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导图,介绍了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等,知识点丰富全面且思路清晰,赶快收藏下图了解吧!
编辑于2021-11-11 21:22:24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中心理解题
解题思路
找重点(明确中心内容)
重点词语
关联词
转折关系
转折关联词(转折之后是重点)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不过...然而...
...却...
错误选项
无中生有
非重点:背景;例子
过于绝对
表述不明确
转折前的内容
逆向思维
理论依据
转折前后句子意思相反
文段特征
很多人都认为
大多数人都认为
不少人认为
传统观点认为
+转折表述
因果关系
典型格式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理论要点
结论是重点
引导词
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见、看来(为什么、为何)
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文段特征
结论词出现在尾句
大部分情况下是对前文的总结,结论词之后为文段中心句
结论词出现在中间
后为进一步解释说明
因此句为中心句
后有其他关联关系
需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
必要条件关系
典型格式
只有...才...
理论要点
必要条件是重点
必要条件即必要和才之间的部分
对策
引导词
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待、亟需+做法
通过/才去...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
呼吁、倡导、提倡、题型、建议+做法
前提、基础、保障
行文脉络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意义效果
反面论证
典型格式
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
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常见错误选项
假设变成现实的表述
并列关系
理论要点
概括全面完整
文段特征
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层次分明,格式工整
无明显其他关联词
选项特征
两方面情况:和、及、与、同
更多种情况:许多、一些、不同、各种、一系列
粉笔提示
分居表达意思相同:提取共性
表述片面的选项需排除
主题词
特征
文段围绕其展开
一般高频出现
多为名词
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
理论要点
正确选项中须包含文段主题词
干扰选项
范围扩大/缩小/偷换
程度词
标志词
更、尤其、正是、特别是、真正、根本、最(核心、突出)
理论要点
程度词所在的语句通常为重点
行为脉络
形式
总分
理论要点
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点
中心句特征
观点(对策、结论、评价)
分述句特征
举例子:比如、例如、...就是例证
调查报告、数据资料
正反论证
原因解释
并列分述
分总
中心句
结论、对策
(这、此)引导的尾句需关注
总分总
分分
分总分
解题方法
找重点
关联词
程度词
主题词
行文脉络
古今对比
国内外对比
对比选项
契合文段中心内容(同意替换)
核心话题与中心保持一致
感情色彩与重点局保持一致
排除干扰
转折前
结论后
假设变现实
跟对策相比时的问题
片面
无中生有
非重点(例子、背景、原因、正反论证)
偏离核心话题
与文意相悖(感情色彩相悖)
偷换时态
偷换逻辑
表述过于绝对
表述不明确
细节判断题
提问方式
以下对文段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
符合/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从文段中可以得知/推出的是
错误选项类型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替换、混搭)
偷换时态
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
完成时(已、已经、了、完成)
进行时(正在、在...中、着)
绝对表述(相对绝对法)
快速解题
相对绝对法
绝对标志词
一定、全部、完全、所有、均、永远、任何、取代、主导、唯一、只要就、无论都
相对标志词
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般、尽量、往往、容易、...之一
选正确时
优先验证相对的表述选项
选错误的
优先验证绝对的表述选项
细节主旨化
理论要点
优选契合主旨的选项
逻辑填空
词的辨析
词义侧重
拆字重组
用不一样的字组词
整词搭配
整词进行固定搭配
固定搭配
常用词搭配、热点词搭配
上级/下级
人/物
具体/抽象:界限/接线
主动/被动:受制/压制
找准搭配对象(瞻前顾后)
一搭多
横线后的内容是多个并列关系
轻重程度
理论要点
所填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意思的轻重保持一致
区分
程度轻
程度重
感情色彩
理论要点
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区分
褒义-成果
贬义-后果
中性-结果
语境分析
关联关系
转折
前后语义相反,但不能矛盾
递进
语义程度前轻后重
对应关系
关联关系
理论要点
同义并列
、,相同句式
反义并列
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
语义重复:用一个词搭配另一个词(慎选)
对应关系
解释类对应
题干特点
分句,——,分句
标志词
是、就是、即、无异于、无疑是、比如、例如
标点
冒号、破折号
重点词句对应
重点词
主题词
标志
主题词(核心话题)
答题要点
所填词语与主题词形成对应
指代词
标志
这、此
答题要点
所填词语与代词指代的内容形成对应
形象表达
标志
比如、就像、类似
答题要点
所填词语与形象表达的词语形成对应
重点句
中心句
完整语句
注意
找准对应关系,要基于对整个文段意思的理解与把握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
解题步骤
根据选项提示,对比后确定首句
首句特征
背景引入
随着
近年来
在...大背景/环境下
提出观点
有人说
人们普遍认为
下定义
...就是
是指
非首句特征
关联词后半部分
指代词
人称代词:他/她/它
指示代词:这/那
同时进行,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
确定捆绑集团:紧紧绑在一起,中间不允许出现其他句子
代词捆绑
这
那
他
该
其
关联词捆绑
配套出现(不但...而且...)
单独一个(但、同事 分析句子意思)
转折前后语义相反、感情色彩相反 并列前后语义相近或句式形同
共同信息捆绑
找特殊信息捆绑
确定顺序
1论述参加国考笔试
2论述参加国考面试
1在2前
时间顺序
朝代
尧舜禹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汉
隋唐宋元明清
年份
时间词
逻辑顺序
行文脉络
观点+解释说明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和B
确定尾句
对比确定
结论、对策
结论+对策(做尾句概率最高)
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应该、需要
验证(只验证你基本锁定的答案,而非全部验证)
语句填空
理论要点
横线在结尾
总结前文
提出对策
横线在开头
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
横线出现在中间
注意与上下文联系
把握好主题词,保证文段话题一致
接语选择题
提问方式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述什么
理论要点
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话
干扰项特征
文段中已经论述过的内容
注意
理解要紧紧依托文段,不能无中生有
反推
假设选项内容表述正确,反推原文所讲内容,进而验证
当选项中出现表述明确及表述 不明确选项时,优选表述明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