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摄影笔记》宁思潇潇著--全书汇总
内容包含数目相机基本介绍、焦距与取景、影调、控制曝光补偿三要素、曝光组合、光线、正确曝光、虚实、构图、总复习十大章节详略内容。
编辑于2021-10-17 14:52:17该导图包含了数据管理计划、数据核查计划、数据核查、质疑管理、数据传输与整合、外部数据管理、数据管理人员分工及数据库相关内容。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 渠海霞 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阿德勒心理学)。风靡欧美的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个哲学问题给出了极其简单而又具体的“答案”。了解了足以被称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真理”的阿德勒思想之后,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又或者,什么都不会改变? 来吧,让我们与青年一起走进这扇“门”!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精华读本)》的特点在于通俗易懂,实用有效,没有空洞地讲大道理,一切都从实际的生活出发。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的讲述,对人性与心理进行了详细深刻的分析,从而阐述了实用有效的人情世故哲学。人情世故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的一门实学。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的:“人情世故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该导图包含了数据管理计划、数据核查计划、数据核查、质疑管理、数据传输与整合、外部数据管理、数据管理人员分工及数据库相关内容。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 渠海霞 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阿德勒心理学)。风靡欧美的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个哲学问题给出了极其简单而又具体的“答案”。了解了足以被称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真理”的阿德勒思想之后,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又或者,什么都不会改变? 来吧,让我们与青年一起走进这扇“门”!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精华读本)》的特点在于通俗易懂,实用有效,没有空洞地讲大道理,一切都从实际的生活出发。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的讲述,对人性与心理进行了详细深刻的分析,从而阐述了实用有效的人情世故哲学。人情世故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的一门实学。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的:“人情世故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中心主题
I. 认识数码相机
第一节 数码相机机身
i. 单反
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
构成
镜头
机身
反光镜
五棱镜
快门
电子传感器
处理器
目镜等
ii. 无反
取消了单反的反光镜,直接通过传感器电子取景
