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SAAS软件行业分析
2019年SaaS软件行业发展历史、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分析!下图包括SAAS软件行业的核心摘要、预期偏差、驱动因素、实践路径以及未来趋势。屏幕前的你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仔细看看下图呀!
编辑于2019-08-23 10:18:12SAAS软件行业分析
核心摘要
总结
软件SaaS化大势所趋,未来潜在市场空间巨大;但企业服务难出现爆发式增长,SaaS市场仍需要循序渐进。
具体分析
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与经济总量的关系极不平衡;SaaS作为突破口拉近中国与领先国家之间的差距
软件SaaS化大势所趋,但追赶差距不在一朝一夕;企业应用SaaS的优先级不同,细分市场机会各异
领先厂商做深行业解决方案,形成SaaS生态体系
产品功能趋同,应针对赛道特点构筑差异化壁垒
预期偏差:企业信息化水平远落后于经济体量
对标美国企业级SaaS的预期偏差
企业服务厂商市值成长空间大,客户付费意愿未完全激活
公司的价值评估取决于资产的盈利能力,SaaS厂商以客户订阅为核心商业模式,客户的付费意愿和能力直接决定其了市值。
过去几年中国SaaS厂商普遍存在的痛点是,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免费产品,付费意愿有待激活,中大型企业习惯于定制化项目的服务模式,对标准化SaaS产品的积极性有限。
跨界打造移动办公平台难度高,巨头入场加速市场淘汰
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国内尚未出现类似Salesforce体量的PaaS平台,平台中立性、平台与开发者的利益分配以及厂商间的数据打通等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
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特征
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滞后造成SaaS市场的预期偏差
在中国,SaaS厂商面临的市场环境中依然有大量企业的信息化停留在纸质资料电子化的浅层水平,ERP、SCM、CRM等软件应用并不非常广泛,即在业务数字化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就需要直接进入到数字化转型阶段。
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技术驱动信息化迈向新成长周期,中美差距将有望逐步缩小
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叠加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推动中国企业信息化进入新的成长周期,变革由领先互联网公司开始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
驱动因素:各方势力入场推动SaaS应用加速
中国企业级SaaS发展驱动力:供给端
传统软件厂商以云服务作为增长引擎,激活高端存量市场
目前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主要由三类玩家构成,即新兴SaaS创业公司、传统软件厂商和2C互联网巨头。其中,传统软件厂商从事企业信息化时间最久,客户基础和业务积累最为深厚。以金蝶、用友为代表的一众传统软件厂商高调向云转型,伴随着SaaS产品收入贡献比例的持续增加,SaaS业务已经成长为拉动增长的关键引擎。
作为SaaS市场上单体营收能力最强的一类玩家,传统软件厂商重点服务于中大型以及超大型企业,无论是将原有软件产品转化为SaaS,还是针对新模式、高性能的业务需求推出的全新SaaS产品,都有助于快速激活高端市场中的存量客户,从而填补2C互联网巨头和SaaS创业公司较难触及的领域空白。
2C互联网巨头的“B计划”,多维度刺激SaaS行业加速发展
消费互联网红利见顶加之云服务整体产业趋向成熟,2018年2C互联网巨头在企业服务市场动作频繁,腾讯、美团、阿里、百度四家公司相继宣布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产业互联网战略地位持续升级。除钉钉、企业微信等入口级产品来势汹汹外,巨头们更是积极展开投资并购与生态合作,斥重金搭建自身的企业服务生态。
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
整体规模约250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近40%
2018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为243.5亿元,较上年增长47.9%。在经历了短暂的爆发式增长后,SaaS市场体量快速跃升,预计未来三年内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将保持39.0%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1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54.2亿元。
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细分结构
CRM、客服与呼叫中心、ERP和通信占业务垂直型市场六成
