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宋词
词为什么叫宋词?宋词和唐诗的差别只在字数吗?为什么李清照会笑话王安石的词?为什么秦观的词最适合谈情说爱?为什么辛弃疾的词在宋代并不红?顶尖宋词的标准是什么?想知道答案吗?那就点开笔记吧。
编辑于2021-12-27 21:13:20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资料:第七章,介绍了常用项目团队管理工具,包括了成人学习 Adult Learning,沟通管理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会议管理 Meeting Management,RACI矩阵,冲突解决 Conflict Resolution,力场分析 Force-field Analysis,群体思维 Group Thinking等内容。同时附有课后习题和答案~
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资料:第六章 质量成本和财务管理,介绍了财务敏感性分析,净现值,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质量经济学,质量成本的分类等内容。同时附有课后习题和答案。
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资料:第五章,介绍了常用质量管理和计划工具,包括SIPOC 图,SMART原则,三点估算法(Three-point Estimation)(计划评审技术 PERT),甘特图 Gantt Chart,活动网络图 Activity Network Diagram,因果图 Cause-and-Effect Diagram,流程图 Flow Chart等内容。同时附有课后习题和答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资料:第七章,介绍了常用项目团队管理工具,包括了成人学习 Adult Learning,沟通管理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会议管理 Meeting Management,RACI矩阵,冲突解决 Conflict Resolution,力场分析 Force-field Analysis,群体思维 Group Thinking等内容。同时附有课后习题和答案~
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资料:第六章 质量成本和财务管理,介绍了财务敏感性分析,净现值,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质量经济学,质量成本的分类等内容。同时附有课后习题和答案。
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培训资料:第五章,介绍了常用质量管理和计划工具,包括SIPOC 图,SMART原则,三点估算法(Three-point Estimation)(计划评审技术 PERT),甘特图 Gantt Chart,活动网络图 Activity Network Diagram,因果图 Cause-and-Effect Diagram,流程图 Flow Chart等内容。同时附有课后习题和答案~
宋词
词为什么会在宋代爆发?
有钱的宋朝
词为什么会在宋朝爆发?
因为宋朝实在太有钱了
北宋虽然版图小,但得益于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耕地面积并不少,政府也有很高的税收进账
这虽然让北宋政府得到了大笔税收,但北宋的政治体制遵循着一条祖宗家法,那就是花钱养闲人,这就形成了北宋著名的冗官、冗兵问题。
官员太多,事情太少,俸禄还是历代最高的,于是难免人浮于事,大家自由发展闲情雅趣。
繁华的城市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chóng)湖叠巘(yǎn)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jì)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已经充分说明了国泰民安
民间“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官员“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才是大宋盛世的理想形态
宋词爆发与酒楼兴盛
只要做了文官,人就可以很闲,薪水也可以很高
单是酒楼,宋朝人有记载说,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有豪华酒楼七十二家,称为正店;小型酒楼数不胜数,称为脚店。(《东京梦华录》)
酒楼作为娱乐场所,当然少不得女人和歌舞,于是需求制造供给,娱乐业的巨大商机催生出海量的年轻漂亮的歌舞艺人。
艺人要想在市场竞争里胜出,除了个人资质之外,还必须掌握最新、最流行的歌曲。
这样一来,一线的词曲作家当然成为抢手资源,艺人们甚至养得活专业的词曲作家。
商品经济催生出高度发达的娱乐业,高度发达的娱乐业又不断催生出更新更好的流行歌曲。
这些歌曲,就是我们熟悉的宋词。只不过今天曲谱早已经失传了,宋词才由视听艺术变成了纸面上的文学读本。
宋词和唐诗的差别在字数吗?
