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原创随笔
这是一篇名为《光阴里的寻常志》的原创随笔,包含槐巷记事、窗台的多肉记和旧书摊的时光三章内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平凡场景与点滴感悟,充满温情与哲思。
编辑于2025-10-21 20:24:42原创随笔
光阴里的寻常志 第一章 槐巷记事 巷口的老槐树该有五十岁了,这是张奶奶说的。她嫁进槐巷那年,这树刚过十岁,如今她鬓角的白霜比树身上的裂纹还密,树却依旧在每年五月把细碎的白花缀满枝头,风一吹,就给青石板路铺一层香雪。 我第一次注意到这树,是六岁那年摔破了膝盖。那天放学,我攥着考砸的算术卷,故意绕开回家的路,闷头往巷尾跑,脚下被青石板的青苔滑了个趔趄,膝盖磕在老槐树裸露的根须上,疼得眼泪直打转。树的根须像老人们粗糙的手,盘在地上,我攥着那根最粗的,眼泪滴在根须上,竟觉得它轻轻颤了颤,像是在哄我。 后来我就成了槐树下的常客。清晨天刚亮,豆浆摊的李叔就支起铁锅,黄豆在石磨里转着圈,磨出的白浆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裹着槐树叶的清苦飘过来,我总蹲在树底下,看李叔的儿子小石头用树枝在地上画小人,他画的小人总拖着条槐树叶做的尾巴,说那是“树精灵”。 有年夏天特别热,槐树叶蔫头耷脑的,连蝉鸣都透着没力气。张奶奶搬来竹椅坐在树下,手里摇着蒲扇,扇面上印着褪色的牡丹。她喊我过去,从兜里掏出颗水果糖,糖纸是透明的,裹着橙黄色的糖块,像一小块太阳。“给树也浇点水。”她指着树根部干裂的土,我端来搪瓷盆,水浇下去,土滋滋地响,树叶竟真的慢慢舒展开,张奶奶笑着说:“树也怕热,跟小孩子一样。” 那年秋天,槐花落得特别多,铺在地上厚厚的一层,踩上去像踩在棉花上。我和小石头把槐花捡起来,装在纸盒子里,张奶奶说晒干了能做枕头。我们蹲在树下捡了一下午,指尖都沾着花香,小石头捡着捡着就睡着了,头靠在树干上,树影落在他脸上,像盖了层软被子。 后来小石头家搬去了城里,他走的那天,抱着他画满树精灵的本子,非要把最上面那页撕下来,贴在老槐树上。“这样树精灵就不会想我了。”他红着眼睛说,我也跟着哭,眼泪滴在贴画的地方,树的皮纹里像吸了泪,颜色深了一块。 再后来我上了中学,每天要绕远路去学校,路过槐巷的时间越来越晚。有次冬天放学,天已经黑了,巷子里的灯坏了,我摸着黑走,走到槐树下时,忽然听见树顶上有窸窸窣窣的声音,抬头一看,是张奶奶举着个手电筒,光柱落在我脚下的路。“丫头别怕,我在这儿等你。”她的声音裹在寒风里,却暖得像夏天的蒲扇。那天她告诉我,她的孙子也在城里上中学,每次看见我,就想起他。 高二那年夏天,槐巷要拆迁的消息传了过来。巷子里的人都在收拾东西,李叔的豆浆摊拆了,铁锅被他擦得锃亮,说要带回老家。张奶奶站在老槐树下,摸了摸树干,摸了很久,像在摸一个老朋友的脸。“这树怕是留不住了。”她叹了口气,我看着树身上小石头贴的那张画,纸已经发黄,边角卷了起来,树精灵的尾巴还沾着点槐花香。 拆迁那天,我特意请假回了槐巷。挖掘机的轰鸣声震得地都在抖,老槐树的枝叶晃了晃,落下几片叶子,像是在告别。张奶奶抱着她的蒲扇,站在警戒线外,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流。我走过去,攥着她的手,她的手很凉,却紧紧攥着我,像当年我攥着树的根须。 后来我再也没见过那样的老槐树,也没喝过那样香的豆浆,没再捡到过裹着阳光的水果糖。但每次路过有槐树的地方,我总会停下来,闻闻花香,摸摸树干,像在和老朋友打招呼。我知道,那些在槐巷里的日子,那些寻常的清晨和黄昏,那些带着槐花香的眼泪和笑容,都没消失,它们像树的根须,悄悄扎在我心里,在每个想起的瞬间,就长出一片新的叶。 