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生十二法则》
人生十二项认知与处事法则,涵盖对社会、对自身的立即以及如何从容应对,这是一本形式上的小书,内容上的大书。它将最优秀的方法奉献给了大家。
编辑于2021-10-24 08:29:18《人生十二法则》
12.关注存在的善
没有局限,就没有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存在。
任何合理的存在都是有局限性的,这或许是因为存在不仅是静态的,它还是一个“成为”的过程。“成为”意味着成长或者变化,而这只可能发生在有限的存在中。
你爱一个人时不是在容忍他的局限,你爱的恰恰就是他的局限。
因为生活的痛苦而憎恨和鄙视生活,只能让痛苦变得无以复加。
用专注而不是思考来面对危机: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来集中思考和讨论所有的危机和应对方式,其他时间就忘掉这些事情。
改变你用来规划生活的时间单位。
存在的美好也许可以平衡生命中无法消除的痛苦。
11.承认现实,反对偏见
危险与安全
能力才能让一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感到安全。
人们做所有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同时人们也会给自己一点压力,这样才能持续成长。所以,如果一件事情太过安全,人们就会想方设法让它重新变得危险。
如果你无法理解一个人的行为,那就看看结果,并以此推断动机。
社会中的等级分化
所有的等级制度都会创造赢家和输家。赢家会更倾向于维护这个等级制度,而输家则会批判它。但是,对任何有价值的目标的集体追求都会创造等级制度,因为不论目标是什么,有的人总会比其他人更擅长追求它。
绝对的平等只有在放弃了价值本身后才能实现,但那样的话,人生就没有追求了。
所谓的父权制度更像是男性和女性在数千年以来试图摆脱贫穷、疾病和艰辛所进行的一种不完美的集体尝试。
小心提倡单一因素解释的人
在运转良好的社会中,能力而非权力才是决定地位的主要因素。
群体身份可以被细分到个体层面,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而且这种独特是重要的、有意义的。群体身份可没办法涵盖这种多样性。
同情之罪
观察自己的怨恨
怨恨的产生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被占便宜了,二是自己不愿意承担责任。
如果是被占便宜了,这意味着你需要直面你的老板、伴侣、子女或者父母,你要有策略地收集证据,这样在对峙时才可以给出至少三个他们行为不当的具体例子,让他们无法轻易地逃避指责。
你要小心对方的眼泪,因为它们经常被用来激发你的负罪感,让你觉得自己伤害了对方。如果你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为对方的反驳和情绪所动,你就会获得他人的关注甚至是尊重。
直接告诉对方你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指责他们现在或者过去做过的。
10.直面问题,言辞精确
几乎所有我们看见或拥有的东西都并非是独立的实体,他们的存在与外部世界息息相关
你的笔记本电脑是构成巨大整体的一个微小部分,其余的大部分都存在于它的躯壳之外。它之所以能正常使用,是因为有一系列其他技术正在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
最终,所有这一切要想成为可能,都必须依赖一个更不显眼的元素,也就是由信任构成的社会契约。
你的电脑就像是森林里的一片树叶,树叶可以从树枝上被摘下,并被当作一个独立的实体看待,但是这种感知是非常具有误导性的。几个星期之后,树叶就会分解消失,因为离开大树的它无法持续存在。
人们感知的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们的实用功能,这样的简化能让人充分理解感知的对象
人类会直接感知到物体的意义,而不是先看见没有价值的物体,然后再赋予它们意义。人们看到的是工具和障碍,而不是对象和事物
人们还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能力和感知局限分析出工具在什么方面最有用,障碍在什么方面最危险。
人类只需要看到足够自己实现计划、达成目标的东西就行了,人类生存在这种“足够”当中。【人们很容易把简化后的世界和世界本身混淆。】
一个人必须拥有精确的目标,否则就会淹没在世界的复杂性当中。
人类能够扩展自我边界
将工具视为身体的一部分
通过扩展自我边界囊括其他人(比如亲戚、爱人、朋友)
借助书和电影中的虚构故事来进行无尽的扩展
在体育竞赛中将某个群体认同为自我的一部分