能唱的诗和不能唱的词
字数不能区分诗或词
诗的句子也有参差不齐的,比如李白的《蜀道难》
词的句子也有整齐划一的,比如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能不能唱也不能区分诗或词
汉代的乐府诗,顾名思义,这些诗是可以入乐歌唱的
清代的纳兰词,传世有三百多首,通通不可以唱
诗和词的本质区别
诗是高雅艺术,词是通俗艺术
诗跟词的区别,就是雅和俗的区别
雅的由来
在传统观念里,诗的核心特质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雅
“雅”的本义是一种鸟的名字,读音是yā。后来人们常常借用这个字来表示“正”的意思,“正确”的“正”。
于是,原本那个表示鸟的义项就独立出来,有了一个新字,就是“乌鸦”的“鸦”。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小雅、大雅
《毛诗》是最经典的《诗经》注本,《毛诗大序》是影响力最大的诗学论文
《毛诗大序》里有这样一段话,说“雅”就是“正”,讲的是王政兴废的根由。因为政治活动有大有小,所以《诗经》才相应地有小雅和大雅两个部分。
“正确”的“正”被引申为“政治”的“政”
所谓“雅”,并不是艺术性有多高,而是政治正确
政治正确的极致就是“雅”的极致,和艺术性毫无关系。
什么叫风雅
《毛诗大序》认为“风”有两种涵义,一是统治阶层教化百姓,这就像孔子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统治阶层和庶民百姓的关系就像风和草的关系,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
二是臣子劝谏君主,这并不是直言犯上,而是运用诗歌委婉地规劝,给君主留面子,大家不伤和气,所以才会“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经》里边“风”的部分按照不同地区分门别类,各有各的特点。
写诗要么有风情,要么有雅致,合称“风雅”。要做一个风雅的人,写诗就必须正襟危坐。
诗不但是诗人的脸面,也是国家的脸面
人总是要放松,要娱乐的
娱乐需要找到宣泄的渠道,还有什么比词更合适呢
同一个人既可以用诗来严肃,又可以用词来活泼,两不耽误。诗和词就是这样分别出来的。
为什么写词会让文坛宗师放飞自我?
为什么欧阳修的词经常轻薄放肆,陈词滥调?
诗的创新和词的剽窃
写诗要有新颖的立意,有新意的诗才给自己长脸,才能脱颖而出
《瑞鹧鸪》:欧阳修曾把它卸载扇面上,说很适合用《瑞鹧鸪》的调子来唱。这一首词都不是欧阳修原创,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被编入欧阳修的词集,可见词有多么不严肃
诗庄词媚
词有一个别名,叫作诗余,顾名思义,填词只是写诗之余的小创作,甚至可以说词就是诗的下脚料
文人对词的著作权号不重视,娱乐场所才是词的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欧阳修名气大,歌女们难免冒用他的名气,把一些来路不明的词冠以欧阳修的名义
标准模样的诗是庄严肃穆的,标准模样的词是妩媚风流的
为什么柳永号称奉旨填词?
倚声填词
词也因此有个别名,叫作倚声,填词的名家可以称为倚声家
宋词有很多词牌,每种词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填空方式,彼此差异很大,只能死记硬背
上千个词牌是怎么来的
宋词是要唱出来的,一个词牌就是一支旋律,旋律即便不比歌词更重要,至少也有同等的重要性
写给歌女的词
不只是宋代,在任何一个朝代里,音乐都不是中国文化的强项
事实上,音乐的地位被儒家标榜到关乎天下兴亡的高度,和“礼”并驾齐驱,礼乐制度就是最高级的政治制度
音乐既不是艺术,也不是娱乐,而是政治
后果:难听
歌女演唱是宋词传播的核心模式
演出规模不大,歌女身份不高而观众身份很高,这样观众就可以比较放肆
文人最擅长的,就是文学创作。能够和歌女产生互动甚至暧昧的文学创作形式,只有填词一种
很多词作都是娱乐场所里的即兴创作,作者不会把它们当成认真的文学创作,反而是歌女会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作品,好让自己今后不断有新的节目可以表演
文人即兴创作,自己不留底高。歌女未必识字,在口传心授的过程中会衍生出很多版本,各个版本之间有各种字句出入,很难说哪个才是标准版
写给自己的词
苏轼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改编成了一首词,词牌《哨徧》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我们之所以知道苏轼一边种田一边唱这首词,知道他和家僮一起敲牛角打拍子,是因为他为这首词写了一篇简短的序言,把创作背景原原本本讲出来了。
对于词的发展来说,这种行为的意义无论怎么估量都不为过
为什么陆游要给《卜算子》加标题?
三首《卜算子》
欧阳修《卜算子》
极得醉中眠,迤逦翻成病。
莫是前生负你来,今世里、教孤冷。
言约全无定。是谁先薄倖。
不惯孤眠惯成双,奈奴子、心肠硬。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zhuó)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简短的序言:“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从只有词牌到有了题目,再到有了序言,这种变化意味着词越来越像诗了
从俗到雅
欧阳修是北宋初期的填词大家,在他的时代里,绝大多数的词,不管用到什么词牌,内容高度同质化,无非都是男欢女爱,风花雪月,所以标题毫无存在价值
作为表演艺术的词是为场合服务的,所以应时应景比思想性和艺术性重要得多。
作为表演艺术,词的应用场合非常有限,这才导致词的内容高度同质化,并不需要单独拟个标题或者写一篇具有说明性质的序言
只有当词的创作脱离了原先的场景,剥离了表演艺术的属性,标题和序言才有了存在的意义。
时代越靠后,词的标题和序言就越多,而我说的词变俗为雅,就是在这样的过程里悄然发生的。
标题的增加,意味着词的文学自觉越来越强烈
为什么李清照会笑话王安石的词?