iii. 小DC
iv. 传感器尺寸
尺寸越大越好
全画幅传感器带来更好画质
第二节 镜头简介
i. 光圈
为表示镜头明亮程度的参数
摄影定义了一个表达光线通过镜头速率的参数——光圈
光圈值f/ = 焦距/孔径
ii. 焦距
焦距越短,视角越大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望远镜
II. 焦距与取景
第一节 焦距与题材
i. 鱼眼
ii. 超广角
一般指24mm以下
iii. 标准广角
24mm
iv. 一般广角
35mm
大师焦距/人文眼
v. 标准镜头
50mm
vi. 人像焦距
85mm
vii. 标准变焦镜头
viii. 超长焦
300mm以上
ix. 等效焦距
第二节 透视与焦距的关系
i. 透视作用
广角镜头让画面有很强纵深感
长焦镜头让画面更加扁平
ii. 透视与畸变
近大远小为透视效果
低角度拍摄模特显腿长
畸变让直线变曲线,透视让竖直变斜线
第三节 取景
i. 取景范围(拍摄确定首要)
原则
明确主题
突出主体
简化画面
剪裁是最好的简化方法
摄影是减法
突出放大主体,缩小取景范围
缩小放大主体,使其融于环境,扩大取景范围
ii. 取景角度
高低机位仍服务于“明确主题、突出主体、简化画面”
高角度使得前景在画面中占比太大,则采取低机位
III. 影调
第一节 什么是影调
i. 定义
影调是指拍一张照片的明暗程度。
ii. 作用
影调通过阴暗的表现给观者以相应的感受来表达摄影师的创作意图——明确主题 突出主体 简化画面
iii. 明亮即高调,阴暗即低调
明亮照片
欢快
高调
阴暗照片
压抑
低调
灿烂照片
朝气
高调
昏暗照片
迟暮
低调
配合不同主题使用不同影调
大多照片都为中间调
iv. 原则
本身明亮物体应高调表现
本身黑的物体应低调表现
v. 18%灰/中性灰
极白和极黑中间的灰色实际上反射了18%的入射光
第二节 影调的量化
i. 相机中的影调标准量化体系: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曝光补偿就是有意识地变更相机自动演算出的“合适”曝光参数,让照片更明亮或者更昏暗的拍摄手法。拍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调节照片的明暗程度,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等。一般来说相机会变更光圈值或者快门速度来进行曝光值的调节。
相机给你的曝光就是中间调
单位为EV
Exposure Values
光标位于标尺0刻度时,就是OEV
光标越正向,影调越高,越亮
+1EV是0EV亮度的两倍
中间调=18%灰=0EV
ii. 测光系统
智能测光
建议使用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做点测光
第三节 控制影调
i. 控制一张照片的影调就是调节曝光补偿
ii. 如何控制曝光补偿
相机曝光补偿按钮
程序报告P
光圈优先
A
Av
快门优先模式
S
Tv
能调节曝光补偿是P和AUTO档最大的区别
IV. 控制曝光补偿三要素
第一节 三要素是什么
i. 推导
一张照片明暗由感光器接收多少光,由多大能力将光呈现在照片上的明暗能力决定的
传感器对光的呈现即感光度,为感光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ISO值越高,感光器对光线越敏感
ISO是感光度的意思,它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的缩写
照片的影调=曝光量✖呈现能力
呈现能力为固定性能参数
曝光量=感光器接收光的速度✖曝光时间
感光器接收光的速度:单位时间内光线通过镜头的量
曝光时间是快门开启的时间,简称快门
感光器接收光的速度=环境光强度✖光圈
传感器接收光的总量=光线强度✖光圈✖快门
照片的影调=光线强度✖光圈✖快门✖呈现能力
ii. 三要素
用相机控制的影调=光圈✖快门✖感光度
第二节 光圈、快门和感光度
i. 光圈
光圈口头上作为光圈值的简称,实际上更多反映孔径大小
孔径越大,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相对曝光量越大
