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文学史——北宋前期词坛
包含了宋初词坛概况以及柳永、晏殊、欧阳修、张先、范仲淹、张昪和王安石等人的词作特点、风格。
编辑于2021-09-15 16:17:22北宋前期词坛
宋初词坛概况
相对沉寂的宋初词坛
建宋之初,歌词发展的良性条件尚未具备。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雨恨云愁) 潘阆《酒泉子》组词 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林逋《相思令》(吴山青)
宋初词体的生成环境
宋初音乐、歌舞、娱乐、宴会等促进词体发展的载体和力量,正从上而下地慢慢繁荣开来。
朝廷重建乐府机构,召集教坊搬演音乐,收集整理乐谱,也极力倡导日常文化娱乐,用物质享受笼络官员。
城市繁荣发展,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社会对词作的广泛需求,歌女对词客的物质资助,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也促进了词的繁荣。
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也有利于词的兴盛。宋代文人大多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自由的整合。
诗文和词有了明确的分工:诗文主要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情。诗词分工的观念对宋词的发展大有好处。由于 词被看作是用于抒写个人情愫的文体,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束缚。因而文人可以比较自由地抒写旖旎风情,词体也因此能够保持自身的特性,取得独立的地位。
柳永
柳永其人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北宋词坛的先驱人物,代表着十一世纪上半叶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和发展趋势。词作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在词史上有开疆拓土之功。
柳永词的开拓性
词体的创制上,大力词作慢词和创用词调,创作了慢词一百余首,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擅长自度曲。在宋代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变“雅”为“俗”,有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来表现市民生活的世俗情调。
“浅近卑俗,自成一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表现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如《定风波》;表现生动广阔的社会风貌,如《望海潮》。
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大量使用词体进行自我化的情感抒发。
用词抒写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个人心态,“尤工于羁旅行役” 。
如《鹤冲天》《雨霖铃》
表现方法上,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擅长层层铺叙、回环断续的艺术手法。
大量使用白描,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例如
《雨霖铃》(寒蝉凄切)
《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
柳永词的艺术与地位
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柳词的铺陈章法给周邦彦以启示。
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晏殊和欧阳修
台阁词人群,“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侧重于词艺的提高深化
晏殊的词艺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以神童荐于朝。仁宗庆历中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元献。
诗文集今已不传。擅长小令,有《珠玉词》存词一百三十余首。
晏殊的词作表现的是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雍容闲雅,体现着北宋前中期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一是描摹富贵气象,二是感叹美好易逝。
《踏莎行》(小径红稀)
将哀愁表现得含蓄淡然,难以言传,词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和对生命的深层探寻,形成“情中有思” 的个人风格。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以女性描写来寄托个人情感。
晏殊笔下的爱情,一定程度上暗喻词人一生在朝堂上的理想失落和价值迷茫。但晏殊的高明之处在于,将这种爱情的愁苦推向理性的境界。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闲雅有情思”
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北宋倚声家初祖
晏殊词得花间遗韵和南唐俊逸,兼有“情中有思”的个人风格。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蒿庵论词》)。
欧阳修的词艺
自述作词的出发点
“因翻旧阙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有《六一词》,存词数量达到二百五十余首。
多为小令,内容以婉约含蓄见长。
因循中求变,有所革新
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内容上,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创作了不少香艳之作,也述怀咏史,写民情风俗。
手法上,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
清新明畅
欧阳修的词,将题材引向自然山水、社会百态和个人生命意识,同时又将明朗豪迈的个人情怀渗入词体的审美世界中,为后来苏轼一派的“以诗为词”开了先路。
欧阳修诗宋词史上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
张先和其他词人
张先其人其词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人。为人“善戏谑,有风味”。
诗文以迭,今存《张子野词》一百八十余首,内容不过诗酒生活与男女恋情。
“张三中”
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香子》)之句
“张三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 “坠轻絮无影”(《剪牡丹》)
精于取景与炼字
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
“影”构成了独特的审美符号,同时借助“水”“月”“梦”等介质,形成了清幽杳渺且空灵的艺术意境。
《天仙子》
从两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从而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频繁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范仲淹和张昪的词作特色
范仲淹,词存五首,风格、题材均不拘一格。
《渔家傲》写边塞生活,苍劲明健,将宋初温婉绮丽的词调转为慷慨雄壮之声,为后世豪放词的创作提供了启示与榜样。
《御街行》《苏幕遮》写离别相思,缠绵深致,情柔语丽。
张昪,存词二首。
《离亭燕》,开了用词体的形式来怀古的先例。
创作中透露出将要由花间尊前走向广阔生活的路径,逐渐由婉约向豪放转变的时代气息。
王安石的词作
王安石,词仅存29首,却颇具开创性。
已脱离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如《桂枝香·金陵怀古》《浪淘沙令》
这些词的表现功能已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标志着词风正向诗风靠拢。
北宋词的前期,一般指从北宋建国(960)到英宗朝(1064-1067)的一百年。这一时期的词坛具有承前启后、革故鼎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