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教育心理学之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思维导图,介绍了巴莆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理论等内容。
电脑键盘快捷键总结,熟练掌握这些快捷键,让你的工作效率更高,本图知识梳理清楚,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学习心理导图笔记,知识内容有学习的概念、学习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特点、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与流行、学习的分类、学习相关的概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莆洛夫
最早提出经典条件作用
狗,食物,铃铛
即一个新刺激代替另一个刺激与自发的生理和情绪反应建立联系
概念
刺激:
激活行为的事件
反应:
可以观察的对刺激的回应行为
无条件刺激(食物):
能够自动引起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
无条件反应(由食物引起唾液分泌):
无须任何训练和经验而自动出现的生理或情绪反应
中性刺激(铃声):
不会自动引起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
条件刺激(铃声和食物在时间上多次结合,原中性刺激成了条件刺激):
条件作用形成后能够引起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
条件反应(分泌和铃声之间的形成过程):
条件作用的形成后习得的对条件刺激(中性反应)做出的反应
强化:
条件作用建立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反应强度会减弱
消退
条件作用越巩固,消退越慢
概念:条件作用形成后,由于没有无条件刺激的结合,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
条件作用的消退不是原先已形成的暂时联系的消失,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
泛化
相似性
指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分化
差异性
指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作用,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做出条件反应
高级条件作用
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就可以起到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作用, 另一个中性刺激与其反复结合,可形成新的条件作用
第一信号系统
神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华生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美国第一个将巴普洛夫的研究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
(恐惧形成实验) 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从而行成习惯
桑代克
美国第一个系统地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猫开箱实验
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须观念作媒介)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人的学习是有意的
三条重要的学习律
准备律(准备状态)
个体在学习开始时存在预备定势,个体有准备又有活动就会感到满意 准备和活动只有任何一个个体都会感到烦恼
练习律
重复一个学会了的反应,将增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S-R联结) 后来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效果律
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人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会减弱 他认为奖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后来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联结反应
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的过程
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
斯金纳箱(小白鼠)
以严格控制的动物实验为基础,对操作行为及其形成过程,强化的原则、类型和程序进行了精细的研究
系统阐述了操作性条件
因此操作性条件作用又称为工具性条件作用
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一般原则相联系
任何反应如果后面紧跟强化刺激,这个反应就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操作性条件
作用强调的是行为以及结果
形成过程就是机体把强化和所发出的操作反应相联系的工程
分类
所有行为可分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应机体被动地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
操作性行为
(吹口哨、站起来、小孩丢掉一个玩具又拿起另一个玩具) 这些行为由于受到强化而成为在特定情境下产生这些操作以达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
先天发射行为
条件作用
应答性反应作用(经典条件作用)
反应型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与 经典条件作用 不同的是
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刺激---反应(S--R)的联结 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则是操作---强化(R--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反应之后的强化(刺激)]
可见斯金纳强调分析机体以及反应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而不在乎内部发生什么
强化理论 (斯金纳理论中主要自变量)
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有强化刺激]
注意:斯金纳看来,强化不是奖励 [因为奖励是对于行为相联系的愉快情境的主要解释,而强化是一个中性词语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后果]
强化----惩罚
正强化 (通过愉快的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促进观察学习的强化模式
直接强化
间接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给自己打气)
负强化
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惩罚就相反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法则)
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学生不喜欢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