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归纳,包括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一个共产党的由来、长征、战争与和平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红星照耀中国
阅读感受
赏析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毛主席对“我”印象之深刻,体现出“我”对毛主席略有敬佩,表现出主席对农民的热情和他的知识分子形象。
第四章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有来和毛主席的亲身经历;第五章讲述的是长征途中的故事;第六章简要概述中国苏维埃的改革和初步改革后的成效。红军中几乎每个人人都将集体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为人民服务,改善社会环境。使中国国共产党离实现“从根本上改造国家”这一目标又近了一步。
通过对红军和“白军”的对比,可以了解到红军在当时环境下对农民产生的巨大影响和红军战士们坚定的革命信仰。同是写白军对人民的剥削和军阀对人民的压迫,索取财物等行为,不仅突出反革命政府和军队对人民的冷漠和贪婪以及人民对“白军”的厌恶,也反衬出人民对共产党的尊重和热爱。
从红军士兵到红军将领,再到“红色中国”的理念,无不是为人民所想所做。士兵们是革命战士,青少年是未来革命的希望,将领生活中的勤奋学习,幽默坦诚,战场上的机智和发自内心对战争的尊重,都是中国苏维埃人民拥有共同信仰和革命力量的最真实、质朴、贴切实际的体现。在这样的国家里,中国社会的革命运动实质上是人类思想精神和行动上的进步。这种革命的胜利,是必然的。
主要人物
埃德加·斯诺
对中国的共产党具有强烈的兴趣,采访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著名人物,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对当时国内外的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产生重大影响。
杨虎城
他是著名的爱国将领,见到斯诺后一年,就和张学良一同发动“西安事变”,对抗日战线的统一做出重大贡献。
张学良
深受“左派”的影响,和杨虎诚发动“西安事变”,关押蒋介石强迫其同意抗日政策
王牧师
真名:董健吾,在书中以“王牧师”的身份出现,帮助斯诺进入红色中国
邓发
1936年和董健吾坐在同一辆车上,“护送”斯诺
周恩来
1936年会见斯诺,和他共同交谈
毛泽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1936年,斯诺到保安后采访毛主席,毛主席亲自讲述自己以前的经历,并且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和战争局面。
彭德怀
与斯诺的交谈,并讲述自己人身经历和战争策略
徐海东
原本是当窑工,加入红军后当上军官,久经沙场,身上有着八处伤痕,但仍有着坚毅的品质,徐海东
马鸿逵
国民党西北军高级将领,骑兵第一师归属红军
朱德
1920年在蔡锷部下,1922年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对共产党非常忠诚,有一颗热烈的斗争的心
故事情节
第四部分:10至12章
片段
他们有坚韧、苦干、活泼的精神,有热烈的求知欲,你一看见他们就会感觉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会感觉到任何民族最有希望的是少年人。如果这类孩子都能被解放,受教育,使他们觉醒过来,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建设新世界的工程,那么从这里的少年先锋队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未来……农民在路上贩卖水果和甜瓜,红军士兵购买任何东西都付现钱……“他喜欢运动,同时又喜欢读书。他细心做出有计划的读书表,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话,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不常发脾气,我从来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阵中却要发怒。打仗时朱德老在前线指挥,但从没受过伤。”……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宪法上,这样说:“中华苏维埃政府宣布准备与世界的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民族,来形成革命的统一战线;同时宣布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联做它的忠实的同盟者。”……这一观念是给他们的斗争以一种世界性信仰的原因。
概括
红色中国的少年们代表着中国的希望。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作者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里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
第三部分:7至9章
“白军后来的情形怎么样?”他问,“他们要这么多这么多的食量,代价呢,一字未提。要是你拒绝,就把你提起来,说是中国共产党。要是给他们呢,无论如何,我们都缴不起租来!缴不起,好!他们把我们的牲口去卖。去年,当红军不在这儿,白军回来的时候……他们给我们什么呢?”……但红军有一件事是“白”军所不能抄袭的,那就是他们的“革命意识”,而且正是在这“革命意识”上,建筑了他们的主要的精神堡垒。这种“革命意识”像什么东西呢?这可以从红军部队的政治集会上看出来。在这会议上,你可以听到这些青年,宁愿战争至死,去争取一些简单而坚印在脑子里的信条……“红军是革命的军队”“红军师抗日的”“红军帮助农民”“……在这里我们一切人都是平等的,而在白军中,士兵大众是被压迫着”……“军阀们的军队的工作,是征收捐税,榨取人民的血。红军则是为解放人民而战。”
作者在苏区看到农民对红军的拥护,苏区人民乐观的精神。作者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还采访彭德怀,记下了彭德怀的个人经历和个人魅力。作者了解了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以及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斯诺还记叙了徐海东的人生历程和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二部分:4至6章
“一九一九年我第一次到上海,在那里我看到了陈独秀。我第一次遇见他是在北京。那时我在北大。他对我的影响也许比任何人都大”……“在这个组织中间占主要势力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两人都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化界领袖”……私人的历史,至此不知不觉的升华于一个大运动的行程之中,在这个大运动里,虽然他处于一个主要的地位,但你不能清楚地把他当作一个人的活动来看。再也没有“我”,而是“我们”了;再也没有毛泽东,而是红军了;再也没有单独生活的经验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旁观者的客观记载,它关系着集体的人类命运,成为历史的具体资料……我也必须承认和我交谈过的农民中,大半时拥护苏维埃和红军的……我还在注意到大多数的农民在谈到苏维埃时,总是说“我们的政府”,在中国的农村里,这是崭新的,使人感到惊奇的。
作者采访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谈到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改变。又记叙了红军的长征,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和长征途中发生的英雄事迹。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带走了西北人民的痛苦生活。中华苏维埃各方面的政策。
第一部分:1至3章
我到后不久,就会见了毛泽东,他是一位瘦弱的如林肯般的人物,身材高出一般中国人,背有些弯曲,披着一头很浓厚的乌发,睁着一双巨大而敏锐的眼睛,还有高鼻梁和突出的颧骨。我在一刹那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机智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到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见他正当傍晚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散步,一壁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一壁热切地做着手势。
作者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周恩来和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作者在延安参观红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