光圈值与曝光量成反比,光圈与曝光量成正比
常见光圈值
f/1, f/1.4, f/2
每一档光圈值都是1.4倍(根号2)
因为光圈值是焦距与孔径的比值
ii. 快门
快门即曝光时间简称,曝光时间由快门控制
快门越快,曝光时间越短,相对曝光量越小
常见快门值:30s、15s、1/30s
比1/250s快就是高速快门
比1/60s小即低速快门
iii. 感光度
感光器对光线敏感程度
相机中对应ISO值
ISO标准值为ISO 100
第三节 互易律
i. 互易律即按比例同时改变光圈、快门和感光度而曝光值不变
ii. 曝光的量化
V. 曝光组合
第一节 什么是曝光组合
i. 曝光组合是拍摄时光圈和快门的设定值
互易律的存在让我们在取得一个影调时有很多曝光组合
ii. 摄影师控制的影调=光圈✖快门
iii. 相机强大的手动曝光功能
M手动挡
忽略掉相机的测光以及曝光补偿标尺的指示
Av、A档 光圈优先
摄影师设定影调(曝光补偿)和光圈,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
Tv、S档 快门优先
摄影师设定影调和快门,相机自动选择合适的光圈
iv. 光圈和快门优先都设定有影调的特点,多数场景我们不需要改变影调,而且需要相对固定的光圈值和快门,所以A、S档只要构图后快门即可
第二节 光圈优先Av、A
i. 一般是对光圈有特殊要求或快门速度没有特殊要求时使用
ii. 大光圈
拍摄人像时,获得浅景深,虚化掉背景,将主体人物从繁杂背景中剥离出来
iii. 小光圈
广角+小光圈使得远近的景物都清晰
超焦距摄影
第三节 快门优先Tv、S
i. 一般在画面中有移动物体时使用
快门优先是控制画面中的动态效果,或凝固,或流转
ii. 高速快门
凝固动感瞬间
iii. 低速快门
将快门值定在1/15秒左右
第四节 手动模式
i. 使用闪光灯拍摄月亮、星空等曝光补偿调整超出调节范围的时候,环境光一直在改变测光不准确的时候,使用M档手动曝光
ii. 如拍摄满月需要非常低的影调,曝光补偿要比-5EV更低,这时候A/S档均不行,故只能选择M档
满月参数
ISO 200
f/5.6
1/500s
舞台摄影
f/1.8
1/80s
ISO 100
-2/3 EV
iii. 使用M的特殊情况
a. 环境光频繁变化的时候
拍摄的那一刻光线和你测光时不同,使用M档根据经验更准
b. 使用闪光灯的时候
拍摄时与测光的光线完全不同
根据闪光灯功率计算使用甚么光圈和ISO
c. 超过曝光补偿调节范围的时候
一般来说相机调节曝光补偿在±3EV
超过时用M
d. 固定的曝光参数
满月
1/500s、f/5.6、ISO200
银河
30s、f/2.8、ISO3200
VI. 光线
第一节 光线特性
i. 光的三个特性
A. 强度
光强与光源的能量距离以及传播介质有关
B. 方向
光源的方向
但在多光源或漫反射情况下不容易确定方向
C. 色温
主要表现在光源的颜色上
ii. 光线强度
A. 光强与光源能量和距离关系
光强与光源能力成正比
光强与光源距离平方成反比
iii. 光线的方向
A. 顺光
光源在被摄体正面-最常用
顺光不应过多运用在人像摄影中,因为正面直射的光会消除面部的一切影子,使得面部趋于平面化,又叫平光
顺光拍摄风景时,更容易获得我们希望看到的蓝天白云红花绿草
景物都是反射了来自光源的光线。
B. 测光
光源一般在被摄体正面45°位置
更能让人物面部呈现立体效果
皮肤粗糙的人应选择测光拍摄,以免顺光显得细皮嫩肉
测光突出人物质感,更容易刻画出面部棱角,使面部立体化
C. 90°测光
光源一般在被摄体90°
强调明暗对比的特殊光线,被摄体一面处于强光中,另一面完全处于阴影
最适合表现被摄体表面的质感
D. 逆光
光源在被摄体背面
往往会有迷雾感,并形成暖色调,需要降低影调使光雾消散
一般避免逆光,出非遇见如日出日落或能打透某种景物时,才会采用逆光拍摄
iv. 色温
A. 是指光色的尺度
单位K:开尔文
B. 色温实例
黑体升温,先黄再白直至蓝色
天文中,红色星球表面温度低,蓝色星球表面温度高
C. 总结
蓝色是冷色,但色温高
红色是暖色,但色温低
色温和色调无直接联系
色温来自于黑体达到一定温度所呈现的颜色
色调出于人类主观认定,更贴近日常生活
v. 白平衡
A. 概述