人们将家庭、队伍或者国家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时,就能够很容易在自我保护本能的驱使下实现合作
正常运作的世界才是简单的
只有当一切顺利的时候,人们充分完整的认知才能维持对世界的幻觉。
故障发生时,人们才能充分体会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有多么不足,并看到事物的复杂性。
故障让被忽视的事实显现,模糊不清的后果就是混乱不堪。
忽视问题是一切分崩离析的前兆
当未知现象一旦从未知领域中突然出现、紧急时刻到来时,我们需要放弃那缓慢而笨重的思想,转而依赖我们的身体,因为身体的反应比思想要快得多。
在调用生理与心理资源以面对混乱之后,我们开始试图解析混乱。
只有用一场以和平为目标的沟通甚至是争吵才能揭示真相,否则藏在地毯下的龙会越长越大。前提是,你要敢于面对潜在的混乱和黑暗。
没有人可以找到完美到不用维护关系的伴侣,就算找到了,对方也会因为你的不完美而离开你。真相是,你需要的是一个和你一样不完美的人。
为什么逃避明明会毁掉未来,我们却还要这样做呢?因为在所有分歧和错误之下,隐藏着一个可怕的怪兽。也许你在逃避的那场争吵会使你们的关系走向终点,而关系终结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你是个糟糕的人。
只要你拒绝思考,就不用面对答案。但是逃避并不会让你不想知道的事情自行消失,如果你一直拖延到麻烦找上门来,那么事情肯定会对你不利。
拒绝分析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不去定义成功,也就不用定义失败。
当一切陷入混乱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创造结构,重建秩序。
精确性能够明确问题,帮你区分已经发生的坏事和同样糟糕但并未发生的坏事。精确性无法改变悲剧本身,但可以赶走鬼神。在想象中可怕到无法直面的东西,放在现实中虽然依旧可怕,但通常都会缩小为可以直面的东西。
当往事的本质被精确的语言所提炼时,过去就可以获得救赎。当现实被清晰讲述时,当下就可以自然流动而不会扰乱未来。
你在对话的时候,尤其是当对话很难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界定对话的主题。
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遵照你的语言来行动,你才能看见结果如何。然后集中注意力,观察你的错误,准确描述它们,并尽力纠正。
9.聆听与你对话的人,聆听自己: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真诚对话包括探索、澄清和策略制定。在真诚的对话里,大多数时候你是在聆听。聆听就是关注的表现。
回忆是可被改变的、有选择性的
当人们困惑到一定程度时,任何相对合理有序的解释系统都可以让他们的心灵获得秩序和改善。这也就意味着,过去的记忆是可以被改变的。当下可以改变过去,未来则可以改变当下。
当你回忆过去的时候也是有选择性的。也许你无法清晰回忆所有同等重要的事情,就好像当下你也只能注意到周遭环境的一部分。
客观的观察者和准确完整的故事几乎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主观和片面的视角,但是有的视角的确比别的更好。
记忆的目的,不是要记住过去,而是要避免重蹈覆辙。
通过思考模拟世界,规划行动
思考就是聆听自己,真正的思考如同真正的聆听一样少见
要思考,你至少要同时分饰两个角色
真正的思考会涉及冲突,所以你要能够容忍冲突
如果你不善于在头脑里进行这一切(思考),那就说出来
参考聆听者的反应
如何聆听
面对争执的方法:每个人必须先准确反映对方刚刚表达的想法和感受,直到对方满意,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带批判
确认对话的动机
争夺地位
并没有聆听彼此的对话,只是在趁对方说话时思考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
为自己的观点赢得立足点
为了展现机智
真正的聆听
带有共同探索的性质
8.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当人们被不良的欲望住在时就会圆滑地生活,所有的言行都是为了满足不良的欲望。
这样的生活方式通常建立在两个假设上
当前的知识足以定义什么能永远被称作正确
理性是有生命的,它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却比任何人都年长。我们应该将它视作一个人格,而不是一种官能。理性面对的最大诱惑就是美化自己和自己的创造,并且宣称自己的理论能够诠释一切,任何超越或超出其理论范畴的事物都是无须存在的。
