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学习笔记
下图讲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理论的发展,包含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收藏下图学习吧!
编辑于2021-09-20 23:01:59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理论的发展
原始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长达两三百万年(大部分旧石器时代,约一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
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成为了生产者
生产力:低下
生产关系: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
转变: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奴隶社会
地位不同的集团(阶级):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
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这两个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生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所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封建社会
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
铁制农具广泛使用、推广 水利事业较大发展 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冶铁) 商业发展
生产关系:地主古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一部分自己支配
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剥削农民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货,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封建国家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为巩固统治,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基本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
这两个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转变: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 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促使人们思想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产关系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利余价值(剥削)
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 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
开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只有推翻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
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人混乱
经济危机原因:(直接)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生产社会化生产资科和资本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本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本矛盾(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阶级缓和),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感性空想
考虑现实可行道路
初步创设与实践,提出直接思想资料(失败)
失败原因:(根本)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局限性(生产力不够) 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把无产阶级当做同情的对象,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前提:资本主义发展、工人运动兴起(生产力发展)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反抗的矛头直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恩格斯)
将革命实践与理论相统一
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部分(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摆脱唯心主义思想,创立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科学性),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批判继承了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价值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据示了资本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阶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闻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共产党宜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十月革命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体消费品按需分配
哲学
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 不等于唯心史观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eg: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推动社会发展
真理
主客观统一
理论实践统一
经济危机
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 生产过程社会化(流水线) 产品(不属于雇佣工人)流通社会化
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体现经济危机直接原因、无产与资产的对立(人类社会基本规律) 包含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体现=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中国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政府
现代财产所有权
占有
支配
处分
收益
生产力/生产关系
生产力:生产的能力
劳动者
人利用工具改造自然
生产资料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
人与人的地位与关系
劳动产品分配制
共产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