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乘起信论(实叉难陀译)
《大乘起信论》思维导图,包括:一、作因;二、立羲;三、解释;四、修信;五、利益。
编辑于2021-11-10 16:17:59大乘起信论(实叉难陀译)
一、作因
一總相,為令眾生離苦得樂,不為貪求利養等故。
二為顯如來根本實 義,令諸眾生生正解故。
三為令善根成熟眾生不退信心,於大乘法有堪任故。
四為令 善根微少眾生,發起信心至不退故。
五為令眾生消除業障,調伏自心離三毒故。
六為令眾生修正止觀,對治凡小過失心故。
七為令眾生於大乘法如理思惟,得生佛前究竟 不退大乘信故。
八為顯信樂大乘利益,勸諸含識令歸向故。
二、立義
有法:謂一切眾生心。是心則攝一 切世間出世間法,依此顯示摩訶衍義,以此心真如相即示大乘體故,此心生滅因緣相 能顯示大乘體相用故。
法
一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在染在淨性恒 平等,無增無減無別異故。
二者相大,謂如來藏本求具足無量無邊性功德故。三
三者用 大,能生一切世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於此入佛地故。
三、解釋
顯示實義故:依於一心有二種門,所謂心真如門、心生滅門。此二種門各攝一切法,以 此展轉不相離故。
心真如门:,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以心本性不生不滅相,一切 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妄念則無境界差別之相。
真实空:究竟遠離不實之相,顯實體故
真实不空:本性具足無邊功德,有自體故。
心生灭门: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此識有二種義,謂能攝一切法、能生一切法。
阿賴耶識。
觉
觉义
一者覺義:謂心第一義,性離一切妄念相。
本觉:離一切妄念相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 界一相,即是一切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一切如來為本覺,以待始覺立為本 覺。
本覺隨染,分別生二種差別相
淨智相:謂依法熏 習、如實修行功行滿足,破和合識、滅轉識相,顯現法身清淨智故。
不思議用相:依於淨智能起一切勝妙境界常無斷絕,謂如來身具足 無量增上功德,隨眾生根示現成就無量利益。
始觉:然始覺時即是本覺,無別覺起。立始覺者,謂依本覺有不覺,依不覺說有始覺。
不觉:如凡夫人,前念不覺起於煩惱,後念 制伏令不更生。此雖名覺,即是不覺。
相似觉:如二乘人及初業菩薩,覺有念無念體相別異, 以捨麁分別故名相似覺。
随分觉:如法身菩薩,覺念無念皆無有相,捨中品分別故名隨分覺。
究竟觉:若超過菩薩地,究竟道滿足,一念相應覺心初起始名為覺。遠離覺相微細分別究竟永 盡,心根本性常住現前,是為如來,名究竟覺
觉相
覺相有四種大義,清淨如虛空明鏡。
一、真實空大義如虛空明鏡,謂一切心境界 相及覺相皆不可得故。
二、真實不空大義如虛空明鏡,謂一切法圓滿成就無能壞性。 一切世間境界之相皆於中現,不出不入、不滅不壞、常住一心,一切染法所不能染。 智體具足無邊無漏功德為因,熏習一切眾生心故。
三、真實不空離障大義如虛空明 鏡,謂煩惱、所知二障永斷,和合識滅,本性清淨常安住故。
四、真實不空示現大義 如虛空明鏡,謂依離障法,隨所應化現如來等種種色聲,令彼修行諸善根故。
不觉
二者不覺義:謂從無始來不如實知真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妄念。復次依於覺故而有不覺
生三種相不相捨離。
一無明業相,以依不覺,心動為業,覺 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二
二能見相,以依心動能見境界,不動則無見。
三境界相,以依能見,妄境相現,離見則無境。以有虛妄境界緣故。
復生六種相
一智相,謂緣境界生愛非愛心
二相續相,謂依於智苦樂覺念相應不斷。
三執著相,謂依 苦樂覺念相續而生執著。
四執名等相,謂依執著分別名等諸安立相。
五起業相,謂依 執名等起於種種諸差別業。
六業繫苦相,謂依業受苦不得自在。
覺與不覺有二種相
