共建设的需要被合理征用的,有权获得合理赔偿。
建设用地使用权(对于市民)
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权利人依法利用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
担保物权
定义:债权人通过抵押、质押而在他人财产上形成的权利,称为抵押权、质权
类型
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转移给债权人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知识产权
定义:指的是权利人依法就作品、发明创造等智力成果以及地理标志、商标等工商业标记享有的专有性权利。(总结)
类型
著作权
定义:著作权人针对其作品享有的直接支配和依法收益的权利。
法律保障: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他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就可能构成侵权。
类型
著作人身权
保护期限
自然人:永久保护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作品创作完成后五十年
发表权
一经发表,即行消灭
作品的所有权人的展览权可以对抗发表权
修改权
将作品投载至新闻报刊中,则默认给予出版社或新闻报社修改权。
作者授予他人修改权,相当于作者自己在行使修改权。
本质:不修改作品实质性内容
署名权
保护作品完整权
本质:修改作品的实质性内容
若他人侵犯了作者的保护作品完整权,且没有被作者授予修改权的话,则同时侵犯了保护作品完整权与修改权。
著作财产权
保护期限
自然人:作者有生之年+死后五十年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作品发表后五十年
发行权
复制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
表演权
改编权
汇编权
翻译权
发明专利权
定义:权利人依法对特别的发明创造在规定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
过程
发明人或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保护。
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标准的,给予专利证书,授予专利权
法律保障
他人未经专利权人授权,不得实施专利权人享有专利的发明创造。
即使他人独立作出了相同的发明,也不得实施该发明。
以商业秘密的形式保护
专利权人通过公开自己的发明为条件,换取国家在限定时间内给予的强有力的保护。
专利权人如果选择以商业秘密的方式保护其发明,则只要该发明保护得当,就可以得到长久保护。但若他人独立做出相同的发明,或以正当手段获取该技术信息,则他人可以实施该发明,不构成侵权。
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10年)
发明专利(20年)
外观设计专利(15年)
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况
科学发现
智力活动的规划与方法
动植物的品种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
用原子核变换取得的物质
平面印刷品图案、色彩等起到标识作用的设计
商标权
定义
是经营者用来将自己的商品、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服务区分开来的标志
特殊情况:虽未注册却已成为驰名商标,其所有者可以根据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有保护而享有权利。
法律规范:
商标不得使用与我国国旗、国徽、国歌等相似的标识
不得使用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
不得有损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法律保障
商标注册人享有注册商标专有权
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商品使用与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的,构成侵权。
他人在相同商品或类似商品使用与注册商标相似或者相同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也构成侵权。
申请续展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是十年,续展的有效期限也是十年。注册人可以申请续展。续展次数不受限制。注册人只要依法续展,注册商标就可以得到长久保护。
债权
定约履约,诚信为本
合同的定义
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类型
口头合同(口头语言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书面合同(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
格式条款
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预先拟定,并且未与另一方协商的合同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未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合同订立
订立原则:自愿原则
订立合同的双方需要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就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的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法律讲合同的订立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方面
要约
定义: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邀请
定义: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常年类型:价目表、竞标公告、广告、打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承诺
定义:接受他人要约的意思表示
要求:需要及时作出,且在规定期限内到达至要约人。
承诺到达对方后,立即产生法律效力。合同的订立就此结束。
合同生效
合同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法律及地方行政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不能以欺诈、胁迫等方式使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若合同的主体不适格,则该合同被认定为效力待定的合同。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追加承认,合同才能生效。
子主题
合同履行
定义
使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各自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核心
明确合同内容(其必要条件为当事人,标的物,数量)
原则
全面履行原则
当事人应当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诚信原则
当事人应当根据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性质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对方当事人应积极协助。
违约
法律规定
双方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变更合同
除了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先另有约定外,一方单方面解除或者变更合同,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除了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先约定的免责事由外,不履行合同的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规定的,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承担违约责任的几种方法
采取补救措施
赔偿损失
继续履行
支付违约金
使用定金罚则
若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订金的,可以采取适应违约金或定金条款(二选一)
不可抗力
定义:指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的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
在合同履行过程遇到当事人事先说明的免责事由或者不可抗力时,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对方的违约责任。
遇见不可抗力意味着免除违约责任而不是合同义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义务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给对方可能带来的财产损失,并在合理期限内提出相关证明。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权利保障,于法有据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停止侵害
