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财政学陈共导言
财政学导言部分思维导图,包含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财政、财政的产生与发展、财政的概念与本质、财政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云报税(个税)
收入
0导言
一、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财政
两部门经济 三部门经济
1、财政同我们的“生老病死,从摇篮到坟墓”息息相关; 2、政府需要承担诸多社会责任,如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社会治安、国防现代化等; 3、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离不开财政。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一)财政的产生
(二)财政的发展
-社会和国家形态的演进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财政的发展 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我国财政的发展经历了高度集中的计划财政——包干财政——分税制财政 我国财政发展的方向是: 构建一个完善的公共财政框架
三、财政的概念与本质
(一)财政与财政学的概念
财政: 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财政活动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及其管理活动。
财政的基本要素: 主体:国家或政府 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以剩余产品为主) 分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 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二)财政本质 财政的本质表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关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分配关系: 在经济系统中,主要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在国家机构系统内部,主要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四、财政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财政学说发展
1.古典政治学派(1776-20世纪30年代)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本质和成因》亚当.斯密成为财政学的奠基人
2.凯恩斯学派(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理论上论证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依据和方法,并开创性地建立了新的经济学体系,奠定了现代财政学的基础,成为现代财政学创建的主要标志。
3.新自由主义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
货币学派 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于70年代蓬勃兴起的一个经济理论学派,该学派以反对凯恩斯主义著称。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承袭了古典学派的观点,主张自由放任
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后期) 阿瑟·拉弗 主张减税和减少社会福利
公共选择学派(20世纪60年代) 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图洛克 该学派提出了政府失效的概念,并主张慎重选择政府行为或基本放弃政府干预
西方财政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 -新凯恩斯主义,提出新型政府——市场观,认为当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政府与市场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 -对公共产品的最佳供应问题、最优课税问题、财政分权等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也更加深入 ; -大量运用新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分析工具来分析财政问题。
(二)我国财政学说的发展
1949年以前,我国基本上处于引入西方公共财政学的阶段。 1949年后,我国的财政学说先是以学习借鉴苏联财政理论为主,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注重结合我国实际进行财政理论研究 。 形成以“国家分配论”为主的财政理论。
-什么是国家分配论? 我国财政学界主流学说之一; 其对财政本质问题的分析,揭示了财政决策中面临的矛盾和冲突; 该学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理论背景。 -国家分配论的特点 强调历史分析方法: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的 强调集体分析方法: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
-国家分配论的内容 财政的产生: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了财政的产生。 财政的本质: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职能 :满足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 。 财政与国家的关系 :表现在五个方面 -财政的双重属性:公共性和阶级性
五、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财政学的研究内容(理论体系)
第一篇,财政基础理论(6学时) - 财政的定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财政的要素与本质、财政的模式与职能、国家分配论、公共财政理论 第二篇,财政支出理论(8学时) - 概述、财政支出增长、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第三篇,财政收入理论(10学时) -概述、税收原理、税收制度、政府性收费与基金、公债 第四篇,财政管理与宏观财政问题(6学时) - 财政管理、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政策
(二)研究方法
财政学经常采用的两种基本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解释各经济因素或政策手段与各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 。 它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 比如,2020年中央政府发行了多少国债?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营改增对政府的税收收入和居民行为有什么影响?等等。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规范分析就是通过一套理论体系,研究评价社会经济状态“好”与“坏”的标准 。 主要回答怎样是好,怎样是不好的,各种不同的做法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它往往从预先确定的标准出发,用于描述实现上述标准的最优政策。 因此,规范分析能够提出实现何种经济目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