李清照
是宋代的文艺理论家,她的《词论》是一篇研究词学的重量级论文
能唱,在李清照看来,是词非常重要的技术标准
李清照举例说,王安石和曾巩都是文学大师,但他们填出来的词往往惹人笑话。
因为李清照觉得,他们的词根本就唱不出来。
朗诵艺术和歌唱艺术
词和诗的技术差异,本质上是歌唱艺术和朗诵艺术的技术差异
朗诵必须讲究抑扬顿挫,但也只需要讲究抑扬顿挫
歌唱就复杂多了,歌词的发音、口型必须和旋律的走向完美贴合。
填词的时候除了平仄声调之外,至少还要考虑开口音和闭口音。也就是发一个字音的时候,口型是张开的,还是闭上的
宋词要依靠歌女才容易流传,歌女爱不爱唱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首词的流传程度
歌女的选择标准一定不会是纯文学的标准,她们还必须考虑到演唱的难度
如果歌唱性和文学性都好,这固然是理想状态,但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到底应该把谁放在第一位呢?
柳永把歌唱性摆在第一
柳永成为宋代最流行的词曲作家,作品的传唱度无人能及,但传统士大夫很看不惯他
苏轼把文学性摆在第一
苏轼就做得很好,该写诗的时候写诗,该填词的时候填词,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活泼的时候活泼
在意填词的人会觉得他技术不过关,写法太随意
歌唱性与文学性
李清照的《词论》。她的文章谈到,诗文的用字只要区分平仄就够了,但填词还要区分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
李清照漏掉了一个大要素,那就是词不但要宜于歌唱,还要宜于歌女来唱。
填词高手非但要在内容上,还要在字音上,照顾到“语娇声颤”的特点,比如在韵脚用字上尽量不选那些发音洪亮的字
那些为了歌唱性而煞费苦心的创作,终于彻底输给了时间
为什么秦观词最适合谈情说爱?
替代词和委婉语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一个很著名的论点:“词最忌用替代字。”
今天我们同样推崇言简意赅、直截了当的行文风格,但事实上,我们依然会在很多时候迂回曲折,使用替代字。
王国维指出的缺点,我倒觉得恰恰正是词的优点。
用“桂华”代替“月”,虽然不能说是委婉语的文学应用,但毕竟起到了委婉语的效果,让人首先想到桂花的颜色和芳香,而桂花香特有的弥漫感像极了月光的弥漫感,月光因此有了活色生香的新感觉,在流动中带着桂花的味道。
词特别适合委婉的表达,而委婉的表达难免啰嗦一些
恋人间的情话一定啰嗦
在同时代的人看来,苏轼的词虽然文采好,境界高,但剑走偏锋,用写诗的手法填词,最多算是非主流的名家
秦观的词才是根正苗红的词,才是主流词坛里的范本,体现出填词艺术的最高水平
秦观《水龙吟》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垂杨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如果我们用苏轼和王国维的标准来看这首词,就会发现何止前两句啰嗦,简直通篇都是废话。
词的长短参差的句子,欲说还休的暗示,三番五次的旁敲侧击,语着羞涩的吞吞吐吐,很美,很温柔
词是一种即时性的视听艺术,口语化的处理很必要,如果用凝练的书面语,尤其是结构精巧的复句,听众吃不消
只有等次逐渐脱离了音乐之后,把诗和词一视同仁才算有了几分道理
宋词是怎么从通俗歌曲变成经典的?
