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学的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学的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1.《神农本草经》2.《本草经集注》3.《新修本草》4.《证类本草》5.《本草纲目》6.《本草纲目拾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周工作总结与下周工作计划
内衣测评
端午节
怎么美白?
财富规划思维导图
家庭战略转移思考
篮球大纲
预警类型
《断舍离》读书笔记
2019年年中总结(闵利利)
中药学的发展
1. 《神农本草经》
成书年代
东汉末年
作者
托名“神农”
内容简介及主要贡献
⑴载药365味,其中植物药252味,动物药67味,矿物药46味。
⑵在药物分类方面,创“三品分类法”。
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⑷初步奠定了我国药学理论的基础。
⑸所载药物都确有实效,如麻黄止咳、大黄泻下、常山截疟、黄连止痢等。
2. 《本草经集注》
南北朝 梁代
陶弘景
⑴载药730味,新增365味。
⑵创用了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新方法,确立了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⑶总结出了“诸病通用的药物”。
3. 《新修本草》
唐代
苏敬等23人
内容简介级主要贡献
⑴载药850味,新增120味。
⑵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4. 《证类本草》
宋代
唐慎微
⑴载药1746味,附方3000余首,开创了大量附方的先例。
⑵每药均有药图和图经。
⑶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完整的原始本草著作,是古代保存下来原貌的第一部本草。为后世保存了古代方药文献资料。
5. 《本草纲目》
明代
李时珍
⑴载药1892味。
⑵按自然属性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 60类,为中古时期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⑶集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誉为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
6. 《本草纲目拾遗》
清代
赵学敏
⑴载药921味,新增药物716味。
⑵对《本草纲目》做了重要的订正和补充。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