相机进入数码时代后不再需要在镜头前加装滤色镜片校正色温,有了白平衡功能WB
白平衡初始技能是将在不同环境色温中的白色物体都还原成真正的白色
B. K
手动调节色温的数值
C. 场景模式
相机生产商预设了许多场景
D. 自定义白平衡
图标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最小锐角相对
原理
找到一个白色物体,调整为真实白,相机便会以该物体为基准白色,其他任何在这个环境中的物体颜色都校正过来了
E. AWB
Auto White Balance,自动白平衡
新手推荐使用
第二节 光线的分类
i. 分类
A. 自然光
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自然光色温很高,颜色冷艳迷人,但光强低
白天光线色温居中,最容易拍出缤纷颜色
阴雨天色温居中但光强弱了许多,这时候天空转为大的柔光箱,光线不再从太阳一点发射出,而是从整个天空散射下来
户外拍摄人物不要有太强光线,故在正午大太阳下拍摄不合适,可选择阴天或日出后一小时/日落前一小时
耶稣光-丁达尔现象
再好的耶稣光也需要实际拍摄的景物才能看出好来,仅作为锦上添花
B. 场景光
室内遇到的光线,包括窗口阳光、室内灯光
场景光特点
光源复杂,强度一般较弱
分析光源的色温和光源方向
C. 人造光
不是指屋里日光灯,而是专门服务于摄影达到创作意图设置的人造光源
布光法中的灯位
ii. 布光法中的灯位
A. 分类
正面光
光较硬,效果较楞
人物面部曝光均匀但是平面化,没有立体感
该位置灯光一般用于辅助光
顶光
上方打光,使人物面部非常阴郁
鬼光
下方射来,使模特显得异常恐怖
45°侧光
模特面部呈现立体表现,但阴影过于浓重
常作为主灯使用
90°侧光
产生一半明亮一半阴影中的效果
一般有艺术化的处理时,才采用
背景光
提亮背景所用
人像摄影时常配合主光和辅光一起用
B. 应用
采用两盏45°侧光分别放置于一左一右,两盏灯强度一样;若再加上背景光,则为常用的影室布光方法。
这种方法光线均匀,能完整表现人物面部
非常适用于证件照拍
拍写真不应该只用到这一种
一盏45°侧光作为主灯让人物面部立体,同时留下浓重阴影,后再在人物正面放置一盏灯作为辐灯,从而减淡阴影为面部补光,若再加上背景光,将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布光
右侧45的主光强度最强,人物正面的辅光,强度弱一些,人物后面的背景光,将背景照亮
主辅灯强度控制
一般以主灯为准,让人物在只有主灯的情况下曝光正常
辅灯只起到柔化阴影的作用
主灯肯定要比辅灯明亮,主灯与辅灯强度比例关系就叫做光比
主光与辅光一样,光比即1:1,主光强两倍于辅光,光比即2:1
如何控制光比
改变灯光功率
改变灯光到人物的距离
iii. 一些布光法
A. 伦勃布朗布光法
摄影一词源于希腊语光线和绘画的结合,简单说摄影就是用光线绘画
特点
四分之三面部对着相机
让人物面向相机,缓慢变换角度,直到看不到一侧耳朵为止
架设主灯,强度要能使人物面部正确曝光,方向为与人物面部方向同一侧45°左右
注意要在人物面部形成三角形光区
架设辅灯
将面部阴影处柔化,并表现出细节
一般使用4:1或3:1的光比
架设背景灯,打亮背景
该法能够表现出深邃和坚毅,强调面部线条,更适合对于男性的摄影
B. 蝶形布光法
适用于女性摄影
主灯放置于人物正前方,但处于比较高的位置
不同于定光,是从上斜射下
鼻子下方会因此形成一个阴影
随主光高度变化,阴影会在鼻下形成蝴蝶形状,此时主灯位置确定
该布光最大好处是让女性看起来更像瓜子脸
后将两盏辅灯打亮人物轮廓和背景,使人物和背景分离开
VII. 正确的曝光
第一节 正确的曝光
通过曝光补偿确定低中高调
欢快年轻明艳-高调表现
压抑失望衰老-低调表现
一般拍摄-中间调
白加黑减
拍摄主体本身很白很亮,则+曝光补偿
拍摄主体本身较黑,则-曝光补偿
P、A、S/TV档时
直接调节曝光补偿,来控制曝光
M档时
需调节光圈、快门、感光度组合来控制曝光
这时可能处于忽略相机测光
第二节 大光比强反差
画面中有亮有暗,调节曝光只能同步升降,不能暗的暗亮的亮
宽容度
容纳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围
人眼宽容度很大,胶片就差一些,CMOS传感器更差