第二章 窗台的多肉记 书桌靠窗的位置,摆着一盆多肉,是我在大学毕业那年买的。那天我刚搬完出租屋,累得瘫在椅子上,看着空荡荡的窗台,忽然想放点什么。楼下的花店没开门,我就绕到街角的花市,在一堆五颜六色的花里,一眼就看见了它——小小的一盆,叶片裹得紧紧的,像颗浅绿色的小莲花,叶尖沾着点红,像被谁轻轻掐了一下,标签上写着“玉露”。 老板说这花好养,不用常浇水,我抱着它回了出租屋,找了个旧酸奶盒,钻了几个孔,装上新买的营养土,把它种了进去。窗台朝东,每天早上能晒到太阳,我总在起床后,先去看看它,叶片上沾着露水,亮晶晶的,像撒了把碎钻。 刚开始我总担心它渴,隔三差五就浇水,结果没过多久,最外层的叶片就蔫了,软软地贴在盆沿,颜色也变成了浅黄。我慌了,赶紧查资料,才知道多肉怕涝,是我浇水太多,把根泡坏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酸奶盒里挖出来,根须果然有些发黑,我剪掉坏根,换了干一点的土,重新种进去,心里直打鼓,怕它活不过来。 那几天我天天盯着它,连上班都惦记。晚上回家,一进门就冲到窗台前,看见它中心冒出了片新叶,嫩得能掐出水,才松了口气。原来它是把旧叶子的养分,都给了新生命,像在告诉我,别怕失去,总会有新的开始。 出租屋的日子过得快,每天上班下班,挤地铁,改方案,累得倒头就睡。只有在给多肉浇水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多肉上,把叶片的纹路照得清清楚楚,连叶缝里积的一点灰尘都看得清。我会拿着小刷子,轻轻刷掉灰尘,看着它在阳光里慢慢舒展,心里的烦躁也跟着散了。 有次加班到深夜,回到出租屋已经快十二点,台灯的光落在多肉上,它静静地立在那里,叶片上的红尖在灯光下格外明显。我忽然觉得,它不是一盆花,更像个安静的朋友,陪着我熬过那些加班的夜晚,那些孤独的时刻。我坐在书桌前,对着它发呆,想起白天在公司受的委屈,眼泪忍不住掉下来,滴在花盆里,土滋滋地响,像是在回应我。 夏天总下雷阵雨,有次我忘了把多肉搬进来,下班回家时,雨还没停,它被雨水淋得发亮,叶片吸足了水,鼓得像小胖子,叶尖的红也深了些,像淋了胭脂。我慌忙把它挪到窗边,用纸巾轻轻擦掉叶片上的水,它却似不恼,反而在风里轻轻晃了晃,像是在说没事。那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颗多肉,长在窗台上,晒着太阳,淋着雨,安安静静地生长。 后来我换了工作,搬了新家,窗台比以前大了,我给多肉换了个好看的陶瓷盆,还在它旁边种了别的多肉——有叶片圆圆的“桃蛋”,有像兔子耳朵的“碧光环”,还有浑身带刺的“仙人球”。但我最偏爱那盆玉露,它比刚买回来时大了一圈,还冒出了几棵小多肉,紧紧挨着母株,像一群小孩子围着妈妈。 有次朋友来家里,看见窗台上的多肉,笑着说:“你这盆玉露养得真好,比我买的壮多了。”我看着它,忽然想起刚毕业时的自己,像颗小小的多肉,在陌生的城市里,跌跌撞撞,却也慢慢扎根,慢慢生长。原来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子,那些默默坚持的时光,都像多肉的生长一样,悄悄积累着力量,总有一天,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现在每天早上,我还是会先去看看窗台上的多肉,阳光落在它们身上,暖洋洋的。我知道,只要它们还在生长,那些平凡的日子,就不会孤单,那些努力的时光,就不会白费。因为它们像一个个小小的太阳,住在我的窗台上,也住在我的心里,在每个清晨,都给我新的希望。 