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上物理学习笔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讲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音调、音色、噪音及乐音、声音的控制、声的利用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转换放大法
在鼓面上放碎纸屑后敲击鼓面
探究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源
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
固:声带、桌椅板凳、锅碗瓢盆
液:水
气:刮风
考点
1.动作/行为停止不等于无声,振动停止等于无声
2.固:弦乐器(吉他、琵琶、古筝、提琴) 气:管乐器(笛、竽、葫芦丝、萧)空气柱振动发声
传播
空气(气体)、固体、液体(统称介质)都可以传播声音
介质:可以用来传播声音的固态、液体、气体
声速:在15℃的标准大气压中,声速为340m/s
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气体声速<液体声速<固体声速
回声
声音在传播时遇到的物体会被反弹的一部分
条件:形成的最小距离:1/2*0.1*340=17 t>0.1s t<0.1s增强原声
响度
定义:描述声音的强弱
影响因素
1.振幅(振动幅度大小)
2.声源到人耳的距离
3.声能的集中程度
音调
定义:描述声音的高低
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音调的印象因素:频率
声源的长/短、短/细、松/紧影响频率
声源越短/细/紧,频率越高
声源状态→频率→音调
频率
定义:物体每秒种振动的次数
符号:f 单位:赫兹(Hz)
意义: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音色
定义:声音的品质特色
1.声源材料
2.组成结构
噪音及乐音
乐音
令人舒服或有用的声音
主观角度:令人愉悦的声音
物理角度:规律的波形
噪音
主观角度:令人厌烦的声音
物理角度:杂乱无章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凡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及噪声
用声强级来描述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dB)
0dB 人刚能听到声音的下线
30dB 人最理想的
50dB 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70dB 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
长期≥90dB 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死亡
声音的控制
声音的产生→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禁止鸣笛、消声器
声音的传播→
在传播出控制噪声→
植树、双层真空玻璃
声音到人耳时的感受→
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耳塞
声的利用
可听声:声源振频20Hz ---20000Hz的声音
不可听声
20Hz以下:次声波
20000Hz以上:超声波
超声波
1.特点:方向性好
应用:声纳
2.特点:穿透性强
应用:B超
3.特点:较集中的声能
应用:超声波清洗器
次声波
特点:传播远、能量大、易于绕过障碍物
应用:地震个、海啸、爆炸等自然灾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