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在1950-1970年代期间, “国际主义”风格席卷欧美,成为西方国家设计的主要风格,而且影响到全世界,改变了世界建筑的基本形式,也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虽然国际主义是从战前在一些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中兴起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但却带有浓重的美式商业符号色彩。
徐涛公众号毛中特带背,主要包括新发展阶段、开放发展、实体经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内容。
根据徐涛的公众号整理出来的马原部分带背思维导图!我们一起冲呀背书呀!
这是一篇关于考研政治背书第一天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兴起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在1950-1970年代期间, “国际主义”风格席卷欧美,成为西方国家设计的主要风格,而且影响到全世界,改变了世界建筑的基本形式,也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虽然国际主义是从战前在一些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中兴起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但却带有浓重的美式商业符号色彩。
因此,一场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垄断中开拓一条装饰性新路,丰富现代建筑面貌的革命就呼之欲出了。这个背景,就是后现代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议题
建筑的意义
文丘里利用历史建筑符号,以戏谑、游戏的方式为其母亲设计和建造的住宅,是具有完整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最早建筑
后现代主义的形式特征
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高度强调装饰性,特别是从历史中吸取装饰营养,加以运用,与现代主义的冷漠、严峻和理性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对于历史动机的折中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单纯得恢复了历史风格,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的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的方法,并且折中这种处理基本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上的。
娱乐性,以及处理装饰细节的含糊型。娱乐特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大部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作品都具有戏谑、调侃的色彩。而设计上的含糊型,则不是后现代主义所特有的,不少现代主义以后的设计与探索,都具有含糊的色彩。
波普设计运动
如果要用一个名词来形容1960年代的设计风格,大约最恰当的应该是波普(pop)了。这个词来自英语的“大众化” ( popular),但是当它与1960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后,它就不仅仅是指大众享有的文化,而更加具有反叛正统的意义,这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在西方国家中,最集中反映波普设计风格的是英国。
波普”和“大众化”两个词在含义上的区别:不少人认为波普源起大众化,因此,波普文化和波普艺术就是大众文化和大众艺术。其实大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波普文化是知识分子的文化,不过借用了大众文化的某些形式而已。波普运动,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运动,它的某些内容,比如艺术形式、设计形式受到青年群众的欢迎,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它的意识形态基础和知识分子反文化的精英立场。
本质
波普设计运动(Pop Art)是一场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设计运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并波及欧美。它产生的背景于战后日益形成的西方丰裕社会、青少年消费市场、反叛立场,特别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的反感有密切关系。
从本质来讲,波普设计运动是一场反现代主义的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反对自1920年以来的、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
代表人物
理查德·汉密尔顿:汉密尔顿在1956年利用美国大众文化的一些特别内容,比如美国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的肖像、电视机、录音机、通俗海报、美国家具、起居室、健美先生、网球拍等的照片,创作了一张题为《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 》的拼贴作品。
彼得·布雷克:有“英国波普艺术教父”之称的英国平面设计师彼得·布雷克在1955-1957年间完成的作品《在阳台上》 (Onthe Balcony )成为英国波普艺术最早的标志性作品,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在阳台上,布莱克创造性地将简单、普通和正常的日常人的不同形象组合在一起。
玛丽·匡特:匡特最著名的作品是短小到几乎无以复加的“超短裙"(Mini Skirt )和短小紧贴的“热裤" ( Hot Pants )。她的服装'设计活泼、青春、剪裁简单、色彩强烈,具有日夜都可以穿的特点,很受青少年欢迎,一经推出就获得巨大成功。 匡特是第一位把设计的目标锁定在青少年身上的设计师。她设计的服装以简单的直线为特点,与那些复杂的巴黎时装相比,显得非常清纯、活泼。
特点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视觉源泉,从最常见的工业产品和生活垃圾,如罐头盒、汽水瓶、包装纸,直到电影明星的形象等,都作为绘画和设计的素材和模仿形式,然后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运用到产品式样的设计之中。
这些产品形象诙谐、轻松,常常是象征性图案,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色彩艳俗,强调色彩和图案的平面效果,忽视三维,摆脱正统和强调实用的设计形式,表现出强烈的通俗、乐观的可消费性。
影响
波普设计运动追求新颖、古怪、新奇的宗旨,缺乏社会文化的坚实一句,60年代中期以来波普运动寻求新奇的设计动机已经力不从心,开始在历史风格中找寻借鉴(主要是“维多利亚”风格和工艺美术风格)。一个以反传统为核心的运动成了历史的大杂烩。这场运动只有在形式主义中进行探索,并没有更加深层的意识形态依据。所以,本身形式的不断改变使它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运动。
高科技派的产品设计
“高科技”风格的特征
强调精细的技术结构,讲究现代工业材料和工业加工技术的运用,把现代主义设计的技术成分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赋予工业构造、机械部件以美学价值,达到具有工业化象征性特点。
代表建筑
意大利建筑家伦佐·皮埃诺( Renzo Piano, 1937-)和英国建筑家理查德·罗杰斯1971-1977年期间设计的巴黎的“蓬皮杜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