第三章 旧书摊的时光 公司楼下有条老街,街尾有个旧书摊,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出摊,傍晚六点收摊,风雨无阻。我是在一个加班后的傍晚发现这个书摊的,那天我走得比平时晚,路过街尾时,看见昏黄的路灯下,老爷爷正蹲在地上整理书,书堆得像座小山,有旧版的小说,有泛黄的杂志,还有封面磨损的教材。 我走过去,随手拿起一本《城南旧事》,封面是蓝色的,边角卷了起来,扉页上有一行娟秀的字迹:“1998年夏,赠给阿妹,愿我们永远是朋友。”字迹已经有些褪色,却透着暖暖的心意。老爷爷见我拿着书,笑着说:“姑娘,这书好,我年轻时也读过,里面的故事,像发生在咱身边一样。” 我问他多少钱,他说随便给,我掏了五块钱,他摆摆手,说两块就够了。我把书抱在怀里,走出很远,还能看见老爷爷在路灯下整理书的身影,像一尊安静的雕像。 从那以后,我每天下班都会绕到书摊前,看看有没有喜欢的书。老爷爷的书都很便宜,大多两块钱一本,偶尔遇到珍贵点的旧书,也不会超过五块。他从不吆喝,只是坐在小马扎上,戴着老花镜,翻着一本旧书,有人来问价,他才抬起头,笑着回答。 有次我在书摊前翻书,看见一本《唐诗三百首》,里面夹着一张旧照片,照片上是个年轻的姑娘,扎着麻花辫,站在一棵桃树下,笑得一脸灿烂。我把照片拿给老爷爷看,他接过照片,眯着眼睛看了很久,叹了口气说:“这是我老伴,年轻时最喜欢桃花,这张照片,是我们结婚那年拍的。” 原来老爷爷的老伴去年走了,他们年轻时都爱看书,退休后就一起摆了这个书摊,后来老伴走了,他就一个人守着书摊,守着那些他们一起收集的书,也守着那些和老伴有关的回忆。“这些书里,都藏着她的影子。”老爷爷摸着书的封面,眼神里满是温柔。 我把照片夹回书里,买下了那本《唐诗三百首》。回家后,我把书放在书架上,和之前买的《城南旧事》放在一起,每次翻开,都像在和那些逝去的时光对话。 有次周末,我特意早早就去了书摊,帮老爷爷整理书。他教我怎么把书按类别分好,怎么把卷边的书页抚平,怎么用旧报纸包书皮。阳光照在书摊上,照在老爷爷的白发上,也照在那些旧书上,书页上的文字像是活了过来,在阳光里轻轻跳动。 整理完书,老爷爷从兜里掏出个布包,里面装着几块糖,是水果糖,和我小时候吃的一样。他递给我一块,说:“姑娘,谢谢你帮忙,这糖甜,你尝尝。”我把糖含在嘴里,甜丝丝的,像回到了小时候,奶奶给我糖吃的日子。 后来我换了工作,公司离老街很远,不能每天去书摊了。但每个月我都会抽个周末,特意去看看老爷爷,给他带点水果,帮他整理书。他总会给我留几本他觉得好的书,说等我来拿。 有次我去书摊,看见老爷爷不在,只有书摊前摆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姑娘,我去给老伴上坟了,给你留了本书,在最上面那堆里。”我翻开最上面的书,是一本《红楼梦》,扉页上有老爷爷的字迹:“赠给姑娘,愿你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 我抱着书,坐在书摊前的小马扎上,像老爷爷平时那样,翻着书,阳光照在书页上,暖洋洋的。我知道,这个旧书摊,不仅藏着老爷爷和他老伴的回忆,也藏着很多人的故事,藏着那些寻常日子里的温暖和感动。 现在,我书架上的旧书越来越多,每一本都有属于它的故事,每一本都带着旧书摊的温度。每当我翻开这些书,就会想起老爷爷在路灯下整理书的身影,想起那些和旧书有关的日子,想起那些藏在书页里的温暖。原来时光会流逝,人会老去,但那些藏在书里的回忆,那些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却会永远留在心里,像一盏灯,在每个孤单的夜晚,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