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宪法学导论
马工程的第二版《宪法学》导论,包括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宪法学的分类与特征等 内容。
本导图教会你如何整理自己的笔记,尤其是快上大一的准大学生,内容丰富全面且一目了然,同学们赶快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国际经济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
反不正当竞争法
民诉17之二审
第1章 刑法的基础知识
刑法
贫困户动态调整程序
宪法学导论
一、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宪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 概念
1||| 抽象式
宪法学是指以宪法及宪法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
2||| 列举式
在我国,宪法学是一门研究宪法的本质及其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基本国策的学科
2. 研究对象
1||| 宪法典(宪法文本)
2||| 宪法理论
a. 指导思想
b. 基本原则
c. 基本原理
3||| 宪法规范
a. 表现形式:法条
b.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结果
4||| 宪法现象及宪法运行过程
二、 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1. 阶级分析法
2. 历史分析法
3. 比较分析法
1||| 横向(空间)
2||| 纵向(时间)
4. 规范分析法
1||| 文义解释
2||| 体系解释
3||| 历史解释
4||| 目的解释
阐释宪法规范的内涵
5.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二、 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
一、 近现代中国宪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变法维新、仿行立宪等思潮:中国宪法学开始孕育和形成。
2. 辛亥革命前:中国宪法学主要对西方宪法的介绍、仿照西方模式提出对中国宪法的发展初步构想。
3.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五权宪法”等标志中国宪法学初步形成。
4. 20世纪30年代后:新民主主义宪法理论的成果开始出现,丰富了中国宪法学的内容。
历史局限性:宪法学研究未能从整体和理念上把握立宪主义实质;未能完全结合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宪法学的学术价值与理论风格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宪法学知识的体系化有待进一步凝练等。
二、 新中国宪法学的创立和发展
1. 1949-1957 初创时期(54宪法发布)
2. 1957-1966 曲折发展时期
3. 1966-1976 停滞时期
4. 1978-现在 恢复繁荣发展时期(82宪法)
三、 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
一、 宪法学的分类
1. 马克思主义宪法学与资产阶级宪法学
2. 其它分类
1||| 发展的历史阶段
a. 近代宪法学
b. 现代宪法学
c. 当代宪法学
2||| 研究方法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a. 宪法解释学
b. 宪法经济学
c. 宪法社会学
二、 宪法学的基本特征
1. 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性
2. 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具有基础性
3. 具有特殊的规范性和实践性
四、 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一、 学习宪法学的意义
1. 有助于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和运用宪法的自觉意识
2. 有助于科学分析各种宪法现象,正确认识和评价各种宪法理论
3. 有助于正确把握宪法学同其他部门法学的关系,切实学好法学专业的其他学科
4. 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二、 学习宪法学的基本要求
1. 要注重掌握中国特色宪法学基本原理
2. 要注重掌握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3. 要深入学习研究《宪法》
4. 要注重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
合宪性审查制度
分类标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体现的意识形态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