宋词的发展
宋词发展的历史,其实是一段逐渐远离流行的通俗歌曲演变成文学经典的历史
唐朝-北宋:词属于通俗歌曲
北宋除了一些作曲家,宋太宗就是一位高产的作曲高手
宋词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从公共娱乐走向私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流行歌曲走向个人文学的过程。
公共作品与私人作品
公共作品
歌颂作品
晁端礼《黄河清》
晴景初升风细细。云收天淡如洗。
望外凤凰双阙,葱葱佳气。
朝(cháo)罢香烟满袖,近臣报、天颜有喜。
夜来连得封章,奏大河、彻底清泚。
君王寿与天齐。馨香动上穹,频降嘉瑞。
大晟奏功,六乐初调(tiáo)清徵。
合殿春风乍转,万花覆、千官尽醉。
内家传敕,重开宴、未央宫里。
应酬作品
《声声慢》
澄空初霁,暑退银塘,冰壶雁程寥寞。
天阙清芬,何事早飘岩壑。
花神更裁丽质,涨红波、一奁梳掠。
凉影里,算素娥仙队,似曾相约。
闲把两花商略。开时候、羞趁观桃阶药。
绿幕黄帘,好顿胆瓶儿著(zhuó)。
年年粟金万斛,拒严霜、锦丝围幄。
秋富贵,又何妨、与民同乐。
文人士大夫的娱乐作品
秦观《满江红》
越艳风流,占天上、人间第一。
须信道、绝尘标致,倾城颜色。
翠绾垂螺双髻小,柳柔花媚娇无力。
笑从来、到处只闻名,今相识。
脸儿美,鞋儿窄。玉纤嫩,酥胸白。
自觉愁肠搅乱,坐中狂客。
《金缕》和杯曾有分,宝钗落枕知何日。
谩从今、一点在心头,空成忆。
市井通俗歌曲
宋朝真正的流行歌曲
柳永是身价最高的词曲制作人
真正的代表性风格:《少年游》
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
香帏睡起,发(fà)妆酒酽,红脸杏花春。
娇多爱把齐纨扇,和笑掩朱唇。
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chèn)在风尘。
直白归直白,却没有秦观词里的那份猥琐,最后还要夸赞这位歌女的性情和气质,认为沦落在风尘实在折辱了她
歌女一定喜欢柳永那首,因为调情的感觉虽然都有,但柳永给了她们尊重
私人作品
真正成为经典的词,往往是那些私人作品,也就是不为宴会而写,不为歌女而写,纯属自娱自乐的词
从北宋到南宋,这样的词越来越多,前边讲过的陆游那首《卜算子·咏梅》就是其中的典范
在这条路上,苏轼堪称开山鼻祖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为什么辛弃疾的词在宋代并不红?
形式决定内容
婉约才是宋朝词坛的主旋律
任何一种文艺形式都是内容的载体,载体的特性会决定内容的特性
诗主要用于言志,词主要用于言情
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chǎn)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
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营造出错落、散漫的感觉
这样一个词牌,哪怕我们填上壮怀激烈的内容,读起来也会比诗“软”很多
长短交织的句式从一开始就避免了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话,存心要人把话说得又温存,又委婉,进一步退两步的样子
苏轼《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jì)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把这首词抄写下来寄给朋友,信里提到两件事:第一,自己近期填的词,虽然没有柳永的风味,但自成一家
第二,这首《江城子》写成之后,自己安排山东壮士们拍着手、踏着脚一起唱,吹笛、击鼓来做配乐,场面相当壮观。
苏轼的做法,在今天看来属于跨界创新
所谓豪放,除了词的内容豪放之外,演唱和编曲也要改用豪放风格来配合,这才是豪放词在宋朝难以流行的主因
辛弃疾的豪放词
宋代的豪放词谱系里,以“苏辛”并称,北宋有苏轼,南宋有辛弃疾
《永遇乐(yuè)·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后代旋律的失传,对宋词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它让我们可以用纯文学的眼光,更多地欣赏那些有豪情,有胆色的杰作
顶尖宋词的标准是什么?
评价宋词的三个标准
摆脱语境
就文本论文本,今天的宋词选本基本都是这么做的
还原到宋代语境
用市井百姓的标准来看,哪些词最流行
同样还原到宋代语境,不同的是,换上士大夫的标准
看看在文人圈里最受欢迎的是哪些作品。
摆脱语境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树立的宋词标杆是北宋的名家作品
破的就是他那个时代里推崇南宋名家的主流词论
胡适选编了一部《词选》
专挑口语化的作品
向镐(hào)
谁伴明窗独坐。
和我影儿两个。
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nuò)。无那。
好个恓惶的我。
胡适倡导的白话文学实在纠枉过正了
必须先有距离感,才能形成审美体验
还原到宋代语境
毫无异议,是柳永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换上士大夫标准
北宋的代表人物是秦观,南宋的代表人物是姜夔
姜夔 V.S. 柳永
姜夔和柳永有一个共同点:基本可以算是职业词人
永走了市井路线,从民间乐团和歌女那里挣收入,姜夔走的却是精英路线,靠贵人的赏识挣收入
姜夔《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的风格被称为“清空”,我们可以借用绘画手法来理解它:“清”就是颜色淡,“空”就是留白多
好像画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画,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但无论如何,在那若有若无、疑真疑幻之间,越品就越有味道
南宋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zhuó)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