拆招
1. 白就白黑就黑
若正常曝光人脸一定黑,则增加曝光补偿让人脸正常,背景死白无所谓
2. 提亮暗部压暗亮部
减少反差实现正常曝光
提亮暗部
主要通过人造光或利用环境光为主体补光
压暗亮部
阻碍亮部的光
比如在拍摄日出日落时,常使用中灰渐变镜对亮部区域减光
摇黑卡
用一个不反光的黑色卡纸在画面中亮部区域不停摇动,由于黑卡是黑色,不会被相机记录下来,所以黑卡挡住亮区时就阻碍了光线进入镜头
黑卡移开时亮区光线会进入镜头,如此一档不挡能阻碍部分亮区光线,达到压暗亮部的效果
3. 换个角度换个时间
室外遇到大光比强反差无非两个原因
阳光太强
逆光拍摄
措施
中午光线强可日出后一小时或日落前一小时拍摄人像
逆光拍摄时可换角度变顺光
阳光下反差大,可挪个地方
4. HDR
High-Dynamic Range
高动态范围,简单说就是高宽容度
白的地方不死白,黑的地方不死黑
HDR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拍摄技巧,是靠软件达到的
原理
一个场景,拍摄几张不同曝光的照片,把亮的暗的都照顾到,拍出细节
拍摄欠曝、正常和过曝的照片
HDR主要针对风光,画面中不要有动的东西
不要为了HDR而HDR
5. 拉上拉链
举相机取景,停顿2秒
将相机端在胸前摇摇头
拧下遮光罩,反扣在镜头上
盖上镜头盖,关上相机开关
不拍
第三节 摄影绘画
绘画是在白色画纸画布上作画,而摄影的画布是纯黑的
不让光线进入相机,最终我们只能得到一张纯黑照片
光线是我们的颜料,若在某个区域各种颜色光不断叠加,最终该地方会变成白色,不管涂抹什么光线,这个区域最终都是白色,不会改变
一张照片欠曝光,后期可以挽救,而一旦过曝,就成了废片
第四节 多重曝光
意思为在同一张照片中采用两次或更多次独立曝光,之后将每次曝光光量重叠起来呈现在单一照片中
VIII. 摄影中的虚实
对绘画而言多数作品的主体和背景为全清晰
而摄影中虚实结合往往是摄影作品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第一节 对焦与景深
i. 理论
对焦就是让目标物体清晰,物体到相机距离为对焦距离,该距离会形成一个面,面上所有物体都是合焦的,这个面也就是焦平面
我们对焦的往往就是照片的主体,很少数情况下为了强化主题会让主体失焦
主体在画面中比较小,则对主题整个对焦即可;若主体在画面中占面积比较大,则要选择对主体的哪个部分对焦更合适
景深
1. 焦平面上的物体都会合焦,成为一个实像,而焦平面外面的物体会随着离焦平面越来越远成为一个越来越虚的像
2. 但在实际拍摄中会发现其实在对焦点以外的物体,也许也是实像,此为景深作用
3. 景深指的就是当你对焦在某一点上,除了该点清楚以外,该点前后还有一段清晰成像的范围
焦平面前叫前景深
焦平面后叫后景深
ii. 应用
拍摄人时,眼睛一般都是最重要的
两眼在一个焦平面,直接对眼睛对焦即可
两眼不在一个焦平面:对离我们近的眼睛对焦
第二节 背景虚化
i. 背景虚化四句口诀
背景远,相机近,光圈大,焦距长
ii. 背景远
拍摄人像时喜欢背景模糊成一片,最直接方式就是让背景远离人物
背景离人物越远,越模糊
iii. 相机近
相机离拍摄主体近一点
相机离拍摄主体越近,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
在微距拍摄时更为突出
iv. 光圈大
小孔成像原理
小孔能成实像,但孔大了只能成虚像
故大光圈更容易出现背景虚化效果
v. 焦距长
焦距短就是广角,焦距长就是长焦
其他条件相同,焦距越长虚化效果越明显
第三节 超焦距
i. 想要浅景深就要用大光圈+长焦+对焦距离近
若想让背景虚化不明显,远近都清晰自然则用小光圈+广角+对焦距离远
ii. 超焦距是一个距离,当对焦到这个距离时,能获得理论上最大的景深范围
iii. 当对焦到一点时,无穷远恰好是清晰的,那对焦到的这个点恰好就是超焦距,但却很难找到一个无穷远的物体作为验证
iv. 当对焦无穷远时,按下景深预览或拍摄一张,看画面中哪个物体离你最近同时也是最清晰,这个物体到你的距离就是超焦距
超焦距就是当你对焦无穷远时,离你最近的清晰的距离
此时保持光圈和焦距不变,对该物体对焦,那么就能得到一个最大的景深范围
第四节 通过快门控制虚实
i. 利用高速快门(1/2500s)
