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章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下图介绍了实干家罗斯福,其实施新政的过程,新政带来了怎样的效果以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导图复习高中历史,期末稳过。
高中历史笔记分享!本图涵盖高中历史里中国科技与世界科技两大内容,包含历程、成就、启示、发展等具体内容,有了它,提高你的复习效率,节约你的时间成本,赶快收藏起来吧!
文科党福利!思维导图为大家总结了高中历史必修三的部分知识点,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两大板块知识点。干货满满。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古代史时期的中国和世界是怎样的?必修三考试重点。本图分析了中外古代时期的哲学(思想)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主要列举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及思想,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罗斯福新政
实干家罗斯福
新政的提出
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当选
上台后,果断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推行新政
新政的准备
启用一批锐意进取的专家和教授组成“智囊团”,打造新政纲领
将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安置在政府各个部门中进行新政试验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干预和调节,支持他改革经济运行机制
“炉边谈话”向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支持
新政的目的
国家干预->结束混乱状态,摆脱危机(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新政的发展
逐步发展为一系列具有改革意义的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
施行新政
阶段
第一阶段
1933年3月-1935年初: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特征:着重调整和复兴经济(应急措施)
第二阶段
1935年-1939年:巩固和发展取得的成就
特征:着重改革(长远措施)
救济贯穿全过程
主要内容 (措施)
表现:股市崩 溃,银行倒闭
整顿银行业(突破口)
具体:所有银行停业整顿,《紧急银行法》
农产品价格下 跌,企业破产
恢复工农业生产
具体:《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
针对工人失业
紧急救济署,大力举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刺激消费和生产
保护劳工权利,1935《全国劳工关系法》=>缓和劳资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935年《社会保险法》 1939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成 =>有利于社会稳定
特点(新)
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以立法形式解决问题
成立相关机构执行法规
关注民生,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未背叛他的阶级 也不是社会主义
原因
新政中某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 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新政借鉴了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的某些做法
影响
新政成为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对战后美国政府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渡过难关
基本恢复(1939)
时间:二战前
表现
1936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年平均数
1939年,工业生产创纪录,农民收入增加
彻底摆脱危机
时间:二战期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战争需求刺激下,出现战时繁荣
限制农业->鼓励增产
国民生产总值激增,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失业现象基本消失
二战结束时,世界大部分的财富集中到美国,美国经济进入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作用
协调劳资关系, 缓和社会矛盾
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 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 指导,减少盲目生 产
建立公平竞争规则
给遵纪守法的企业颁发蓝鹰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