现实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变得无法容忍
人类的理性有危险的骄傲倾向:我所知道的就是所有需要被知道的。
出于天真制定的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质为险恶的人生谎言。
在这些荒谬理论的背后,他们自恋地认为如果自己掌有控制权,整个世界都会变得完美。
当谎言的动机是基于逃避的时候,人生谎言的根本问题——已知是错的但还去做是明知故犯,允许本可以阻止的错误发生则是玩忽职守。
隐藏自我的人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生命力来自原创的贡献。如果你不能向他人展现自己,也就不能向自己展现自己。这不仅意味着你在压抑自我,也意味着你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本可实现的潜力
如果你背叛了自己,说了谎话或者做了亏心事,那么你的人格就会被弱化。
愿景能够将当下的行为与长远的基本价值观相联系,赋予当下行为非凡的重要性和意义,提供限制不确定性和焦虑的框架。
选择性失明是拒绝知道本来可知的事物。选择性失明是在执行计划时对错误采取回避行为。
接受真相往往伴随着牺牲,如果一直拒绝接受真相,那你就会始终深陷牺牲的巨额亏空中。
弗洛伊德:压抑对于精神疾病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压抑真相和说谎是同一类行为不同程度的表现。
尼采: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可以承受多少真相来决定的。
树立目标,并坦诚地勇于调整目标
与发展和人格相关的志向比追求权力和地位的志向要好。
如果你彻底盲目地为单一目标服务,那就永远无法发现那些对你和这个世界的发展来说更好的目标,你的不坦诚会牺牲掉这种可能性
当你直面真相、坦诚地生活时,你会不断发现和纠正那些不可避免的错误,然后朝着更新也更明智的目标不断前进。
所有的具体目标之上都应该有一个元目标,也就是一种发现和确立目标的方法。
存在究竟是好是坏?
你需要冒很大风险,活在真相或谎言中,直面后果,然后才能得出结论。
如果存在是好的,那么和存在建立最清晰、纯粹和恰当的关系就是好的。如果存在是坏的,那么就没有什么能拯救你了,尤其是那些自欺欺人的叛逆、糊涂的想法和盲目的反启蒙主义。
为什么不撒谎呢
一切都将分崩离析。昨天管用的招数今天不一定管用,人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伟大的传统,但是它们已无法安全适应今天的世界,而活生生的人是能够适应的。
足够大的谎言甚至能破坏整个世界,但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弥天大谎都是由无数小谎构成的,小的谎言往往就是弥天大谎的起点。
真相是个人的。只有你能够识别基于自己独特人生情境的真相。理解你的真相,谨慎而又清晰地将它传达给自己和他人,这会让你当下的生活安全而富足。
1.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由龙虾的等级制度引入社会地位与生存姿态的相互作用,以及马太效应
战败的龙虾不论之前有多勇猛,接下来都会失去斗志,甚至不愿再和曾经的手下败将战斗;如果一只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龙虾遭遇了溃败,它的大脑甚至会彻底重构,以适应新的卑微地位。
龙虾是自信满满还是哭哭啼啼取决于两种调节神经元通信的化学递质——血清素和章鱼胺(胜利会让龙虾拥有更多的血清素和更少的章鱼胺)
普赖斯定律(Price's law)——一个大致呈L形的曲线图,竖轴代表人数,横轴代表生产率或者资源。
三个错误假设
错误假设一:自然是静止不变的。
错误假设二:自然是单纯动态的。
错误假设三:自然界和其孕育的文化建构是完全分离的。
幸福与不幸的底层逻辑
大脑里那个评估支配等级的“计算器”会随时观察他人对待你的方式,然后决定你的价值,为你分配地位。
持续的警惕和过度的压力会消耗宝贵的生理资源。
如果你的地位较高,“计算器”会认为你受到伤害的概率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改变给你带来的则会是机遇而非灾难。
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的可预测性提高→计算器判断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降低→血清素充沛流动
正反馈环:由一个输入检测器、一个放大器和某种形式的输出组成。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信号会被输入检测器拾取、放大,然后发射出去。但是,若输入检测器识别到的是已经被放大过的信号,并且又将其再次输入、放大和发射的话,情况就麻烦了。经过几轮强化之后,事情会变得十分危险并失控。
