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常用的咨询取向与方法
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之常用的咨询取向与方法笔记,包括精神分析治疗技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常用的咨询 取向与方法
常用模块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动力学取向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取向
其他取向和方法:完型疗法、催眠疗法
精神分析治疗技术: 心理动力学取向咨询
理论体系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安德雷的个体心理学
新弗洛伊德主义
课题关系理论
自体心理学
基本理论
无意识,根本是找到无意识之中的根源
经由分析来了解病人潜意识的欲望与动机, 认识对挫折、冲突或应激的反应方式,体会 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并经指示与解释, 让病人获得对问题之领悟;
经过长期的治疗,善用病人与治疗者所产生 的转移关系,来改善病人对人的关系,调整 心理结构,消除内心之情感症结,以促进人 格之成熟及适应能力。
基本态度
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不管是正常或病 态,都由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以动态的形式 发生,且可追溯了解其因果关系,了解其意义。
核心的概念体系
感觉、潜意识、洞察、攻击、冲 突、焦虑、移情、母子关系
咨询的基本目标
了解影响来访者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潜意识元素。
确定在当前情境下揭露法和支持法哪个帮助最大。
不论揭露潜意识的内容还是支持其心理活动,都要 以最有益于来访者的方式进行。
作用原理
使潜意识意识化
使自我的力量得到加强
使发展再现生机
发展出思考自身和调控自尊的新方式
发展出与他人交往的新方式
发展出更灵活、更具适应性的应对机制
常用技术
维持分析的结构
自由联想
解释
移情
释梦
阻抗分析
治疗师的功能与角色
与来访者建立治疗关系,之后再进 行大量的倾听与解释的工作。
尤其注意来访者的阻抗。
倾听、领会,并决定何时进行适当的解释。
注意来访者故事中的空隙与不一致之处, 推断来访者所报告的梦和自由联想的含义,并要时 刻关注来访者对治疗师的反应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合急性冲突(转换或抑制性症状)、抑郁症、人 格障碍或慢性人际关系问题、分离性障碍、创伤相 关障碍、对行为及认知行为的阻抗
×不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取向
临床应用
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 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沃尔普)
靶行为:可观察和量化的关键行为
行为治疗七个步骤
对靶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
对靶行为对严重程度的标定
制定矫正目标
制定实施干预计划,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 行为
监测干预计划实施、调整
结束阶段,达到目标逐步结束
检验阶段,复发的处理
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
放松训练
系统脱敏
模仿学习
阳性强化
厌恶疗法
自我管理技术自信心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
主要技术
放松技术
腹式呼吸松弛法
注意集中松弛法
行为放松训练法:瑜伽、气功、太极拳
渐进性肌肉松弛法
阳性强化技术
代币法:小红花、五角星
示范法,榜样法
行为契约法
暴露治疗
系统脱敏法
冲击疗法,慎用
模范学习 适合儿童的恐怖证
生活示范
象征性示范
角色扮演
参与示范
内隐示范
涵义: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 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内容
合理/理性情绪疗法
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特点
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 发生技能障碍的结果
强调认知改变,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 的改变
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 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
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 的目的
基本过程
标注
代表人物
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RET
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矫正CBT
涵义: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是通过学习如何矫正 认知“定势”来获得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情境的策略
程序
引发焦虑的情景
评价其焦虑水平
察觉引发焦虑的认知
重新评价检查
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贝克:认知疗法CT
贝克的七种歪曲认知
主观推断
选择性概括
过度概括
夸大和缩小
个性化
贴标签和错贴标签
极端思维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取向
罗杰斯:相信求助者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
治疗原理:接纳自我——悦纳自我——自我 发展——自我实现
咨询过程的三个条件
和谐的咨询关系
咨询师对求助 者无条件积极关注
咨询师对求助者共情的理解
会谈技术:积极关注、共情、释义、反馈、提问、即 时化、自我表露、澄清等
求助者中心疗法
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罗杰斯相信来访者有自我治愈 的能力
目的就是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使其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求助者中心治疗 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以关系为导向的方法。
打破了以前疾病诊断的界限。病人—来访者
只注重治疗环境和氛围,不注重治疗技巧。
轻视专家的作用。(平等的态度)
促进心理成长的三个条件
促进理解(关注、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沉默)
坦诚交流(不固定角色、自发性、无防御反应、一致性、自我的交流)
无条件接纳(关注、尊重、共情、培养潜力)
完形疗法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自我完整”的人,他们往往能 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基本前提
如果人要达到成熟,就必须寻找在本身 的生活方式中,自己应负起的责
当事人的基本目标是去察觉他们正体验 到什么及自己做些什么
通过这种察觉达成自我了解,并得到足 以修正自我的知识,从而学习到如何对 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负责。
理论依据
完形疗法的人性观主要以存在哲学与现 象学为基础
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由知觉者的立即体验 而产生
治疗的目的并不在分析,而是在于整合 一个人不时存在的内在冲突
强调此时此刻
强调此时此刻,强调充分学习、认识、感受现在这一刻, 留恋过去就是在逃避体验现在。
未完成事件
指未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 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
逃避
是人们用来避免面对未完成事件所引发的不愉快情绪所使 用的工具
接触
能量
主要概念
咨询目标
在于达到察觉的状态,以及经由察觉而获得更多的选 择,及肩负更多的责任
察觉包括:了解环境、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以及能 与别人会心接触
察觉能力的提升与丰富化,本身被认为就具有疗效
催眠疗法
步骤
沟通:催眠前建立信任关系
引导:引导进入催眠状态
深化:进入深层催眠状态
建议:给予正面指导性暗示
催眠程度
浅度催眠:全身肌肉放松、肌体沉重感、时 间错觉、嗜睡、眼睛睁不开
中度催眠:感知觉变化(躯体丧失感等), 记忆缺失、痛觉丧失
深度催眠:缺乏自主控制能力,出现幻觉、 梦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