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二上期中历史知识点(下)
初二上期中历史知识点(下),主要包括:甲午战争(1894-1895)、戊戌变法(1898)、八国联军侵华(1899-1901)、辛亥革命(1911)。
快要期中考试了,不会还有人没有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吧?,总结了这些知识点,方便大家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下)
甲午战争(1894-1895)
日本目的
国土面积小,资源少,需要以侵略的方式获得原料和市场
过程
丰岛海战,日本在朝鲜半岛正式宣战
平壤战役
左宝贵英勇牺牲
黄海海战,失去制海权
致远舰舰长邓世昌及全体舰员壮烈殉国
日本发动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自杀殉国
《马关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等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亿银元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外国经济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控制,阻碍中国民资发展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刺激列强掀起氛中国的狂潮
戊戌变法(1898)
甲午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公车上书,希望光绪皇帝“不做亡国之君”
百日维新
“明定国是”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产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
有利于民资发展
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传播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六君子就义
评价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一场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八国联军侵华(1899-1901)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具有满目排外的落后性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和意志
遭到中外联合绞杀,慈禧太后逃往西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扩大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沙俄、德国、意大利、奥匈
《辛丑条约》
赔款1.5亿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许中国人在此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适应外国侵略的需要
使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辛亥革命(1911)
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
1894成立兴中会,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前期革命
1906,刘道一、蔡绍南,萍乡、浏阳、醴陵
1907,徐锡麟、秋瑾,安庆、绍兴
1907,孙中山、黄兴,广西镇南关
广州起义
孙中山、黄兴、赵声
1911年4月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黄兴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使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解放
中华民国
1912,孙中山,南京
临时约法
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宣统退位,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
二次革命(1913)
原因:宋教仁遇刺,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结果:由于国民党内部涣散,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陈独秀等被捕入狱
护国战争(1915-1916)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独立,北上讨袁
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但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