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律责任思维导图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法律责任的知识内容,包括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等,收藏下图了解吧!
编辑于2021-10-05 11:22:35第七章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的含义
责任”包含两种密切关联的含义:
1⃣️是分内应做之事
2⃣️未做好分内之事而应承担的后果。
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1⃣️处罚论
它把法律责任定义为责任主体必须接受的“处罚”、“惩罚”或“制裁”。
2⃣️后果论
它把法律责任定义为责任主体必须承担不利的后果
3⃣️义务论
它把法律责任定义为责任主体必须承担的某种义务。
法律责任的定义
由于责任主体违反法定或约定的义务而必须承担的具有直接强制性的特定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这个定义被法学界称为“第二性义务论”或“新义务论”。
定义优点
1⃣️它可以把法律责任置于法的逻辑联系之中。
2⃣️它既说明了法律责任的必为性,也说明了法律责任的当为性。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指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或条件。(因此,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国家机关认定和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时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1⃣️主体
责任主体,即违反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并具有责任能力因而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具有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
2⃣️ 主观心理状态
主观心理状态是指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时的心理状态,一般又称为主观过错
主观过错分类
1⃣️故意
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损害他人的结果,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过失
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3⃣行
行为,包括违法行为和违约行为。行为是法律责任的核心构成要素。不存在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就谈不上法律责任
行为分类
1⃣️作为
作为是指当法律或合同禁止行为人作出一定行为时,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作出了该种行为。
2⃣️不作为
不作为是指当法律或合同要求行为人作出一定行为时,行为人拒不作出该种行为。
4⃣️损害结果
损害结果:指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对他人的合法权益或社会利益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损害结果包括
既得利益的损害
预期利益的丧失
5⃣️ 因果关系
法律责任的构成,不仅要求具备上述四个方面的构成要素,而且要求构成要素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包括
1⃣️是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特定的损害结果是不是由行为人的行为引起的
2⃣️是行为人的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即行为者的外在行为是不是在其主观意识的支配下的行为的结果。
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当这两类因果关系成立时, 才能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种类💕
分类
根据承担责任的主体的不同
自然人
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法律责任主体。自然人可以成为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以及民事法律责任的主体,并且有一些责任形式仅仅适用于自然人。
法人
也是一类常见的法律责任主体
国家
在某些法律关系中可以成为法律责任的主体
根据法律责任的承担是否以过错为前提条件
过错责任
以当事人有过错为前提条件的法律责任属于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
不以当事人有过错为前提条件的法律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只要发生了损害结果,不论当事人是否有过错,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法律责任是由行为人本人承担还是由与行为人相关联的第三人承担
直接责任:
指行为人本人承担其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即谁实施了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谁就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直接责任是现代法中的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责任形式
连带责任:
指与行为人相关联的第三人要对行为人的行为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在民法上,这种连带责任通常表现为连带债务。之所以还保留某些形式的连带责任,如合伙人之间的连带责任主要是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替代责任:
指与行为人相关联的第三人代替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如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除民事监护情形之外,第三人承担替代责任之后一般可向行为人行使追索权。
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承担连带责任或替代责任时,推定为承担直接责任。
根据法律责任的性质的不同
民事责任:
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而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指行为人因违反行政法的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
指行为人因实施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宪责任:
指行为主体因违反宪法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
法律责任认定与归结的概念
法律责任认定与归结:
是国家机关或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因违法行为、违约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追究以及减缓或免除的活动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是由国家特设或授权的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
在法律领域,认定违法责任并把它归结于违法者的,只能是具有归责权(追究权)的专门国家机关,而且认定和归责的过程表现为一系列法律程序
法律责任认定与归结的原则
1⃣️责任法定原则
三项基本要求
1⃣️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形式应当由法律加以明文规定,任何机关或个人都不得在法律的明文规定之外随意创设法律责任;
2⃣️ 各类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应当由法律预先加以规定,国家机关应当依照法律的事先规定认定和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3⃣️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的事由、幅度应当由法律预先加以规定,国家机关应当依据法律的事先规定减轻或免除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2⃣️因果关系原则
在认定当事人有无法律责任时,必须确认因果关系之有无。
因果关系主要包括两类
1⃣️一类是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2⃣️另一类是行为人的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
3⃣️责任相当原则
责任相当原则是指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相适应, 其基本含义是法律责任的种类、轻重应与违法行为的种类、轻重相适应
三个基本要求
1⃣️法律责任的类型与违法行为的性质相适应。
2⃣️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轻重与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相适应
3⃣️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轻重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
4⃣️责任公正原则
公正是归责的道德基础和价值基础
要求
1⃣️有责必究原则
任何违法行为从法律的观点来看都是对合法权益的侵害或剥夺。
2⃣️责任平等原则
这个原则与责任相当原则具有密切的关系,它要求同样的违法行为应当适用同样的法律责任,不能因违法行为者的性别、民族等身份上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3⃣️责任自负原则
(1)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
(2)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
(3)要保证责任主体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证无责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纵
法律责任的承担
法律责任的承担的方式
惩罚
又称制裁,是指以剥夺或限制责任主体的人身自由、财产利益和其他利益为内容的责任承担方式
1⃣️ 刑事制裁
即刑罚,是指对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
2⃣️ 行政制裁
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
3⃣️ 民事制裁
指对民事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
补偿
补偿是指以责任主体的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为形式弥补或赔偿损失的责任承担方式的总称
1⃣️民事补偿
2⃣️ 行政补偿
3⃣️ 国家赔偿
行政赔偿
司法赔偿
法律责任的实现形式💕
1⃣️ 自觉履行
指责任主体在法律责任认定之后主动向权利人履行应负的法律责任
自觉履行主要适用于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中的财产责任。
2⃣️强制执行
指国家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责任主体履行应负的法律责任
两种形式
司法强制执行
依职权的强制执行
指司法机关根据法律授予的职权直接强制执行法律责任。
依申请的强制执行
指司法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强制执行法律责任
行政强制执行
法律责任的减轻与免除💕
(一)免责与无责任的区别
免责:法律责任的减轻和免除
内涵的不同
免责
以法律责任的存在为前提,是指虽然违法者事实上违反了法律,并且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由于具备了法律规定的某些条件,其责任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的情形。
“无责任”或“不负责任”
指虽然行为人事实上或形式上违反了法律,但因其不具备法律上应负责任的条件,因而没有(即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这属于无责任的规定。
(二)免责的情形免责的条件和情况可分为
1⃣️ 时效免责:
指违法行为发生一定期限后,国家不再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2⃣️不诉免责
指对于那些“不告不理”的违法行为,受害人或利害关系人不提起诉讼,司法机关便不认定和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免责形式的“不告诉”必须是出于受害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自由意志
如果“不告诉”是在某种压力或强制环境下作出的,则不构成免责的条件和依据。
3⃣️不可抗力免责
不可抗力:指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现象,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
4⃣️ 自首、立功免责
对那些违法之后自动投案或有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
5⃣️ 补救免责
对于那些已经实施违法行为,但在国家机关追究责任之前采取补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
6⃣️协商免责
加害人和受害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协商的方式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7⃣️自助免责
对自助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
所谓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事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和自由施加限制,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
8⃣️ 人道主义免责
人道主义免责主要适用于财产责任或对特殊群体的人道主义考虑
9⃣️赦免
赦免是指国家依法免除或减轻责任主体的罪责或刑罚的制度。
两种形式
大赦
特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