谨慎对待你的体态,别再低头徘徊。说你所想,追你所求,这是你和他人同样拥有的权利。挺胸迈步,直视前方,敢于冒险,这样你的神经通路才能充满急需的血清素。
2.待己如助人
世界的本质
古老的假设
存在是由行动(主观体验)而非静止的物体构成的,像是以我们为主角的故事或戏剧
经验世界(生命体验)由一些原始组成:混乱、秩序、调和混乱与秩序的过程(意识)
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在感知物体的客观属性之前就已赋予其人格属性,也会把无意识的客观世界视为拥有目的和意图的生命体。所以原生环境里最重要的是人格,而非事物。
人类用自带人格分类的社会化大脑面对未知、混乱的非人类世界
所有分类之中,最基本的就是男女之分这一创造性的对立结构
已知的秩序在象征意义上与男性对应
未知的混乱在象征意义上与女性对应
认识自己
伊甸园里的蛇代表混乱,就算战胜了所有爬行动物或者人类形态的“蛇”,我们也不可能绝对安全,因为我们也是自己的敌人,人类自身的邪恶倾向是最可怕的“蛇”
不论你如何小心谨慎地隔离现实中的混乱,不确定性也还是会像难以预测踪迹的蛇一样悄然而至。
我们是第一个男人和女人的后代,赤裸、丑陋、羞愧、惶恐、自卑、懦弱,内心充满了愤恨与抱怨,我们凭什么要照顾这样一个人?我们对人性悲观的原因既适用于他人,也适用于自己
如何照顾好自己?
你需要接纳和爱护拥有原罪的自己,就像包容和帮助那些不完美的人一样。
你的存在和他人紧密相连,自我虐待有可能会给他人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待己如助人,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乐的。
【STRENGTHEN THE INDIVIDUAL. START WITH YOURSELF. TAKE CAREWITH YOURSELF. DEFINE WHO YOU ARE. REFINE YOURPERSONALITY. CHOOSE YOUR DESTINATION AND ARTICULATEYOUR BEING.】
3.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妄图拯救他人是高尚还是虚荣
(天真)并不是每一个失败者都是受害者,也不是每一个跌入谷底的人都想要努力往上爬。面对身陷困境寻求帮助的人,要区分他是真的需要帮助还是想要借此利用提供帮助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有的人的确同时抱有这两种目的。
(虚荣和自恋)或者只是希望别人注意到他们那用之不竭的同情和善意;或者他们只是想通过拯救他人证明自己是有人格力量的,而不仅仅是依靠运气或是出身;抑或站在一个毫无责任感的人旁边能让他们显得更加高尚。
难以确定自己对他人的拯救不会让他们更加堕落
不要盲目自我牺牲
建立互惠关系
4.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标准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世界上总有比你好的人,但这不意味着人生是零和博弈、一无是处是默认状态
失败与成功二元对立的谬误
成功和失败这两个词排除了所有不同的或折中的可能性
成败并不只存在于某一个游戏
你也不太可能只玩一个游戏
每个人玩的游戏、游戏中的细节都是十分个人化的,以至于与他人比较是根本不现实的
像暴君一样压抑自己的天性是无用的,它一定会不断反抗
相反,你应该敢于冒险和求真,敢于清晰地表达或至少认识到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
人们常将当下定义为永恒的匮乏,将未来定义为永恒的美好
如何从自己的想象力和改善未来的能力中获益,同时又避免当下不够成功和不够有价值的生活一直被贬低
厘清自己
记住:未来和过去很相似。唯一的区别是,过去是固定的,但未来有可能变得更好。也许快乐总是产生于改善的过程,而不是目标达成时那转瞬即逝的满足感。
作为“老板”与作为“员工”的“自己”真诚地对话
要把目标定得小一点,把一天中的一两件事做得比昨天好,这个“好”的标准是绝对个人化的,完成后要给自己一些小奖励
看见是很难的,所以你必须选择看见什么,忽略什么,认真分配有限的注意力资源
既然你忽视了很多事物,那么一定还有很多未被你发现的可能性。
你需要放手,做出必要的牺牲,揭示一系列曾经被掩盖的可能性,而这样的可能性是很丰富的。
我们需要看清自己的欲望,对它们进行细化、排序和分级。
集中注意力,改变现状
找到困扰你,但是你又有能力和意愿改变的事情。问自己三个问题:“什么在困扰我?”“我有能力改变它吗?”“我真的愿意改变它吗?”
