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辛亥革命课堂笔记
以下梳理了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等内容,适用于考试复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变法。包含185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60s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90s戊戌维新运动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举起近代 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爆发原因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正式沦为两半)
1901新政(巩固皇权): 1.正式废除科举制度 2.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3.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清末“新政”的破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前期准备活动
1903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保皇,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
1904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使用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留日学生邹容《革命军》,使用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留日学生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抨击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揭示清政府的卖国行为,主张推翻“洋人的朝廷”
革命团体 和政党
1894孙中山北上向李鸿章上书,在此过程中更加清楚的认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同年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振兴中华”
1904开始有华兴会(黄兴),科学补习所,、光复会(蔡元培),岳王会(陈独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 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 命的全国性政党,标志 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进入新阶段
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2.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结束专制统治和媚外政策 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3.不反帝,反封不彻底(针对满族封建势力,却没有明确反汉族封建势力)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政治革命
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
2.忽略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的地位,难以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
1.核定全国土地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归国家
2.并未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根本,难以发动广大工农群众
革命派和维新派的论战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论战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
1905-1907 《民报》《新民丛报》
3.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 与建立民国
武装起义和 保路风潮
1906,萍浏醴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个武装起义
1911,黄兴率敢死队在广州举行起义,七十二烈士,史称“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
1911.5,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出卖给帝国,趁机劫夺商股 激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的保路风潮,四川最为激烈
武昌首义和 各地响应
1911.10.10,湖北新军的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武昌进行武装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
1912.2.12清帝被迫退位,君主专制制度覆灭
资产阶级革命派既革命和勇敢,又软弱和妥协,不敢发动群众,意味着基础不牢固,潜藏危机
1912.1.1 中华民国的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三个月
1912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中华民国,定民国元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民国 政权
临时大总统 (最高行政首长)
孙中山,统治全国和统率陆海军,须参议院同意
临时参议院 (最高立法机关)
同盟会成员占多数,有立法选举同意财政权等
局限性:《告友邦书》企图承认不平等条约来换去列强的承认,并且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约法 政权
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2.增设国务总理,为政府首脑
3.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
4.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
《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虽然具有资产阶级性,但它是革命的产物,具有革命和民主性,并且在中国宪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意义
性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3.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4.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变革,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北洋军阀统治与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袁世凯窃取 革命果实
1.经过南北和谈,孙中山被迫让出临时大总统职位(袁世凯须逼清帝退位,并宣布拥护共和)
2.袁世凯并未履行南京为首都,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这三个条件
3.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北洋军阀
政治
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制定《暂行新刑律》《戒严法》
1913袁世凯暗杀宋教仁→二次革命 1914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 1915袁世凯复辟帝制,签订21条→护国运动 1917段祺瑞拒绝恢复《约法》→护法运动 ————————————————————————— 1919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经济
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兼并土地“清丈地亩”,操纵垄断财政金融、工业和金融业
文化思想
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通令尊崇孔圣文》
1916袁世凯死后,中国形式上的统一破裂,陷入军阀割据
原因: 1.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 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 2.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 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制度
失败原因
客观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及旧官僚、立宪派的联合绞杀
主观 阶级局限性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 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