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产生时间:20世纪初
主要理论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
代表人物及观点
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狗的实验
反射的分类
学习的基本现象:强化、抑制、恢复、泛化和分化
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动物和人类相同。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老鼠“迷笼”
学习规律
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惩罚:正惩罚、负惩罚
消退
认为知识是知识是联系及部分技能有组织的积累。
学习是联系的获得和使用,是形成联系,增强联系,调整联系。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训练者,而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被动地接受知识。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波波玩偶实验
将学习分为直接经验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本质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观察学习的条件:外部因素、内部因素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学习的本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以形成联结的过程。
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为学习的主要规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产生时间:20世纪50年代
主要理论观点: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科勒的顿悟说
黑猩猩实验
学习是通过顿悟,而不是试错来实现的。重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和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认知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习过程包括习得、转化和评价。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作为基础。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
同化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
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产生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主要理论观点: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
以人性为本为的教学目的观
彰显主体的教学过程观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将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内在学习论
学习分为内在学习和外在学习
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马斯洛倡导 内在学习
教育目标论
从性善论出发,认为人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
把自我实现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将学习分为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
倡导自由学习的原则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
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中心,教学活动重点在于学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产生时间:20世纪末
两种建构主义
个体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有很大的连续性,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参与到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中,来建构有关的知识。
主要内容
知识观: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教学观:情景教学、支架式学习、合作学习
维果茨基的个体心理发展理论
认为个人的心理发展不仅以他个人的经验为基础,而且也以历史、先辈和社会的经验为基础。
把儿童发展区分为自然路线和社会路线。
斯皮罗的灵活认知性理论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随机通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