不要强行界定什么是“更好”
认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然后你会发现,解决自己特有问题的方案是需要量身定制的。
6.批判世界之前请先清理自己的房间
面对过邪恶的人的确有可能继续推进邪恶,让它持续存在,但是经历邪恶也有可能让人学会善良。报复心无论多么有理,都会阻碍内心的成长。
习惯了拥有的一切,看不见世事的变化和腐败的滋生,然后一切就会分崩离析。一些悲剧的发生是因为人们没有引起重视
人面对悲剧不是无能为力的,先从清理自己的生活开始,这可以减少未来的悲剧
先停止做那些你明知是错误的事情,今天就停下来。
7.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延迟满足的价值
人终将一死,而工作可以延缓死亡,当下的牺牲从长远来看是有价值的。
于是人们开始抑制、控制和组织自己的本能冲动,以免干扰他人以及未来的自己。
在发现了当下努力和未来回报之间的因果关系后,我们才有了制定社会契约的动力,而这种契约让我们能够放心地储存当下的工作结果。
学会储存和分享需要花很长时间,而且这两种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储存就是和未来的自己分享。
两个与牺牲当下、收获未来的终极逻辑相关的根本问题
什么应该被牺牲?
(我们确立了牺牲改善未来的基本原则,但是任何原则及其意义都需要被具体和全面地理解。)例如,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这个原则意味着什么?这个原则有底线吗?在所有可能的牺牲里面,什么样的牺牲是最大、最有效、最令人满意的?如果这样的牺牲可以实现,那么最好的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
并非所有牺牲都能换来同样的回报,有时候更大的牺牲之后并不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而且很难解释为什么。
分享的本质是交换:储存资源→改善未来自己的生活;分享资源→与他人建立互惠关系(社会契约)→储存虚拟资源→改善众人的生活。【有比没有好,而慷慨分享你拥有的则更好,比这还要好的是因慷慨分享而广为人知。】
【人们通过自己的价值体系感知这个世界,如果你看见的世界不是你想要的样子,那么你就该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了。】
你需要放下当前的预设和执念,甚至需要牺牲你最在乎的东西,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而不是始终停滞不前。
死亡、劳役与邪恶
人的邪恶源于什么
所以生活的核心问题就不仅仅是通过牺牲来减轻痛苦,而是同时还要减轻由刻意、主动和报复性的邪恶带来的巨大痛苦。
邪恶会放大生活的灾难,大大增加我们用权宜之计来应对人生悲剧的动机。
自由需要建立在约束之上
教条的死亡带来的是更加糟糕的虚无主义,以及对乌托邦的危险期待。尼采认为人们必须在上帝死后发明自己的价值观,但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他思想最薄弱的部分:人们无法发明自己的价值观,因为我们无法将自己的信念强加于心灵之上。
人们会像反抗极权主义一样反抗自己。一个人无法要求自己或者他人唯命是从。一个人也没法把自己变成思想中构建出来的样子,尤其是当他的思想受到意识的影响时。
存在的基石
人类具有创造想法、验证想法、摒弃想法的能力。只有相信自我的某些部分不会因为一部分想法的死亡而改变,自我才能够开始思考。
想法与事实的差别
事实本身就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没有意识、权力、意志或者行为。
占据自我的想法则是活的,它想要表达自己,想要存在于世。一个想法是有目标的,它需要一些东西,也代表了一个价值体系,相信它追求的比当下拥有的要好。
想法将世界简化为那些有助于或者有碍于目标实现的部分,并同时忽视其他一切不相关的事物,由此区分形象和背景。想法是一个人格,而不是一个事实。
如何通过自律让现实变得对自己有利
将缓解不必要的痛苦当作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等同于是在完善社会形态和优化个人心态。
一切善的行为都会累积叠加、秩序井然,然后产生最大程度的意义。意义胜过权宜之计,能满足当下和未来的所有冲动,所以我们能够觉察到它的存在。
拥有有意义的生活胜于得到想要的东西,因为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真的需要什么。意义是自然显现的,你可以为它创造前提条件,然后在它出现的时候跟随它,但你无法刻意地制造意义。
意义是终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