2018年中国业务垂直型SaaS市场规模达到140.2亿元,同比增长42.1%。其中,CRMSaaS市场最大,约占业务垂直型SaaS市场的20%,其次为客服与呼叫中心、ERP和通信(含邮箱、会议和直播)SaaS,占比分别在15%、11%和11%。从市场增速来看,除电子签名市场2018年增长率超100%,其他市场年增长率基本落在30%-50%的区间。总体而言,业务垂直型SaaS细分市场结构近两年变化不大。
行业垂直型中零售电商SaaS市场规模最大,占比超四分之一
2018年中国行业垂直型SaaS市场规模达到103.3亿元,整体规模略小于业务垂直型SaaS,但年增长率更高为56.6%。其中,零售电商SaaS市场规模最大,约占行业垂直型SaaS的26%,受益于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概念的兴起,零售电商SaaS年增长率达到66.2%。医疗、物流SaaS市场规模紧随其后,占比约为16%和13%。
实践路径:客户分层,商业化探索初见成效
中国企业级SaaS的客群结构
小微企业需求标准化,中型企业行业化,大型企业定制化
中国企业级SaaS的竞争要素
产品、销售、客户成功三位一体,共同形成全生命周期闭环
基于SaaS商业模式,客户成功环节决定了厂商的续约能力,在客户全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客户成功团队需要充分调动厂商内部的各类资源,让客户会用并且用好SaaS产品。产品、销售、客户成功三者构成木桶效应,缺一不可,同时三者间亦存在协同的正向反馈,共同助力SaaS厂商的成功。
中国企业级SaaS的平台化策略
入口级产品降维打击,垂直型产品宜遵循平台到生态的路径
目前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上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平台化厂商。一类采取的策略类似Salesforce,通常为专注在特定业务或行业的领先厂商,通过搭建PaaS平台解决SaaS产品标准化与客户需求定制化的矛盾,以拓展大中型企业客户群体。另一类以钉钉、企业微信等具有巨头背景的产品为代表,从需求高频且相对通用的IM、OA协同等领域切入快速形成入口,进一步依托品牌、流量、资金等优势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打造开放生态。
采取降维打击的入口级产品自身只涉足通用的基础功能,入驻合作伙伴理论上可覆盖企业服务的所有领域,在平台化的效率上远高于CRM、HRM等垂直型产品。垂直型产品的平台化更加聚焦于自身的业务场景,平台化较为成功的厂商基本都遵循由客户验证提炼高可扩展性平台再到开放生态的发展路径,从实际市场表现来看,操之过急者往往会适得其反。
中国企业级SaaS产业图谱
未来趋势:在慢市场中挖掘赛道差异化机会
中国企业级SaaS整体市场趋势
软件SaaS化大势所趋,信息化演进背景下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企业服务难出现爆发式增长,差距的追赶不在一朝一夕
在中国SaaS市场巨大的潜在空间之下,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对软件的付费意愿和SaaS订阅模式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时间,2B市场不会出现像2C市场一样的爆发式增长
中国企业级SaaS应用优先级
小微企业市场率先激活,大中型企业创新型业务有利可图
从客户群体来看,小微企业对应的增量市场被SaaS激活,其市场主体数量庞大,决策链条相对简单,高性价比的SaaS模式率先迎来快速增长,其中创新型业务的效益更加立竿见影,增长更快。大中型企业对SaaS的态度略显谨慎,但在创新型业务上已经开始表现出对SaaS的偏好,因其付费意愿和能力更强,大中型企业对应的潜在市场空间预期将高于小微企业。
中国企业级SaaS细分市场机会
明星赛道领先厂商突围,新兴赛道变数下暗藏机会
通常而言,市场渗透率越高代表该领域SaaS应用越成熟,市场教育成本越低,行业集中度越高代表领先厂商的优势越明显,新进入者进入难度越大。CRM、零售电商赛道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模式冲击最大,市场和资本关注度遥遥领先,目前已经出现多家营收过亿的创业公司。随着SaaS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领先厂商将加速收割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渗透率居中的新兴赛道竞争格局不确定性更大,虽然已经出现部分领军者,但后起之秀同样活跃,各方势力均有机会。市场渗透率和行业集中度双低的区域,SaaS应用成熟度低,同时传统软件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在该区域深耕、培育市场者可以积累先发优势。市场渗透率低、行业集中度高的区域多为传统软件巨头把控,随着传统软件巨头加大SaaS转型力度,除已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创业公司外,留给新进入者的机会相对有限。
中国企业级SaaS玩家策略
挖掘产品网络效应,延伸上下游增值服务,“钱景”更可观
在SaaS市场尚不成熟、付费意识有待培养的当下,围绕SaaS产品拓展上下游增值服务能够为SaaS厂商提供新的营收来源,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可观的财务数据。典型的增值服务包括精准营销、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咨询和培训等,同时搭载SaaS产品的硬件设备也可被视为广义的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