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防基础知识
消防基础知识思维导图,涵盖了熟悉燃烧、火灾、爆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相关知识,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编辑于2021-11-15 00:00:33缠论是如何构建交易系统的,让亏损减低到最少,让盈利逐渐丰厚,描述了两根相邻K线之间的关系,即一根K线的高低点完全被另一根K线包含的情况。走势中枢:在特定级别的走势中,至少有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互相重叠的部分,这些重叠部分构成了走势中枢。中枢的方向性可以是上涨或下跌。顶分型:中间K线的高点和低点都是三根K线中最高的。这通常表示一种潜在的顶部反转信号。底分型:中间K线的高点和低点都是三根K线中最低的。这通常表示一种潜在的底部反转信号。
市场的宠儿,人气最高标,龙头妖股,主要概述了不同公司股票与其相关概念、事件及连板次数的信息。还提到了其他几家公司如“瑞纳智能”和“航天晨光”,以及它们各自的相关概念或业务领域,如“供热设备+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和“航空设备+军工+可控核聚变+央企改革”。这些公司和它们的相关概念或业务领域都被精心挑选并排列在一起,用于分析这些公司股票的走势及其背后的因素。
连板龙头股,详细标注了公司的名称、行业类别以及与该股票相关的事件或信息。使用了如“3连板”、“2连板”等标签来快速传达股票的连续涨停信息。技术术语方面,如“无线通讯集成电路+SOC芯片+毫米波雷达+无人机+星闪”被用来描述“博通集成”这家公司的技术特点或业务范围。同样,其他公司如“双象股份”和“扬帆新材”也分别与其主营产品“PMMA材料+MR+超细纤维超真皮革+年报扭亏”和“光刻胶+光引发剂”相关联。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缠论是如何构建交易系统的,让亏损减低到最少,让盈利逐渐丰厚,描述了两根相邻K线之间的关系,即一根K线的高低点完全被另一根K线包含的情况。走势中枢:在特定级别的走势中,至少有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互相重叠的部分,这些重叠部分构成了走势中枢。中枢的方向性可以是上涨或下跌。顶分型:中间K线的高点和低点都是三根K线中最高的。这通常表示一种潜在的顶部反转信号。底分型:中间K线的高点和低点都是三根K线中最低的。这通常表示一种潜在的底部反转信号。
市场的宠儿,人气最高标,龙头妖股,主要概述了不同公司股票与其相关概念、事件及连板次数的信息。还提到了其他几家公司如“瑞纳智能”和“航天晨光”,以及它们各自的相关概念或业务领域,如“供热设备+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和“航空设备+军工+可控核聚变+央企改革”。这些公司和它们的相关概念或业务领域都被精心挑选并排列在一起,用于分析这些公司股票的走势及其背后的因素。
连板龙头股,详细标注了公司的名称、行业类别以及与该股票相关的事件或信息。使用了如“3连板”、“2连板”等标签来快速传达股票的连续涨停信息。技术术语方面,如“无线通讯集成电路+SOC芯片+毫米波雷达+无人机+星闪”被用来描述“博通集成”这家公司的技术特点或业务范围。同样,其他公司如“双象股份”和“扬帆新材”也分别与其主营产品“PMMA材料+MR+超细纤维超真皮革+年报扭亏”和“光刻胶+光引发剂”相关联。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1. 第一章燃烧
1.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1.1. 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发光发热
1.2. 燃烧条件
1.2.1. 可燃物
1.2.2. 助燃物
1.2.3. 引火源
1.3. 燃烧的链式反应理论
1.3.1. 可燃物
1.3.2. 助燃物
1.3.3. 引火源
1.3.4. 链式自由基
2. 2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2.1. 按燃烧的条件与发生瞬间特点分类
2.1.1. 着火
2.1.1.1. 点燃
2.1.1.2. 自然
2.1.1.2.1. 化学自燃
2.1.1.2.2. 热自燃
2.1.2. 爆炸
2.2. 按燃烧物质形态
2.2.1. 气体燃烧
2.2.1.1. 气体扩散燃烧
2.2.1.1.1. 特点: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
2.2.1.2. 气体的预混燃烧
2.2.1.2.1. 特点: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
2.2.2. 液体燃烧