作用之一是凝固高速移动物体的瞬间
这是快门控制画面“实”的表现
慢快门拍高速移动物体会虚
ii. 闪光同步速度与高速闪光同步
闪光同步速度
鉴于快门构造的原因,当快门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时,画面不是整体曝光,而是从上至下分别曝光
但对于闪光灯不同,高速快门下,快门没有完全打开时,闪光灯闪一下只能照亮画面中某一部分
故相机都有一个所谓高闪光同步速度,即快门有一个时刻能全部都打开的最快速度
高速闪光同步
快门分阶段开启,则每开一次闪光灯频闪一次
iii. 慢速快门(1/15-15s)记录时间
多拍最后多选一
高速快门留下一个时间点,而慢速快门记录的则是一个时间段
拍摄曝光太长的慢速快门,最好带上三脚架,手绝对无法端稳
当主体在画面中处于静止状态,而背景中却有动态物体时,可以用慢门拍摄
因为主体是静止的,故还是实的。而背景中的动态物体会变成虚的
拍摄高速移动主体时采用跟随镜头,让他在画面中始终保持一个位置,适当时候按下快门并保持同步移动
背景虚成线,这种照片很容易突出主体,也能表现出动感意图
iv. 后帘闪光同步曝光
使用闪光灯时配合慢门曝光可拍摄出很动感的画面
原理
长曝光拍出移动物体轨迹线,然后闪光灯打亮车这个主体的效果
完全不需要相机跟随主体移动,只要固定机位即可
开启后帘同步闪光避免拍出成片是反向移动
前帘同步闪光
前帘开启之后(即曝光开始)就闪光,闪完之后等曝光时间一到后帘(曝光结束)
即拍车时,开启快门就开始闪光,车被闪光灯定格在了画面中,随后长曝光继续曝,车往前走拉车线,变成了车在后车线在前的奇葩照片
后帘同步闪光
前帘开启之后,踏踏实实曝光,然后闪光灯闪了下,定格画面,随即后帘关闭,曝光结束
开启快门先拉车线,然后马上快门关闭了,闪光灯突然把车定格住
v. 总结
利用快门控制虚实,画面中一定有“动”的因素
高速快门凝固动的瞬间
慢门记录动的轨迹
没有动的存在,快门除了控制曝光外毫无用处
当看到画面中有动存在时,想想如何利用快门来表现动
第五节 拍不清楚怎么办
i. 第一大类问题:没对上焦
情况1:真没对上
情况2:对跑偏了
看清楚对上主体了再拍
情况3:焦点没找对
拍女生对眼对焦,不是胸
情况4:拍照时站稳
对焦后快门快速利落,身体站稳
情况5:遇到余弦误差
余弦误差?
即先对焦后构图才会出现的产物
解决
1. 先构图再对焦
2. 景深别太浅
3. 离模特别太近
ii. 第二类大问题:不管谁动,动了就虚
情况1:未达安全快门
情况2:用了三脚架主体仍然虚
拍运动,快门速度就是要快
iii. 第三类问题:无辜
情况1:感光度高了相机画质太差
情况2:光线暗了数码相机都是不好
加光源
情况3:镜头不太可靠
IX. 构图
第一节 居中法构图
i. 居中构图时往往有一个大主体,或你的主体是对称的,当强调大主体或对称结构时,一般采用居中法构图
ii. 场景举例
正面拍对称的建筑
拍摄对称的主体
竖构图同样适用居中构图
垂直方向轴对称的画面
仰拍树将其看成圆形
第二节 三分法构图
i. 居中表现往往会让画面呆板,不利于拍摄意图表达
ii. 人眼看一幅画时视觉中心往往不在画面正中心,而是偏一点
三分法构图的四个三分线交点——视觉中心
iii. 三分法构图需要有方向
横向主线条
横向主线条出现时往往是地平线、水平线
若地面或海面上的景物较重要,那么可将地平线或水平线放在上三分线
保证地面和海面有足够空间
若是画面中天空部分景物比较重要,则将线放在下三分线上
纵向主线条和主体
比如纵向主线条就是人车一类的
永远让主体朝向比较空旷的一面
iv. 关于横主线条放上还是下,纵向放左还是右,主体放在四个点哪个好
答案只有一个:看着舒服即可
v. 若主题就是让人不舒服,压抑、困顿,无奈等
不把主体放到舒服的地方
第三节 重复法
i. 单调重复一个物体,占据整个画面缺没有明显杂乱的其他物体出现,同样可突出主体
ii. 可用虚实关系突出其中某一个单独的物体
iii. 最重要的是一定是同一元素重复,否则一旦出现不同元素,不同元素则会被当作主体
第四节 引导线
i. 当画面中有明显线条时,我们眼睛会很快找到这些线条,若存在交汇,我们眼睛则会顺着线条找到交汇点
这时将主体放置在主线条交汇点上
没必要非要找个拍摄主体出来,随着汇聚点消失,会让人产生自然的悠远
第五节 三角构图
i.
