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考历史万能答题公式
这是一篇关于中考历史万能答题公式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历史背景、目的和原因/历史背景=(国内 国际)(经济 政治 文化 ...),战争背景,(一)国内,(二)国际;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历史条件,(一)国内:,(二)国际;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编辑于2025-11-19 10:23:31这是一篇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一、隋朝(完善):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二、唐朝(完善):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三、宋朝(加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四、元朝(新发展):忽必烈创立了行省制度,五、明朝(强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六、清朝(顶峰):清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七、君主专制制度的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史世界史标志性事件汇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战争开始的标志,*战争结束的标志,*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事件,*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史考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远古人类:,2.原始农业:,3.早期国家:,4.春秋战国:,5.秦朝:,6.西汉:,7.东汉:,8.秦汉科技与文化:,9.三国鼎力:,10.两晋:,11.南北朝时期:,12.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13.隋朝:,14.唐朝:,15.隋唐科技与文化:,16.北宋:,17.南宋:,18.两宋科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一、隋朝(完善):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二、唐朝(完善):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三、宋朝(加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四、元朝(新发展):忽必烈创立了行省制度,五、明朝(强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六、清朝(顶峰):清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七、君主专制制度的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史世界史标志性事件汇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战争开始的标志,*战争结束的标志,*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事件,*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史考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远古人类:,2.原始农业:,3.早期国家:,4.春秋战国:,5.秦朝:,6.西汉:,7.东汉:,8.秦汉科技与文化:,9.三国鼎力:,10.两晋:,11.南北朝时期:,12.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13.隋朝:,14.唐朝:,15.隋唐科技与文化:,16.北宋:,17.南宋:,18.两宋科技
中考历史万能答题公式
一、历史背景、目的和原因/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鸦片战争背景
(1)经济背景 =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一)国内
经济
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政治
腐败:官场+军队+财政
阶级矛盾。
思想
愚昧自大.
(二)国际
经济
工业革命一市场原料。
政治
资本主义扩张
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历史条件
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一)国内:
经济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政治
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思想
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
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
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
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一)内因: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
政治
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
文化
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
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原因深度
原因
一直接-主要一根本
直接原因
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
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
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
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王安石变法
目的、动机一直接一主要一根本
(1)直接动机
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2)主要目的
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1)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祖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治+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2)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
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3)唐朝经济
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晏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1)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2)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3)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1)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2)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3)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1)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
(2)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3)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事件、事态过程:准备一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
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