排除妨碍
消除危险
赔偿损失
侵害他人身体健康
恢复原状
返还财产
损害他人财物
赔礼道歉
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
侵害他人人格尊严
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为3年
超过三年后,仍然可以提起诉讼,但是可能丧失胜诉权。
诉讼时效从被侵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侵权的时候开始算起,最长诉讼时效期为20年
特殊情况(讨债):若在诉讼时效期内讨要债务,使得诉讼时效期中断,重新计算三年。
侵权责任类型
过错侵权责任
一般侵权责任
满足条件
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侵权人主观上存在过错,且其主观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举证方
被侵权人先进行举证(三个all)
过错推定侵权责任
满足条件
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过错推定责任。
类型
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
林木折断致人损害
医疗机构销毁、隐匿、篡改,拒不提供病历证明
举证方
被侵权人举证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侵权人举证无主观过错(举证责任倒置)
无过错侵权责任
定义
侵权人不管有无过错,只要存在损害事实且有因果关系,都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类型
机动车事故(车)
生产者的产品(生产商)
劳动者因高强度作业导致人身损害(雇主)
幼儿园中的儿童的人身损失(学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导致他人权利被侵害(法定代理人)
建筑物倒塌(建筑商)
举证方
被侵权人举证损害事实
侵权人举证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
权利行使,注意界限
民事权利人行使权利时,不得超过正当的界限,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对名誉权的限制
消费者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发表评价、批评,就不能算侵害名誉权。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舆论监督所报道他人行为的,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侵权责任。(歪曲、捏造事实,对于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信息未经到合理审查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贬损他人名誉除外)
对著作权的限制
合理使用
定义:不需要经过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
种类
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在新闻等媒体上不可避免地出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为学校课堂教学适应或者科学研究(不得出版发行)
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定义:不需要经过著作权人同意,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
种类
报刊转载其他报刊已经刊登过的作品
为实施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所编写的教科书,汇编已经发表的音乐作品、文学作品等。
对相邻关系的规定与限制
相邻关系的定义
是不动产权利的延伸或限制。是不动产权利人在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应当被给予便利或接受限制所产生的权利关系
原则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
法律法规对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法律规定,相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合法权益。
(行使权利角度)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方在排水、用水、通行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便利
(限制权利角度)相邻方因排水、用水、通行等利用相邻的不动产的,应尽量减少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婚姻与家庭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家和万事兴
父母对子女的义务与权利
父母对子女不仅有抚养的义务,而且有教育的义务
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
不得其实女性未成年人、残疾未成年人
不得弃婴、溺婴
让适龄子女按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让其中途退学、辍学
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保护其人身安全与健康。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仍对子女有保护、教育、抚养的义务。
保护与教育子女不仅是父母的义务,而且是父母的权利。父母有权对子女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甚至可以加以合理惩戒。
子女对父母的义务
子女对父母承担赡养的义务
子女需要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
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
成年意定监护制度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或者其他愿意承担扶养义务的个人或者集体,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该监护人在自己丧失部分或者全部民事行为能力时,承担对其的监护职责。
薪火相传有继承
继承的定义
指自然人死后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
继承过程
析产:讲个人合法财产从家庭共有财产及夫妻共有财产中析出
确定继承方式
法定继承
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即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扶养关系继承
遗嘱继承
基于合法有效的遗嘱规定,只能在法定继承人中选择继承。
遗嘱继承的效力高于法定继承。
确定继承人
第一顺序
配偶
子女
子女中包括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也包括丧偶但是对公婆(岳母岳父)尽到主要赡养义务的儿媳(女婿)
父母
第二顺序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代位继承:适用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后代(儿子)代替自己(父亲)行使继承权(继承爷爷的遗产)
第一顺序没有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
遗产的分配
尽到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却没有扶养的,应当少分或者不分。
承担债务、税务
继承人不仅会获得被继承人的遗产,也会获得被继承人的债务与税务。
本应由继承人偿还的债务,需被继承人在遗产范围内清偿。
超过部分不负清偿责任,继承人自愿清偿除外。
遗嘱、遗赠的相关规定
遗嘱定义
是遗嘱人生前依法律规定处分其个人财产及与此相关的事务,并与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面意思表示。
遗嘱种类
口头遗嘱、录音录像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需要有两个无利害关系的公证人在场)
公证遗嘱、自书遗嘱
遗嘱人立有前后相抵触的前后数多份遗嘱,以最后的遗嘱为标准。
遗赠定义
自然人可以死后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个人、组织
遗赠扶养协议
自然人可与继承人之外的个人、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珍惜婚姻关系
法律保护下的婚姻
我国对婚姻的定义:男女双方
婚姻要求
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达到法定年龄(男:22,女:20)
满足一夫一妻制,非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外的旁系血亲
可撤销婚姻
因胁迫、暴力等强迫建立婚姻关系的,应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