一同相:如種種瓦器皆同土相,如是無漏無明種種幻用皆同真相。是故佛說:一切眾生無 始已來常入涅槃。菩提非可修相、非可生相,畢竟無得。無有色相而可得見,見色相 者當知皆是隨染幻用,非是智色不空之相,以智相不可得故。廣如彼說。
二異相:如種種瓦器各各不同,此亦如是,無漏無明種種幻用相差別故。
生灭因缘,謂諸眾生依心意識轉
此義云何?以依阿賴耶識有無明不覺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分別 相續,說名為意。
此意復有五種異名。
一名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
二名轉識,謂 依動心能見境相。
三名現識,謂現一切諸境界相,猶如明鏡現眾色像,現識亦爾。
四名智識,謂分別染淨諸差別法。
五名相續 識,謂恒作意相應不斷,任持過去善惡等業令無失壞,成熟現未苦樂等報使無違越, 已曾經事忽然憶念、未曾經事妄生分別。
是故三界一切皆以心為自性,離心則無六塵 境界。何以故?一切諸法以心為主、從妄念起,凡所分別皆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 可得。是故當知,一切世間境界之相,皆依眾生無明妄念而得建立。
無明分別起生諸染心
一執相應染,聲聞緣覺及信相 應地諸菩薩能遠離。
二不斷相應染,信地菩薩勤修力能少分離,至淨心地永盡無餘。
三分別智相應染,從具戒地乃至具慧地能少分離,至無相行地方得永盡。
四現色不相 應染,此色自在地之所除滅。
五見心不相應染,此心自在地之所除滅。六
六根本業不相 應染,此從菩薩究竟地入如來地之所除滅。
染心者,是煩惱障,能障 7 真如根本智故。無明者,是所知障,能障世間業自在智故。
復次分別心生滅相者,有二種別,一麁謂相應心、二細謂不相應心。麁中之麁、凡夫 智境;麁中之細及細中之麁,菩薩智境。此二種相皆由無明熏習力起,然依因依緣, 因是不覺、緣是妄境;因滅則緣滅,緣滅故相應心滅、因滅故不相應心滅。
復次以四種法熏習義故,染淨法起無有斷絕。
一淨法,謂真如;
云何熏習淨法不斷?謂 以真如熏於無明,以熏習因緣力故,令妄念心厭生死苦求涅槃樂。以此妄心厭求因緣 復熏真如,以熏習故則自信己身有真如法本性清淨,知一切境界唯心妄動畢竟無有。 以能如是如實知故,修遠離法,起於種種諸隨順行,無所分別無所取著,經於無量阿 僧祇劫,慣習力故無明則滅,無明滅故心相不起,心不起故境界相滅。如是一切染因 染緣及以染果心相都滅,名得涅槃,成就種種自在業用。
妄心熏義有二種別
一分別 事識熏,令一切凡夫二乘厭生死苦,隨己堪能趣無上道
二意熏,令諸菩薩發心勇 猛,速疾趣入無住涅槃。
真如熏義亦二種別
一體熏:所謂真如從 無始來具足一切無量無漏,亦具難思勝境界用,常無間斷熏眾生心。以此力故,令諸 眾生厭生死苦求涅槃樂,自信己身有真實法發心修行。
二用熏:用熏者,即是眾生外緣之力有無量義。
一差別緣用熏者,即是眾生外緣之力有無量義。略說二種,一差別緣、二平等緣。差別緣者, 謂諸眾生從初發心乃至成佛,蒙佛菩薩等諸善知識隨所應化而為現身,或為父母、或 為妻子、或為眷屬、或為僕使、或為知友、或作怨家、或復示現天王等形,或以四 攝、或以六度,乃至一切菩提行緣,以大悲柔軟心廣大福智藏,熏所應化一切眾生, 令其見聞及以憶念如來等形增長善根。
二平等緣,平等緣者,謂一切諸佛及諸菩薩,以平等智慧、平等志願普欲拔濟一切眾生,任運相 續常無斷絕。
此體用熏復有二 別
一未相應,謂凡夫二乘初行菩薩,以意意識熏,唯依信力 修行,未得無分別心修行,未與真如體相應故;未得自在業修行,未與真如用相應 故。
二已相應,已相應者,謂法身菩薩得無分別心,與一切如來自體相應故,得自在業與一切如 來智用相應故,唯依法力任運修行,熏習真如滅無明故。
二染因,謂無明;
無明熏義亦二 種別
一根本熏,成就業識義
二見愛熏,成就分別事識義
三妄心,謂業識;
妄心熏義亦二種別
一增長根本業識熏,令阿羅 漢辟支佛一切菩薩受生滅苦;
二增長分別事識熏,令諸凡夫受業繫苦。
四妄境,謂六塵。
妄境熏義有二種 別
一增長分別熏
二增長執取熏
對治邪執故。
一切邪執莫不皆依我見而起,若離我見則無邪執。我見有二種
一人 我見
一者如經中說,如來法身究竟寂滅 猶如虛空,凡愚聞之不解其義,則執如來性同於虛空常恒遍有。為除彼執,明虛空相 唯是分別實不可得,有見有對待於諸色,以心分別說名虛空。色既唯是妄心分別,當 知虛空亦無有體,一切境相唯是妄心之所分別。若離妄心即境界相滅,唯真如心無所 不遍。此是如來自性如虛空義,非謂如空是常是有。