三角形底边稳稳处于三分线上,整个画面看起来较稳定
ii.
三角形底边与画面底边平行,三角形必须坐在画面中
iii.
若画面中有一个主线条斜穿过画面成为对角线,也属于这类构图
该画面分界线就是对角线
iv. 若三角的角出现在画面中最下面,会给人带来不稳定感
让画面有冲击力,更有侵略性,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感觉
若又想要画面稳定怎么办?
让三角形的一条边搭住画面的边
X. 总复习
第一节 复习所有的知识
概述
首先被场景触动
然后找到被什么所触动,为什么要拍
明确主题
主体靠什么来表现
找到主体
除主题外的背景哪些能够衬托深化主题
确定背景
达到:明确主题,突出主体,简化画面
四大方面实现
利用取景、利用曝光、利用虚实、利用构图
对于取景
保留画面中对于主题有益的
舍去不利于表达主题的
选择最能表达主题的焦距来拍摄
透视可帮助明确主题,但其与焦距不直接相关,只与拍摄距离有关
明确透视和畸变
透视垂直线变斜线
畸变直线变曲线
对于曝光
相机曝光补偿显示的是最终照片亮度
曝光补偿与取景环境亮度、光圈、快门、感光度有关
对于虚实
控制虚实两大方法
景深
快门
拍摄人物要背景虚化的口诀
背景远,相机近,光圈大,焦距长
拍摄风景要大景深
与上相反
超焦距
快门控制虚实
高速快门
凝固瞬间,定格动态
闪光高速记得用高速闪光同步
慢速快门
将画面中运动物体拍成线或影迹
配合闪光灯用 后帘闪光同步
对于构图
第二节 场景实战
日出日落怎么拍
直接表现
整张照片主题就是一种疯玩过后的畅快和疲惫
主体是人,表达的情绪通过人物姿态所表现
米兰清晨,公园薄雾,和谐释然
间接表现
日出日落需要的往往就是一种氛围,可通过其他场景表现日出日落
日出日落天好看,更要注意地面
因为日出日落往往只能做你的氛围,并不能作为主体
主体往往就是地面的景物,不能和氛围喧宾夺主
拍摄月亮
长焦,最少要200mm的焦距,三四百更好
M档拍摄,参数固定:ISO 200、f/5.6、1/500s左右
第三节 拍摄照片时要考虑什么
i.
DOMO大教堂神职人员认真清理烛台
神圣及安详,虔诚升华
打动-如何通过取景、曝光、虚实和构图来表现该瞬间,达到让观众感同身受
取景
人离很远,长焦镜头
画面中不需要其他任何元素
仅神职人员和烛台足够
突出主体:人与烛光
曝光
神圣安详场景,低调表达显得更为厚重
削减曝光补偿,可将背景压得更暗,让人与烛光突出同时简化画面
曝光多少合适?