2.2.2.1. 液体燃烧过程
2.2.2.2. 不同类别液体燃烧特征
2.2.2.3. 液体燃烧的特殊现象
2.2.2.3.1. 闪燃
2.2.2.3.2. 沸溢
2.2.2.3.2.1. 条件1: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沸程宽,密度相对较大
2.2.2.3.2.2. 条件2: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汽
2.2.2.3.2.3. 条件3:粘度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往上穿过油层
2.2.2.3.3. 喷溅
2.2.2.3.3.1. 对油池火灾,要避免喷溅
2.2.3. 固体燃烧
2.2.3.1. 蒸发燃烧
2.2.3.1.1. 硫、磷、钾、钠、蜡烛、松香等
2.2.3.2. 表面燃烧
2.2.3.2.1. 木炭、焦炭、铁、铜等
2.2.3.3. 分解燃烧
2.2.3.3.1. 木材、草、棉花、煤等
2.2.3.4. 阴燃
2.3. 按可燃物与助燃物混合方式分类
2.3.1. 扩散燃烧
2.3.2. 预混燃烧
2.4. 燃烧性能参数
2.4.1. 闪点
2.4.1.1. 闪点的定义
2.4.1.1.1.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汽在试验火焰作用下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2.4.1.2. 闪点的意义
2.4.1.2.1. 可燃液体的危险性
2.4.1.3. 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2.4.1.3.1. 确定火灾危险性类别
2.4.2. 燃点
2.4.2.1. 燃点的定义
2.4.2.1.1.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2.4.2.2. 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2.4.2.2.1. 燃点越低,越易着火
2.4.3. 自燃点
2.4.3.1. 自燃点定义
2.4.3.1.1. 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2.4.3.2. 常见物质的自燃点
2.4.3.3. 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
2.4.3.3.1. 气体自燃点影响因素
2.4.3.3.1.1. 压力
2.4.3.3.1.2. 氧浓度
2.4.3.3.1.3. 催化
2.4.3.3.1.4. 容器的材质
2.4.3.3.1.5. 容积与体积比
2.4.3.3.2. 固体自燃点影响印度
2.4.3.3.2.1. 受热熔融
2.4.3.3.2.2. 挥发物的量
2.4.3.3.2.3. 固定的颗粒度
2.4.3.3.2.4. 受热时间
3. 3燃烧产物及典型物质的燃烧
3.1. 燃烧产物
3.1.1. 燃烧产物的概念
3.1.2.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3.2. 几类典型物质的燃烧及其主要燃烧产物
3.2.1. 高聚物
3.2.2. 木材和煤
3.2.3. 金属
2. 第二章火灾
2.1.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2.1.1. 火灾的定义
2.1.2. 火灾的分类
2.1.2.1. 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
2.1.2.1.1. A类火灾:固体火灾
2.1.2.1.2. B类火灾:液体火灾
2.1.2.1.3. C类火灾:气体火灾
2.1.2.1.4. D类火灾:金属火灾
2.1.2.1.5. E类火灾:带电火灾
2.1.2.1.6.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2.1.2.2. 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危害损失程度分类
2.1.2.2.1. 特别重大火灾
2.1.2.2.2. 重大火灾
2.1.2.2.3. 较大火灾
2.1.2.2.4. 一般火灾
2.1.3. 火灾的危害
2.1.3.1. 危害生命安全
2.1.3.2. 造成经济损失
2.1.3.3. 破坏文明成果
2.1.3.4. 影响社会稳定
2.1.3.5. 破坏生态环境
2.2.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2.2.1. 电气使用不慎
2.2.2. 吸烟不慎
2.2.3. 生活用火不慎
2.2.4. 生产作业不慎
2.2.5. 玩火
2.2.6. 防火
2.2.7. 雷击
2.3. 建筑火灾发展及蔓延的机理
2.3.1. 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2.3.1.1. 热传导