二者如經中說,一切世法皆畢竟空,乃至涅槃真如法亦畢竟空,本性如是離一切相。 凡愚聞之不解其義,即執涅槃真如法唯空無物。為除彼執,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 足無量性功德故。
三者如經中說,如來藏具足一切諸性功德不增不減。凡愚聞已不解其義,則執如來藏 有色心法自相差別。為除此執,明以真如本無染法差別,立有無邊功德相,非是染 相。
四者如經中說,一切世間諸雜染法,皆依如來藏起,一切法不異真如。凡愚聞之不解 其義,則謂如來藏具有一切世間染法。為除此執,明如來藏從本具有過恒沙數清淨功 德不異真如,過恒沙數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本無自性,從無始來未曾暫與如來藏相應。 若如來藏染法相應而令證會息妄染者,無有是處。
五者如經中說,依如來藏有生死得涅槃。凡愚聞之不知其義,則謂依如來藏生死有 始,以見始故復謂涅槃有其終盡。為除此執,明如來藏無有初際,無明依之生死無 始。若言三界外更有眾生始起者,是外道經中說,非是佛教。以如來藏無有後際,證 此永斷生死種子,得於涅槃亦無後際。依人我見四種見生,是故於此安立彼四。
二法我見以二乘鈍根,世尊但為說人無我。彼人便於五蘊生滅畢竟執著,怖畏生死 妄取涅槃。為除此執,明五蘊法本性不生,不生故亦無有滅,不滅故本來涅槃。若究 竟離分別執著,則知一切染法淨法皆相待立。是故當知,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非色非 心、非智非識、非無非有,畢竟皆是不可說相。而有言說示教之者,皆是如來善巧方 便,假以言語引導眾生,令捨文字入於真實。若隨言執義增妄分別,不生實智、不得 涅槃
分別修行正道相故,,謂一切如來得道正因,一切菩薩發心修習令現前故。
略說發心有三種相
一信成就發心,當知是人依不定聚,以法熏習善根力故,深信業果行十善道,厭生 死苦求無上覺,值遇諸佛及諸菩薩,承事供養修行諸行,經十千劫信乃成就。從是已 後,或以諸佛菩薩教力、或以大悲、或因正法將欲壞滅,以護法故而能發心。既發心 已,入正定聚畢竟不退,住佛種性勝因相應。或有眾生久遠已來善根微少,煩惱深厚 覆其心故,雖值諸佛及諸菩薩承事供養,唯種人天受生種子,或種二乘菩提種子,或 有雖求大菩提道然根不定或進或退,或有值佛及諸菩薩供養承事修行諸行,未得滿足 十千大劫中間遇緣而發於心。遇何等緣?所謂或見佛形相、或供養眾僧、或二乘所 教、或見他發心,此等發心皆悉未定,若遇惡緣或時退墮二乘地故。
一發正直心,如理正念真如法故
二發深重心,樂集一 切諸善行故
三發大悲心,願拔一切眾生苦故
二解行發心,當知轉勝,初無數劫將欲滿 故、於真如中得深解故、修一切行皆無著故。此菩薩知法性離慳貪相是清淨施度,隨 順修行檀那波羅蜜;知法性離五欲境無破戒相是清淨戒度,隨順修行尸羅波羅蜜;知 法性無有苦惱離瞋害相是清淨忍度,隨順修行羼提波羅蜜;知法性離身心相無有懈怠 是清淨進度,隨順修行毘梨耶波羅蜜;知法性無動無亂是清淨禪度,隨順修行禪那波 羅蜜;知法性離諸癡闇是清淨慧度,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
三證發心,從淨心地乃至菩薩究竟地。證何境界?所謂真如以依轉識說為境界,而實 證中無境界相。
四、修信
云何修習信分?此依未入正定眾生說。
信有四種
一信根 本,謂樂念真如法故。
二信佛具足無邊功德,謂常樂頂禮恭敬供養,聽聞正法如法修 行,迴向一切智故。
三信法有大利益,謂常樂修行諸波羅蜜故。
四信正行僧,謂常供 養諸菩薩眾,正修自利利他行故。
云何而修習?
施門
戒門
忍門
精進門
止觀門
謂息滅一切戲論境界是止義
明見因果生滅之相是觀義
謂當觀世間一切諸法生滅不停,以無常故苦、苦故無我。應觀過去法如夢、現在 法如電、未來法如雲,忽爾而起。應觀有身悉皆不淨,諸蟲穢污煩惱和雜。
觀諸凡愚 所見諸法,於無物中妄計為有。觀察一切從緣生法,皆如幻等畢竟無實。
觀第一義諦 非心所行,不可譬喻不可言說。
觀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皆因無明熏習力故,受於無量 身心大苦,現在未來亦復如是,無邊無限難出難度,常在其中不能覺察,甚為可愍
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