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的思维导图,里面的知识点包含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等。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思维导图,里面的知识点包含了良好的开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等,喜欢可以收藏哦。
中国近代史纲要思维导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背景:经过两年多在徘徊中前进,历史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关头,迫切需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根本上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邓小平等强有力的推动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贡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全会公报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意义: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平反冤假错案
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意义: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郑重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
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主要贡献
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还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意义
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体现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成熟和远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反省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道路的能力
改革开放的起步
国民经济的调整
农村等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对外政策的调整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多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比较系统的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989年政治风波的发生和平息
向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
继续开展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工作
对外工作在打破对华”制裁“中全方位推进
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
意义: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前进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92年10月,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江泽民
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发展观是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中共十七大的召开
全面推进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