2.3.1.2. 热对流
2.3.1.3. 热辐射
2.3.2. 建筑火灾烟气的流动过程
2.3.2.1. 烟气流动的路线及特点
2.3.2.1.1. 着火房间内的烟气流动
2.3.2.1.1.1. 烟气羽流
2.3.2.1.1.2. 顶棚射流
2.3.2.1.1.3. 烟气层沉降
2.3.2.1.2. 走廊的烟气流动
2.3.2.1.3. 竖井中的烟气流动
2.3.2.2. 烟气流动的驱动力
2.3.2.2.1. 烟囱效应
2.3.2.2.2. 火风压
2.3.2.2.3. 外界风
2.3.3. 建筑室内火灾发展的阶段
2.3.3.1. 初期增长阶段
2.3.3.2. 充分发展阶段
2.3.3.3. 衰减阶段
2.3.4. 建筑室内火灾的特殊想象
2.3.4.1. 轰然
2.3.4.2. 回燃
2.3.5.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3.5.1. 防火的基本方法
2.3.5.1.1. 控制可燃物
2.3.5.1.2. 隔绝助燃物
2.3.5.1.3. 控制引火源
2.3.5.2.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3.5.2.1. 冷却灭火
2.3.5.2.2. 隔离灭火
2.3.5.2.3. 窒息灭火
2.3.5.2.4. 化学抑制灭火
3. 第三章爆炸
3.1. 第一节爆炸的定义及分类
3.1.1. 爆炸的定义
3.1.2. 爆炸的分类
3.1.2.1. 物理爆炸
3.1.2.2. 化学爆炸
3.1.2.2.1. 炸药爆炸
3.1.2.2.2. 可燃气体爆炸
3.1.2.2.3. 气体单分解爆炸
3.1.2.2.4. 可燃粉尘爆炸
3.1.2.3. 核爆炸
3.2. 爆炸极限
3.2.1. 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
3.2.1.1. 火源能量
3.2.1.2. 初始压力
3.2.1.3. 初温
3.2.1.4. 惰性气体
3.2.2.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
3.2.3. 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
3.3. 爆炸危险源
3.3.1. 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
3.3.1.1. 物料原因
3.3.1.2. 作业行为原因
3.3.1.3. 生产设备原因
3.3.1.4. 生产工艺原因
3.3.2. 常见爆炸引火源
3.3.2.1. 机械火源
3.3.2.2. 热火源
3.3.2.2.1. 高温热表面
3.3.2.2.2. 日光照射并聚焦
3.3.2.3. 点火源
3.3.2.3.1. 电火花
3.3.2.3.2. 静电火花
3.3.2.3.3. 雷电
3.3.2.4. 化学火源
3.3.3. 最小点火能
4. 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品
4.1. 爆炸品
4.1.1. 爆炸品的分类
4.1.2. 爆炸品的特性
4.1.2.1. 爆炸性
4.1.2.2. 敏感度
4.2. 易燃气体
4.2.1. 易燃气体的分级
4.2.2. 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
4.2.2.1. 易燃易爆性
4.2.2.2. 扩散性
4.2.2.3. 可缩性和膨胀性
4.2.2.4. 带电性
4.2.2.5. 腐蚀性、毒害性
4.2.3. 易燃气雾剂
4.3. 易燃液体
4.3.1. 易燃液体的分级
4.3.2. 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
4.3.2.1. 易燃性
4.3.2.2. 爆炸性
4.3.2.3. 受热膨胀性
4.3.2.4. 流动性
4.3.2.5. 带电性
4.3.2.6. 毒害性
4.4.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4.4.1. 易燃固体
4.4.1.1. 易燃固体的分类与分级
4.4.1.2. 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
4.4.2. 易于自燃的物质
4.4.2.1. 易于自燃物质的分类
4.4.2.2. 易于自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4.4.2.3.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4.5.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4.5.1. 氧化性物质
4.5.1.1. 氧化性物质的分类
4.5.1.2. 氧化性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4.5.2. 有机过氧化物
4.5.2.1. 分解爆炸性
4.5.2.2. 易燃性