蜡烛不过曝,同时保证人面部被烛光照亮
长焦需要较快快门速度才能保证手持相机的稳定性
虚实
虚往往用来虚掉背景突出主体
构图
三分法构图
人脸靠近三分线交汇点,同时人脸朝右
整个一排蜡烛放在下三分线处
ii.
2008奥运会,被追逐速度的气氛所感染
取景
200mm焦距,主体大一点显得更突出
曝光
体育赛场场景光足够明亮,正常曝光即可
对于体育题材,选择快门优先的曝光模式
虚实
虚实对于体育题材总是很重要
通过虚实达到动感效果
找一个相对较慢的快门速度,让动态在画面中留影
1/15s快门,移动相机让主要人物在画面中始终保持同样位置
最终骑手为实,背景出现拖影被快门速度虚化,主体突出,背景因虚化被简化
构图
三分法构图
主体位于三分线交汇点,自行车向画面右下方行驶
将骑手放置在右下方三分线交汇点的原因
表现另一个骑手,体现赛场气氛
主体骑手在向后看,并不会觉得画面堵
iii.
拍花花草草虫虫鸟鸟这类的题材,主要还是要唯美,要找好看的
模特漂亮才是最重要的,摄影水平其次
取景
蝴蝶停在叶子上,多了不用取,选择干净背景
使用了24-70mm的70mm端
曝光
保证主体蝴蝶的曝光即可
正常曝光即可,若背景正好曝光后为黑色,就是幸运的
若找不到则可随身带一张黑卡纸,衬在后面得到黑色背景
虚实
拍摄花草要保证花的花蕊是实的,叶子要看到至少一片叶子的叶脉
对虫鸟而言,眼睛必须保证是实的,其他部位可以让景深大一点,使其各个部位都很清晰
构图
将主体:蝴蝶拍得很大,所以自然选择了居中构图法
iv.
巴塞罗那教堂55mm
取景
欧洲教堂前往往无很大广场让你用这种标准焦距取到全景,所以自然选择截取塔尖
当时逆光,不将太阳取景进来
曝光
虽然逆光但不至于让塔尖一团死黑,曝光无特殊要求
虚实
让镜头对塔尖对焦
构图
反常地选择了将画面倾斜一些
仍是三分法
两塔尖主线条基本都在纵三分线上
单纯拍摄觉得缺少元素,故手持相机等了10+min等到了鸽子(传达福音)
v.
北京南城胡同取景
广角镜头让周围元素在画面中,主体为猫
低角度取景,更能获得猫地正面
曝光
主要是想表现出猫来
猫是白色,可借助压暗画面让猫和背景分离开
低影调突出老胡同沧桑感,减了些曝光补偿
虚实
对焦点一定在猫身上
但环境对整个主题都有烘托作用,所以可以使用小光圈,让画面元素清晰些
构图
自然三分法
vi.
威尼斯玻璃匠人
取景
取的是他工作环境,采用35mm焦距,经典人文焦距
小广角-收纳很多工作场景,同时能和人物保持一个恰当距离
曝光
典型的环境光场景
头顶灯光最亮
其次是炉火的光
以及画面最右边后门外光
炉火光和后门外光很暗,主要照明来自头顶光
头顶光线并不强,但光源面积较大,照明人体合适
光线色温较低,为暖色调,故在该场景中选择了不加减曝光补偿
虚实
将人拍清楚,34mm配合f/4光圈
构图
三分法
vii.
东京天空树上拍摄东京夜景
取景
选择了有东京塔的一边
一道投影打到光影层玻璃上
曝光
拍的是夜景,可以让夜更干净一些,所以降低曝光补偿
虚实
背景尽量实还是尽量虚
光圈开到f/2.8后夜景虚了,有种朦胧美
构图
三分法
突出夜景,地平线放在上三分线
viii.
取景
女生拜神,平静被放大
曝光
无需注意
虚实
用了最大的f/2.8
构图
注意到画面中很多垂直线条
尽量让这些线条都得到体现
将女子头部放在画面中下三分线上
一般都将投放在上三分线,这样做让她显得虔诚,”小“一些
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