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我们周围的空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思维导图,包括空气的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制取氧气的方法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现代史的思维导图,介绍了1949-1956过渡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1966-1976十年文革、1978后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
一、空气是有什么组成的
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原理
点燃红磷
消耗氧气
减小容器内压强
吸入水的体积为氧气消耗的体积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水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特殊情况
水面上升不足五分之一
红磷量太少
装置气密性不好
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水面上升大于五分之一
未迅速塞进弹簧塞
注意事项
容器密闭
反应物过量
反应生成物为固体或产生气体易被吸收
加热或点燃冷却后才能测定消耗氧气的体积
空气成分
按体积计算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物质分类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各种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
用途
供给呼吸
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潜水
支持燃烧
炼钢、气割、气焊、航天
液氧和固氧
呈淡蓝色
储存在钢瓶中
氮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
作保护气
汽化吸热
作致冷剂
液氮的温度很低
麻醉剂
超导材料在低温下显示超导性能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不活泼 (与氮气相似)
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做电光源
航标灯
闪光灯
霓虹灯
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三、保护空气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有害气体
臭氧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烟尘
PM2.5
污染来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
工业废气
植被破坏
污染危害
损害人类健康
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
防治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改善环境状况
使用清洁能源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不易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
化学性质
支持磷燃烧
现象
燃烧放出黄光
支持硫燃烧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有蓝紫色火焰
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支持碳燃烧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二氧化碳
燃烧并发光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支持铁丝燃烧
在空气中发生红热现象 不能燃烧
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固体)
生成黑色固体
四氧化三铁
支持缓慢氧化
反应缓慢,不易察觉
常见的缓慢氧化
呼吸
食物腐烂
醋和酒的酿造
铁生锈
氧化性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氧化反应
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制取氧气
加热固体制氧气
反应原理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区别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速率快,试管加棉花团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反应速率慢,不需要加棉花团
收集方法
排水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
空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试管深入至集气瓶口内便于排出空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装置的注意事项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需预热,防止试管炸裂
导管略微露出橡皮塞
便于排出空气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破裂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刚加热时产生的气体为受热膨胀的气体不收集 当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
收集完气体后先将导管撤出水槽在熄灭酒精灯
防止气体受冷收缩 引起试管破裂
过氧化氢制氧气
长颈/分液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下
连接长颈/分液漏斗是为了便于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
催化剂
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前后
质量不变
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所起的作用为催化作用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