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思维导图
政治复习之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思维导图分享!下图对道德及其变化发展、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向上行善知行合一四个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与总结。
编辑于2018-11-30 10:08:38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道德的起源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具有不可避免的阶级性
相对独立性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一种旨在通过把握世界的善恶现象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意识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 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道德的变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与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中国革命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蓬勃发展的伟大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战争等逐渐发扬光大。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必须秉承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要堅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道德问题上把握好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同的道德文明体现了各自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信仰和行为方式,但不同民族或国家之间仍然会面临某些共同的间题,形成一些具有共性的道德认识。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体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维护公共次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規范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如工作秩序、教学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秩序的要求就越高。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务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职业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分工所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职业生活则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丰高社会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生活方式。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提高职业道德的意识
提高践行职业道德问题
家庭美德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不够误把友谊当爱情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不能片面或功利化的对待恋爱
不然始终过程不顾后果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主要标志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掌握到的需要的正确方法
个人品德需要不断地通过道德修养加以提升。道德修养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个体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准则及要求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以促进人格的自我陶治、自我培育和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
学思并重,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以涵养良好的德行
省察克治,解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并且及时对它们进行抑制和克服
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肆意安为。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行为。
积善成德: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锤炼高尚道德品格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一方面要客观评判古代传统道德观和近现代资本主义道德观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尤其要清醒认识当代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不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要深刻理解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道德所具有的历史优越性、时代进步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激发正确的道德认同道德情感
强化坚定的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第四节 向上行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楷模学习:学习道德模范的高尚品格和先进事迹,有利于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大学生要向道德模范学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求任何物质报洲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服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引领社会风尚: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人们在社会道德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大学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促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