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用户需求侧响应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用户需求侧响应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分为削峰需求响应和填谷需求响应两大板块。
这是一篇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的思维导图,主要有非电力路径和电力路径两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电费水费思维导图
D服务费结算
产品立项报告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经验分享:产品经理必懂的产品思维
产品诞生过程
产品周期图
材料的力学性能
开门红的思考
用户需求侧响应
削峰需求响应
日前响应
供电企业于执行日前一天通过“网上国网”APP向符合条件的用户发出响应邀约。
早峰:9点至11点
响应时段
午峰:15点至17点
晚峰:18点至20点
小时级响应
供电企业于需求响应执行前4小时通过语音、短信等形式向协议用户发出响应执行通知。
分钟级响应
供电企业于需求响应执行前30分钟通过需求侧 实时管理平台向协议用户下发调节指令。
秒级响应
供电企业在电网紧急情况下通过平台向协议用户下发控制指令,利用负荷终端等设备的分路跳闸功能自动完成负荷控制,实现电网紧急情况下的精准切负荷。
分钟级和秒级削峰需求响应的时段不定,参与用户须全时段做好准备。
基线修正(仅针对分钟级和秒级):将响应执行前的3小时作为修正窗口期,将响应日修正窗口期的平均负荷与参考日修正窗口期的平均负荷之差作为调整量;在原基线基础上全时段叠加该调整量,得到参考基线。
基线初步计算:参考美国PJM需求响应基线计算方法,将响应日分为工作日、周六和周日分别计算基线。
效果评估
日前响应:采用“基于响应负荷的阶梯式”补贴方案,根据实际响应负荷与中标响应容量的比值,给予不同的补贴强度。 其他:采用“两部制”补贴方案,以月度为补贴结算周期(季度为发放周期)。补贴包括容量补贴和电量补贴两部分。容量补贴针对用户的当月响应备用容量,电量补贴针对用户当月实际响应电量。 另:鼓励用户挖掘小时级、分钟级和秒级签约能力以外的负荷资源参与日前响应,并对同时参与多个响应的效果进行充分评估(如基线修正影响等)。在同一时段,用户同时参加日前响应和小时级(或分钟级或秒级)响应时,优先进行日前响应效果评估,超出日前申报容量的实际响应负荷,再用于小时级(或分钟级、秒级)响应效果评估。
评估标准
填谷需求响应
供电企业于需求响应执行前一天,以日为周期通过“网上国网”APP向符合条件的用户发出响应邀约(同日前级响应)。
凌晨:3点至5点
中午:11点至13点
日常填谷需求响应的基线计算方法同削峰需求响应。 节假日填谷需求响应原则上直接选取未参与需求响应的历史同期作为参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