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九上历史学习笔记
本导图梳理了九上历史第七单元的知识点,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等。
摘抄自八年级上册历史书。包含代表人物、方式、过程、意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九上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原因
政治前提
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条件
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充足的劳动力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雄厚的资本
理论依据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性质
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过程
17世纪末
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1733年
凯伊发明了飞梭
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织机,命名为“珍妮机”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后来
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18世纪中期
瓦特对蒸汽机做了一系列改进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化工,冶金,采矿
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
工厂的规模变得更大
工厂雇佣工人增多
从18世纪后期起
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进入19世纪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19世纪初
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
木制的,由马匹拉动
1825年
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意义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19世纪30年代
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
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1830年以后
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
1851年
建成了总长约一万千米的铁路网
19世纪中期
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领跑P79
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
在德国出生
博士毕业
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抨击普鲁士政府
报纸被查封,马克思被迫转赴法国巴黎
结识恩格斯
1849年
移居伦敦
《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
1883年3月14日
在伦敦去世
恩格斯
出生于德国工厂主家庭
年轻时在他父亲开的工厂当职员
在巴黎结识马克思
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成为马克思的战友
在经济上也给予马克思很多支持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现实意义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共产党宣言》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1920年8月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问世
是中国最早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内容
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社会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革命的基本力量
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实现目标的斗争方式
暴力革命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国际
1864年
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以经济方式斗争
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
为政治斗争奠定基础
巴黎公社
1870年
英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1871年3月18日
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
1871年3月28日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工人阶级的政府)
1871年5月28日
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
公社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