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转化
本思维导图是对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转化相关知识的整理,主要包括能源转化路径及效率,希望对你有帮助!
编辑于2021-10-09 22:15:58
太阳能
光伏发电
薄膜电池
60% [2]李晓龙. 太阳能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究[J]. 中国科技投资,2021(19):20-21.
热发电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
电厂发电效率为24.25%。布雷顿循环发电效率37.7%。[3]邓成刚,李伟科,梁展鹏,等. 太阳光热发电-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经济性分析与优化[J]. 热力发电,2021,50(5):59-66. DOI:10.19666/j.rlfd.202010256.
太阳热上升气流发电
集热式太阳能
热利用
热水系统
54.17% [4]田国华,刘朋,张丽娟. 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效率测试与经济效益研究[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3):29-32. DOI:10.3969/j.issn.2095-3550.2020.03.006.
集中供热
27.5% [6]邓杰,杨旭东,王鹏苏. 幕墙式太阳能供暖系统热性能测试与分析[J]. 暖通空调,2014(10):84-88.
海水蒸馏技术
光化利用
太阳能生物质转化
11.2% [7]孙波. 太阳能提高猪粪生物质能转化生态工程研究[J]. 科学种养,2016(3):373. DOI:10.3969/j.issn.1673-3339.2016.03.499.
太阳能制氢
光化学制氢(太阳光电解水制氢)
22%[1]刘佩枝. 太阳能热化学制氢的热力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电化学制氢
60%[1]刘佩枝. 太阳能热化学制氢的热力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热化学制氢
50% [1]刘佩枝. 太阳能热化学制氢的热力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生物制氢
17% [1]孙绍晖,孙培勤,陈俊武.光生物制氢技术研究进展与经济分析[J].现代化工,2010(1):20-24.
太阳能与新能源联合发电技术
太阳能光热与风能联合发电
52.1% [5]黄凯良,姜编,冯国会,等. 两种手段提升太阳能新风热利用效率的研究[J]. 建筑节能,2017(8):41-44. DOI:10.3969/j.issn.1673-7237.2017.08.009.
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发电
29%[1]高进,王阳墚旭,李瑾.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联合互补热电系统研究进展[J].科技与创新,2021(14):25-27+30.
发电、制冷、淡化水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联合互补多联产
51.34%[1]高进,王阳墚旭,李瑾.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联合互补热电系统研究进展[J].科技与创新,2021(14):25-27+30.
生物质能
直接燃烧
炉灶燃烧技术
热效率25%,http://www.china-nengyuan.com/tech/86440.html
锅炉燃烧
热效率达88.3%,https://www.czzrr.com/Article/swzglxldgs_1.html
层燃技术
热效率70%,张磊,张世红.生物质与煤混烧技术的应用[J].能源技术,2006(04):158-160.
生物质颗粒燃料
锅炉热效率78%以上 ,http://energy.ckcest.cn/newsDetail?_id=1fdb67f0-e610-11eb-acad-392eb7bea33f&labels=true
流化床技术
热效率88.7%:李定青,李德波.220t/h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优化改造[J].发电设备,2021,35(04):272-277.
生物质和煤的混合燃烧技术
发电效率35%以上,http://m.xny365.com/29-0-1343-1.html
热化学转换(生产气液燃料与化学物质)
汽化
气化
粗燃气(焦油+碳氢化合物)
低温,催化剂
甲烷
燃气轮机 压比3.8 燃烧效率*透平=0.98*0.82 张小桃,黄雪琦.生物质气化与微型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系统模拟分析[J].能源研究与管理,2021(03):48-52.
催化剂(Rh/CeO2/SiO2)873K, 97%焦油转化率 Keiichi Tomishige and Mohammad Asadullah and Kimio Kunimori. Syngas production by biomass gasification using Rh/CeO 2 /SiO 2 catalysts and fluidized bed reactor[J]. Catalysis Today, 2004, 89(4) : 389-403.
无焦燃气(合成气)
混煤共气化
生物质气
燃机58.94% Po-Chih Kuo and Wei Wu. Design of Co-gasification from Coal and Biomass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J]. Energy Procedia, 2015, 75 : 1120-1125.
炭化
热解
瞬间热解
生物质气 李晓娟,常建民,范东斌.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现状及展望[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9,37(1):7-9.
脱水,分解,碳化
生物质炭 95.5% 江淑琴.生物质燃料的燃烧与热解特性[J].太阳能学报,1995,16(1):40-48.
催化热解 沸石、Al2O3、Fe和Cr等 Goyal H B,Diptendu Saxena R C.Bio-fuels from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A review[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8(12):504-517.
运输燃油
催化液化
液化
运输燃油
生物高分子聚合物
环氧树脂胶、聚氨酯塑料以及胶合板胶黏剂 Linghong Z,Chunbao(Charles)Xu,Pascale Champagne.Overview of recent advances in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of biomass[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0(51):969-982.
厌氧发酵
生物化学转换
生物质—沼气转化
沼气热电联产
36.7%[1]王春龙,周正清,李金平,汪秋刚.小功率沼气内燃机与有机朗肯联合循环系统性能研究[J].中国沼气,2016,34(6):72-76.
生物质—乙醇转化
生物制氢技术
生物质气化制氢
体积分数62.53%[1]庞赟佶,殷吾真,陈义胜,王宏东,沈胜强.玉米秸秆焦炭水蒸气强化气化制取富氢气体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20,41(08):351-356. 生成率43%[1]袁文华,张俊霞,杨彦林,叶垚,刘志辉,胡锋超,蒋作佩,周政权,李智杰.CO_2气氛下生物质气化制氢的数值分析[J].热科学与技术,2020,19(05):472-478.
生物质热裂解制氢
644.0 mL/g,96.9%[1]姬登祥,黄加艳,张咪,于凤文,计建炳.碳酸盐作用下生物质热裂解制富氢气体[J].太阳能学报,2018,39(12):3505-3510.
生物质超临界水制氢
53%、 5.7mol/mol [1]罗威,廖传华,陈海军,朱跃钊.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6,41(1):84-90.
微生物制氢
厌氧细菌发酵产氢
33%[1]刘坤,陈银广,赵玉晓.暗发酵-光发酵两阶段联合生物制氢技术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8):1145-1159. 3.24mol/mol葡萄糖[1]严晓娟,陈朋,广忠勇,郭天力,胡先望,梁宁.微生物制氢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11,21(06):91-96. 3.5 mol/mol[1]吴梦佳,隋红,张瑞玲.生物发酵制氢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4,34(05):43-46+48.
光合细菌制氢
10%[1]伍赛特.生物制氢技术的未来前景展望[J].能源与环境,2019(3):83-84+87. 35%[1]孙绍晖,孙培勤,陈俊武.光生物制氢技术研究进展与经济分析[J].现代化工,2010(1):20-24. 81.4%[1]任南琪,郭婉茜,刘冰峰.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6):855-863.
暗-光发酵联合制氢
43.2%[1]刘坤,陈银广,赵玉晓.暗发酵-光发酵两阶段联合生物制氢技术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8):1145-1159.
秸秆类生物质发酵制氢
有机垃圾能源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