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维导图,梳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纲领、领导阶级、开端标志、目的、四个阶段等。
编辑于2021-10-05 18:06:19新民主主义革命
纲领
经济
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分发给农民
土地改革
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资本主义财产,归国有
政治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共和国
文化
反帝反封建
目的(总路线)
领导
无产阶级(不包含农民)
对象
人民大众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事件
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
目标
土地改革
四阶段
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
时间:1919-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
时间:1927-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
时间:1937-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
时间:1945-1949年
新的含义
开端标志
五四运动爆发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时间
开始: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4个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
战略防御
九一八事变:1931.9.18
抗日战争开端
卢沟桥事变:1937.7.7
全面侵华战争
平型关大捷
第一次取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争
取得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
战略相持
十大政策
大生产
整风运动
时间:1941-1945年
地点:延安
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党风
反对党八股
百团大战
抗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战略反攻
日本投降
1945.8.15
口头宣布投降
1945.9.02
在投降书签字
9月3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日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
中共七大
时间:1945
地点:延安
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议、停战协议,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战略防御
陕北战场
山东战场
陈毅、粟裕指导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
歼灭国民党一整个军
战略反攻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标志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正式拉开
刘伯承
邓小平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基本摧毁蒋介石军事力量
辽沈战役:爆发时间最早
淮海战役: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人数最多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完全摧毁蒋介石军事力量
筹备新中国
七届二中全会
1949.3
地点:西柏坡
工作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新民主主义国家转移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届政协
1949.9
《共同纲领》
标志我国政党制度的正式形成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确定国名、国旗、国歌、国徽
开国大典
时间:1949.10.1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彻底结束两半社会(只是社会性质结束)
澳门回归(1999.12.20):标志西方对中国殖民统治的彻底结束
标志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
时间:1927-1937年
南昌起义(1927)
时间:1927.8.1
建立军队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人民军队的摇篮
八七会议(1927)
时间:1927.8.7
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
选举瞿秋白为党的新领导人
搞”土革“,发动武装斗争
秋收起义(1927)
时间:1927.
革命中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思想
三湾改编(1927)
地点: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
整编部队
师缩团: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
建立共产党的各级组织
党组织建立在连上
官兵平等
井冈山(1927)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摇篮
筹备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1927)
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古田会议(1929)
打游击战,党指挥枪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
长征起因:第五次反围失败
博古、李德左倾错误
经过
起止
时间:1934.10-1936.10
地点:瑞金、雩都--..........--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瑞金: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政府所在地
吴起镇:中央红军会师地方
会宁: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地方
过程
8万人--湘江--锐减成3万人
遵义会议(1935年)
地位: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是党生死攸关转折点
解决军事、组织问题,成立三人军事小组,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班子
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列主义解决自己问题,从幼稚走向成熟
瓦窑堡会议
时间:1935.12.17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变,绑架蒋介石,要求抗日
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宣言》
洛川会议
筹备抗日
会议决定共产党从战区转移到敌后
国民革命阶段(第一次国内革命)
时间:1919-1927年(共产党创建初期)
中共一大:1921.7
建党:陈独秀、李大钊
选举陈独秀作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部主任、李达为宣传部主任
确定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确定党的性质
无产阶级政党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国家
中共二大:1922.7
最高纲领:党纲
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
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民主共和国
革命对象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1923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建立联合战线
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
国民党一大:1924
新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标志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形成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意义: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取得北伐战争胜利
四一二政变:1927.4.12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标志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七一五政变:1927.7.15
汪精卫发动政变
标志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3次整风
1941-1945年延安整风
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1950年整风
1957年整风
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
矛盾
七届二中全会
分析社会基本矛盾:1949-1956,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
中共八大
落后农业国同先进工业国之间的矛盾
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
中共八大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内部矛盾
中共八大
敌我矛盾(对抗性)
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
三个转折点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抗日战争的胜利
军队名称
国民大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军
土地革命时期
工农革命军(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
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军
五次转移
秋收起义
革命中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洛川会议
由战区转向敌后
七届二中全会
革命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中共八大
1956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后来发生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五个统一战线
1924-1927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1927-1937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37-194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5-1949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78-至今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