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宝典!本图罗列了1918-1991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苏联的社 会主义建设
苏联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的建立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1918―1920
背景
政治: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叛军猖獗
经济:物资匮乏,人们忍饥挨饿
目的: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
影响
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 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新经济政策 1921―1927
经济困难: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
政治危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频繁发生暴动
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措施
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
恢复私人小企业
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评价: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斯大林体制 1936年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行农业集体化
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特点
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政治:政党不分,以党代政,高度集权,民主与法制不健全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美攻苏守)
农业: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
工业: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政治: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评价
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1982 (苏攻美守)
工业
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农业
采取了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提高农产品价格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
结果
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1991 (美攻苏守)
经济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提出“加速发展战略”,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政治
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失败原因
改革指导思想和政策错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