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思修第1-5章
肖秀荣精讲精练知识框架,主要包括绪论、人生的青春之间、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模块知识。
编辑于2021-09-17 09:42:0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人生的青春之间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与人生观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人生观
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为什么活着):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怎样活着)
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社会价值:个体自我发展、全面发展的保障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社会需要:根本、全局、长远
社会利益: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基础,保障
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历史进步(历史标准)
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是总体性范畴
体现在物质精神两方面
只有在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服务时才能产生更大幸福感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理想
内涵
【主体】个人、社会
【时序】近期、远期
【内容】生活、职业、道德、政治
【性质】科学、非科学
【层次】崇高、一般
特征: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信念(特征:执着性、多样性)
关系
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理想是信念所致的对象,信念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理想信念的作用
昭示奋斗目标
提供前进动力
提高精神境界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对立,不等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应然”“实然”的矛盾
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理想也包含着现实,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个人以社会为前提基础
社会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个人从属于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表现
物质和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
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坚持道路的底气,前进的根本力量
民族精神:创造、奋斗、团结、梦想
时代精神(体现:突破陈规;不甘落后;坚忍不拔)
民族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
一切民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时,一切时都随着历史变迁融入民
弘扬和培育民,必须自觉回应时代的要求,立足民的根基
民和时共同构成中国精神
民和时的交融汇通,使中国精神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兴国强国之魂
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精神定力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民族心民族魂、精神财富、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特点
历史的、具体的(三个献身于)
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基本载体)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胎记,精神基因,摇篮,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爱自己的国家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基本要求)
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做忠诚爱国者
维护和推动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提出:党的十八大
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价值体系:马义指导思想、中特共同理想、民和时、社会主义荣辱观
价值观(把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关系
价值观是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
内在的一致性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坚定价值观自信
历史底蕴
传统文化是重要源泉和精神命脉
弘扬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实基础
道义力量
先进性: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人民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根本特性
真实性:真正实现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作用
起源
劳动是起源的首要前提(第一个历史前提)
社会关系是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主观条件
本质
反映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的发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反映;随之变化;阶级性、普遍性)
相对独立性
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非制度化、柔性)
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
功能与作用
功能:认识(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规范、调节
作用
主要表现(5个方面)
性质:由道德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
道德的变化发展
发展过程:每个社会都有与经济基础适应,占统治地位的道德
统治阶级的道德
规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进步的主要表现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主要内容:道德精髓、精神力量、不竭源泉
当代价值道德建设、治国理政、道德难题、精神营养
创新性转化和发展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灵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根红线)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当代价值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核心
道德的核心问题:为什么人服务
原因
集体主义是原则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社会、个人利益的关系
强调国家、社会整体、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强调国家、社会高于个人
重视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最高层次)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基本要求)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特征:广泛、开放、复杂、多样性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是基本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诚实守信是道德建设的重点)
家庭美德(注重家风)
个人品德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精神:奉献(精髓)、友爱、互助、进步
引领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